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创作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总是依赖于联想.联想是借助想象的思维,运用特定语言的描述,而创造出与原来事物有内在联系的理性意象的过程.联想不受时空的限制,把事物及其现象连接沟通起来,提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以深化实现情感交流的目的.创作过程用联想思维及运用多种联想思维的方法,可以拓展创作空间,开阔情感视野,可以增强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敏 《地理教育》2006,(1):66-67
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将前一事物称为刺激物或触发物,后一事物称为联想物."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既有助于学生通过联想理清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灵活、便于运用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联想种种     
联想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调动生活积累,发挥意识活力,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和想象一样,是诗文创作过程中最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构思过程中,围绕确定的写作中心充分展开联想,可以帮助作者调集尽量多的材料,以供比较筛选,实现思想的飞跃。写进文章中的联想,在状物明理、表情达意方面更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琢磨一下联想的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联想的一般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在大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是巩周记忆,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沟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应用题的教学我注意培养学生更有下面几种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贤伍 《学语文》2022,(6):49-51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主要指由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作文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对作文材料进行多维联想,学会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细致分析相关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快速、准确和全面地把握题意。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有许多心理活动,其中联想与可逆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功。联想与可逆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这样讲,如果小学生没有联想,就不能掌握数学知识;没有可逆联想,就根本不能发展思维。联想是指学生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若用“A”表示“一件事物”,用“B”表示“另一件事物”,用“→”表示“联想”,我们就把“A  相似文献   

7.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根据联想思维的途径,可以从如  相似文献   

8.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根据联想思维的途径,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通过客观事物“形似”或“神似”的内在联系,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写记叙文借助联想,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路,使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立意新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1.接近联想法。这是一种由于两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依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富于联想,有经验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联想,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  相似文献   

12.
刘成仙 《成才之路》2009,(18):70-7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1)联想是一种扩展性思维活动。是由眼前的事物而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联想,提出发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诗歌创作的情景场中,有真实的事物和情感,也有虚化的事物和情感。通过对联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考量,我们能够研究认识学生在儿童诗习作的过程中,对联想的把握程度,理清现实对儿童诗创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志科 《辅导员》2009,(23):37-3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联想的展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运用联想要以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联想。除此之外,联想还要靠记忆,我们通过记忆贮存大量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为联想提供了飞翔的翅膀。二、运用联想要倾注内心真切的情感。情感的涌动可以唤起内心的联想,而联想又可以加深这种情感。因此,在写作时,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加以叙述和描写,为写作对象添上一层主观情感的色彩。这样,你笔下的人、事、物、景都会灵动起来,让人浮想联翩,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三、运用联想要遵循事物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条理要清晰。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所联想的事物必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考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里所谈的联想就是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例如:学生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相似文献   

17.
综合法与导向思维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看看经过一些推理,还可以得到一些什么,简称“可知”.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枝节横生,去向不明.因此,这种演绎推理要有正确的导向性,即导向思维.1.1联想性导向思维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19.
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从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联想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所谓联想是指从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跟它有关的另一事物或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所固  相似文献   

20.
韩尚 《成才之路》2013,(3):53-54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对比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