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市场定位和就业岗位需求,对本专业的实训课程、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师资力量、实训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具有营销与技术服务两方面的特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汽车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又要加强对课程环节、实训环节、职业规划环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才能找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因存在缺少实训条件等因素,制约着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实训条件、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改进、教材编写等方面加强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保证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立 《考试周刊》2008,(1):210-211
<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是高职高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重要的技能训练.为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汽车实训中心的总体实训布局与要求,对<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技能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在分析汽车工程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方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内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制定一系列的实训考核办法,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更好地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行业协会主导的专业管理委员会为产学研组织平台,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改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多途径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在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及作用,讨论了从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出发来设计该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及形式,实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以满足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适应汽车服务市场的人才要求。  相似文献   

8.
许平  江帆 《广西教育》2011,(30):121-122
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引入汽车商务课程和汽车商务实训,以完善本专业课程结构,扩大毕业生就业面,并提升就业后获得晋升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模块化实训体系框架构建思路及过程,阐述了贯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课程模块化整合原则、多形式实用性的实训体系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实训体系,以保障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汽车销售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销售实训是汽车营销专业重要的实训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汽车销售实务理论、培养专业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实训教学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应从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实训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汽车服务企业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初级向中级、高级发展。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于营销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汽车4S店的调研,根据不断变化的岗位进行分析,对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企业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汽车营销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营销实验是网络营销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结合在美国大学的交流学习经验,从网络营销理论知识体系“七步循环”流程出发,提出与之配合的教学实验方案和环节设计,希望能给国内高校网络营销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校企合作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优势包括:为汽车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四川和全国高职汽车类院校中享有良好的声誉;通过校企合作,融入了企业的培训理念,引入了企业的培训内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针对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滞后、学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出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积极引进人才、优化项目师资配置,多渠道合作办学以解决生源不足,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巩固校企合作领先优势等策略,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析高职市场营销课改瓶颈的突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必须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其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职业素质。市场营销以特有的挑战性,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需要立足于现阶段,由浅入深地创造环境,操练学生,塑造应时所需、应市所需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还存在着教学基本建设薄弱,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应予重点解决。文中主要探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以培养满足工程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紧紧抓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一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对独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产学合作、教育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通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探讨和实践体会,论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从"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公共实训基地是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培训平台,连云港市政府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共管公共实训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创新了体制机制,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Part II of a three-part series describing the consultancy and training demands that are encountered in 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is part highlight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aspects in delivering support to the Romanian Assessment and Examination Service. Part I dealt with strategic issues for a successful delivery of "Western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Eastern Needs." Part III will address training of Polish subject experts, preparing to take on responsibility for a decentralized and drastically changed final exam, the Matura.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Part III of a three part series describing the consultancy and training demands that are encountered in 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art I dealt with strategic issues for a successful delivery of "Western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Eastern Needs." Part II highlighted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aspects in delivering support to the Romanian Assessment and Examination Service. In this part, we address training of Polish subject experts who were preparing to take on responsibility for a decentralized and strongly innovative final exam, the Matu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