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五十一周年。当我们纪念长征,认识它的伟大深远意义、学习长征精神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他,第一个外国记者,冒着危险,冲破封锁于1936年6月进入红色区域,采访了经历千难万险胜利到达西北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袖和红军。是他,进行了非常忠实、客观的报道,把根据地的情况、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红军的奋斗目标等等全面地第一次介绍给中国和世界。他写的名著《西行漫记》在帮助当时一代中国青年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方面起了很大的启蒙和教育作用,不少人受到它的很大影响。而我就是这千百个青年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作为尼克松访华前  相似文献   

3.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杜永和 《军事记者》2001,(10):13-14,39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1937-1938年在英国和美国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以复社名义出版。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作者没有用《红星照耀中国》的原书名义出版,而是改名为《西行漫记》。该书出版后轰动了国内外,震动了世界人民。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读物。新闻历来被称为“易碎品”,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昨日黄花,唯有60多年前的这本《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在全世界拥有亿…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生平自述版本演变的情况(一)旧版《毛泽东自传》是过渡性的不完善版本斯诺是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美国人。毛泽东向他讲述了抗日形势和统一战线政策,并且第一次把自己43岁以前的生平经历口述给他。1936年10月斯诺从陕北保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与注意力投向这个让他们好奇的国家,这种注意力也体现在"电影"这种文化产品里。像《功夫梦》、《魔法师的学徒》等外国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元素。本论文以电影《功夫梦》为例,细读这部电影里体现的中国元素,给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汜》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潜赴陕北的“红色中国”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给予其高度评价,称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西行漫记》又被译作《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这本书记录了斯诺于1936年从北平出发,穿过国民党设置的层层关卡和军事封锁,经西安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故事。斯诺在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今志丹县)和红军前线所在地甘肃、宁夏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采访,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基本政策,工农红军的英勇事迹,共产党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鲜明的性格特点,生动地记录了苏区人民的经济生产及社会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星照耀中国》是最早把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说明的重要著作,作者斯诺对我党早期外交思想的传播和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深刻表现在这部作品之中。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成为中  相似文献   

10.
李彬 《青年记者》2016,(25):88-90
2016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年,也是斯诺西北之行八十年,此时重温他31岁时采写的新闻名篇《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自然别有意味,也让我再次领略长征的伟大,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再次赞叹一代记者斯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王永伦 《新闻窗》2009,(6):35-37
埃德加·斯诺(1905--197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5年秋天,斯诺进入密苏里州大学著名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学习,同时兼职于《堪萨斯城明星报》驻校通讯记者,这为他后来的职业打下了基础。1928年,斯诺帮助J·B·鲍威尔编辑出版《新中国》特刊,并担任《密勒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又任该报代主编,同时兼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  相似文献   

12.
来新夏 《历史档案》2005,(2):136-136,F003
莫理循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清末民初曾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和北洋政府政治顾问的身份,居留中国达20余年。他亲身考察和参与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很值得注意的一个人物。但是以往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很够,评论也并不很好,认为他是一个在中国从事刺探中国政界消息的外国记者,甚至于更有人把他归入“帝国主义分子”一类中去。我对莫理循的了解并不很多,  相似文献   

13.
二、晤见埃德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在《故事会》品牌发展与延伸上作了一些探索,利用《故事会》的品牌优势,深层次地开发了相关图书产品——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书刊互动、立体发展的出版理念一、书刊互动是以依托品牌杂志为前提的。《故事会》品牌在读者中的广泛认同度,是历史巨制《话说中国》得以问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自从成为焦点后,世界都比以往更加关注中国。笔者相信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是以印尼《罗盘报》(Kompas)作为个案讨论外国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罗盘报》作为一个印尼最权威的报纸,它到底以什么样的声音来报道中国及塑造中国特定的国家形象。本研究针对印尼《罗盘报》自2013-2014年以来有关中国报道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希望通过这份论文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Smedlev,1890-1950),美国著名左翼新闻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革命和抗战的报道,曾先后出版了5本中国题材的著作。其中以朱德元帅的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最为著名,该书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称,被誉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初首先在北平翻译出版斯诺《西行漫记》的王福时老人,已于7月2日辞世,享年100岁,百多位亲朋好友到八宝山为他送行。老人一生为新闻出版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1937年初,斯诺将正在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书稿交给王福时,  相似文献   

20.
张威 《新闻记者》2005,(10):46-4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是近代报道中国的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Israel Epstern,1915 ̄2005),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Earl Leaf,1905 ̄1980)、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 ̄1989)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