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员碰面,三句不离本行。谈话中,大伙不约而同谈到身边的“欠帐单”。所谓“欠帐单”,是指一些报刊采用稿件后,一不寄样报(刊),二不给稿酬。究其原委,可能是编辑工作忙,忘记了,财务环节脱节了,或邮路受阻。对此通讯员不该计较。然而,当写信去查询时,竟无人过问。这就难免令人十分遗憾.为了促进报纸改进工作,一些老通讯员敢投书诉说,但刚步入通讯员队伍的新手们却不敢冒昧。他们深怕惹恼了编辑,怕沾上有“名利”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上赵鉴写的“忧愤”,读后勾起我的同情和不快! 时下,“取消”稿酬的何止赵公点名的两三家?我及周围的一些通讯员朋友每年都有10多家报刊不发稿酬的“欠帐”。恕我直言。付稿酬做得较好的是期刊和电台,报纸次之,漏寄或干脆不发的亦大多数是报纸。给作者付稿酬,是国家的政策规定,又不是用稿单位的恩赐。作品被采用,理应及时发稿酬,这是不难做到的。对待付稿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出版单位的工作作风。我认识一位电台编辑,她说每个月总编、主任都提醒大家及时给作者付稿酬。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失实,直接责任无疑在作者。但影响失实的一些问接原因也值得注意。“稿酬增值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稿酬增值法”,指层层加码另给稿酬。如某通讯员写的稿件,被本系统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份稿酬;被省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倍半稿酬;被全国性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两倍稿酬。笔者曾到20多个基层单位调查,看到这些单位大都实行“稿酬增值法”。一些分管报道的领导同志,只热衷于报刊、电台多发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扩大本单位本地区的知名度,不问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有的单位在推行这种“增值法”的同时,还规定季度、年度见报或上电台的稿件的“硬性指标”,完不成指标的扣奖金乃至工资。这种办法即使用意是“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实际  相似文献   

4.
1997年4月14日《农村大众》报二版上有一则“速与编辑部联系”的“欠帐告示”.文中说: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度发出的部分稿费又被退回了编辑部,这些未收到稿费的通讯员和作者是……,接着指名道姓,地址公布到县(市).这些名单中有本省的,也有外省市的;笔者粗粗地数了数,山东省境内有24家(县、市)近30名,三个外省市的有5名.列举一串名单之后,报社坦诚地请这些同志见报后速与总编办公室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补寄.一则告示充其量巴掌大,然而,却令我肃然起敬.凡爬格子的人都有切身体会,谁人没有一份欠帐单?辛辛苦苦写出去的稿子被刊用了,不寄样报不算,连稿费分文也不见,多么令人扫兴和遗憾啊.结果到了年底通讯员碰在一起时,自然谈及此事,大伙干脆说:“通讯员有份欠帐单”,老通讯员嘛,脸皮厚些还能写个信询问询问,新秀们就不那么好意思去追问稿酬的事了,害怕编师耻笑,还考虑今后用稿,不声不响.记得“文革”期间写稿没有报酬,但还赠寄点纪念品.稿酬有高低多少之分,从未听说过哪家报刊社分文不给.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失实,直接责任无疑在作者。但影响失实的一些间接原因也值得注意。“稿酬增值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稿酬增值法”,指层层加码另给稿酬。如某通讯员写的稿件,被本系统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份稿酬;被省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倍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搞调杏时,听到一些通讯员诉苦,“没有少给《解放军报》写稿,可总是屡投不中。”“不认识报社的编辑,实存是不敢投稿。”  相似文献   

7.
请尊重通讯员的劳动编辑同志:热心写稿的通讯员越来越少,这在一些地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不能不令人忧虑。7月21日《新闻出版报》二版有篇题为《基层通讯员锐减》的文章分析说,通讯员队伍锐减的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通讯员的权益无保障,二是稿酬太低,三是对新闻单...  相似文献   

