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渗透形成了纳米生物技术,而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是纳米生物技术的重点和热点.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Nanopartiele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载体系统的特点和优点,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纳米金粒子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纳米金与雌酮发生相互作用后,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吸光度比值A/A520与雌酮浓度的对数值在1.0×10-7~1.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7×10-9mol/L.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方便检测雌激素的新方法,为水体、奶粉、食品中雌激素的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一般情况下,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处于聚集状态。本文通过增加链刚性或施加稳定的剪切场来诱导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聚集-分散转变,使环形聚合物中的纳米粒子达到最优的分散状态。创新点:同时改变链刚性和剪切场强度,诱导纳米粒子在分散的同时进行有序排列。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和空间分布。结论:1.在较弱的高分子/纳米粒子(polymer-NP)相互作用力下,增加环链的刚性或施加剪切场,可以诱导纳米粒子(NPs)从聚集态向分散态过渡。2.增加链的刚性可以提高NPs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度;NPs被半刚性(或棒状)环形聚合物链包裹,有效地避免了NPs间的聚集,促使其分散。3.随着剪切场强度的增加,聚集的NPs也会因polymer-NP相互作用、NP-NP相互作用以及剪切场之间的竞争而趋于分散;由于polymer-NP相互作用强,所以NPs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有序性和分散性。4.同时考虑剪切场和链刚性,可有效提高NPs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度和空间分布,而链刚性的增加干扰了NPs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相应的块体材料相比,金属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应用于电学、催化、磁性材料、光催化、生物染色剂、药物输送等许多领域.其中,传感器是纳米颗粒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传感器的微型化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将纳米颗粒用于传感器的研究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论文利用纳米颗粒材料的独特效应来提高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将自制的银-金、铂以及二氧化硅和铂复合纳米颗粒用于固定化酶,使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纳米增强的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传感器的小型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  相似文献   

5.
金纳米粒子(AuNPs),其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灵敏的光学特性、易进行表面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重点介绍了AuNPs的制备发展过程、制备方法、形貌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复合凝胶由于其在工业催化、传感器件和药物释放等多个领域的优异表现,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综述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溶液还原法,模板法,电化学法,纳米金复合凝胶内部的作用机制:氢键作用机制,反应基因作用机制,纳米金复合凝胶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高分子组织再生材料的表界面设计及功能构筑项目围绕调控细胞在材料上的迁移行为、传递活性物质的微纳米粒子结构调控及与细胞相互作用、复合活性因子的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作,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通过高分子梯度材料调控细胞迁移,从而促进组织再生的研究思想。2.微纳米粒子在组织再生过程中常用于活性物质传递,其微结构和性能影响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行为。3.针对组织再生材料的活性功能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GAS技术在PCS纳米微粒制备上的应用.着重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与超临界CO2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超临界CO2气体抗溶剂结晶过程的影响,对平衡时间及初始浓度对所得纳米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获得了粒径20~60 am,分散度小于0.5的PCS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将胶原大分子吸附于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通过自由基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在胶原大分子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支链制备了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氧化铝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确定了胶原大分子在氧化铝粒子表面的最佳吸附量以及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复合粒子的壳层厚度及红外发射率(8~14μm)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时间在12—20h时,复合纳米粒子的壳层为厚度小于15nm的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层;聚丙烯酸丁酯支链的接枝率为3.7%左右时,复合纳米粒子在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分散良好;胶原吸附量为3.01g/100gA l2O3时,胶原氧化铝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下降程度最大,相应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最低可至0.527.胶原大分子与氧化铝纳米粒子的界面相互作用导致了复合纳米粒子红外发射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4.5 G PAMAM(4.5代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为保护剂,利用微波法还原HAuCl4溶液制备金纳米粒子。考察了在同一照射条件下,4.5 G PAMAM与HAuCl4不同物质的量比对金纳米粒子大小及形状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照射时间相同时,以30 s为例,当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为5时,得到的金纳米粒子最小;随着4.5 G PAMAM与HAuCl4物质的量比值的减小,金纳米粒子变大,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