8.
尽管过去我们在《南充日报通讯》上和新闻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通讯员来稿应坚持做到“字迹恭正,署名准确,加盖公章,不寄个人”。可是迄今仍有不少通讯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稿件失误,影响了来稿的利用率。   比如有些通讯员的来稿,字迹非常潦草,好似“乱草丛生”,几个编辑传阅都认不得,有些人名、地名署名不清,闹出一些人名字与“贬意词语”相像的字或地名“张冠李戴”的笑话。我们每年都有不少稿酬汇款单退了回来,其原因就是作者把人名、地址写得太潦草。   有些来稿主题与内容均好,可以及时编用,但未盖公章,编辑又没那…  相似文献   

9.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报刊社的编辑在回答通讯员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时,常常不经意间来一句:“只要肯拿钱,稿子就好办。”这使我想起前些年一些老编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掸:“只要稿子质量好,没问题!”这真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只要质量好”,编辑就可以作积极的有力度的处理。这是报刊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把报纸办好,编辑总是千方百计地求好稿,对能写出好稿的通讯员格外青睐,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写封信,或约稿,或找报道线索。那时,如果有人用钱来吊编辑的胃口,会令编辑大发雷霆!然而,近儿年,一些编辑…  相似文献   

12.
一些通讯员朋友要我介绍些上稿“秘诀”什么的,尤其是想探探如何同报刊、电台的编辑们拉近乎。其实,我哪有什么“秘诀”或“绝招”。几年来,我所写的稿件分别被全国各地的近60家报刊、电台采用。为我的稿件由手写变成铅字或“声音”付出心血的,少说也有几十名编辑,然而绝大部分编辑都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业余报道工作中,我有这样一条经验,即通讯员除了具备刻苦精神外,还要具备“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编辑思想。即报刊编辑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宣传思想和计划。通讯员如果缺乏编辑意识,就不可能写出一碰即响的稿子。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编辑意识呢? 一、站在“点”上,想到“面”,点面结合出佳篇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本单位寻找材料写稿子,这在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一位老编辑说,在选择稿件时,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去掂量它的价值。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既要看“点”上(指拟选用的这篇稿件),但想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离休后,当上了《健康报》的通讯员。他写的《北京医学院专科学校开学》一稿,编辑想在“通讯员”之前加上“特约”二字,可崔月犁执意不允。读完这则消息,笔者想到领导写稿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出现了好的势头。你看,局长“通讯员”、书记“报道干事”等事迹,经常见于诸报刊。不过,有些通讯员一“当官”就洗手不干了。这些同志担任领导后,除工作忙、时间紧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能正确对待个别人的  相似文献   

15.
读读军队报刊,多数看重的是“军味”;记和通讯员为军队报刊写稿,编辑也要求有“军味”。那么.“军味”究竟是什么?记和通讯员究竟应该对“军味”如何认识、操作和把握呢?本试图就这个问题小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6.
12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刊登一则题为《年底,该算算稿酬了》的消息。说的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报刊社使用报酬收转工作座谈会,表扬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报刊,并对一些不按规定转付稿酬的情况进行批评。 读完这则消息,笔者颇为感慨,这也许是笔者在报纸上看到的第一篇专门催促“算算稿酬”的报道,虽然它涉及的  相似文献   

17.
笔者是一家县报编辑,暇余喜欢写些“豆腐干”。前段时间,我这个小报编辑却受到一些“大编辑”的青睐,信件和电话不断,大多是询问我所在的报纸有哪些专栏,稿酬如何,能否为他们开辟“名人专栏”并支付优厚稿酬。还许诺,如能“互惠互利”,保证每月刊发我多少稿件支付多少稿酬云云。当我如实告诉他们,本报登千字文章最多只有20元,“名人稿件”受之不起时,几位“大编辑”竟立刻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8.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朋友,是好几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通讯员。就写稿而言,他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字修养,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某些报刊“委托”给他的一些其他任务,却使他很苦恼。一是动员发行。本来,通讯员协助报刊做好发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某些报刊却给通讯员下达发行指标,少则十份、几十份,多则上百份、几百份,这就使得通讯员很为难。  相似文献   

20.
笔者是一个业余通讯员,由于常年坚持写稿,在报刊电台上登出来的稿件很多,对此,一些同志说我同报社熟悉,与编辑有“特殊关系”,更有的甚至认为我经常向编辑送礼。为此,有些同志常同我说,要我帮助他们与报社编辑“疏通”一下,当我把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明,有些人还认为我在“卖关子”。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