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2.
各位2006级的同学们,我很高兴,能与沙利文院长一起在这儿欢迎你们来到耶鲁大学。我也要向一起参加典礼的家长及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尤其要感谢这些家长们,感谢你们把这些才华横溢、充满希望的孩子委托给耶鲁,他们将在耶鲁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相似文献   

3.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4.
近日,80多岁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前身)首任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褚连山,向本刊推荐了《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一文,认为此文对家长和教师都有参考价值。我们感叹于耄耋之年的褚老依然关心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炽热情怀,同时也希望在新年伊始,与广大读者共同思考和探讨一个关系家庭、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老话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思忖着纪伯伦的诗句,或许会让我们每个人想到好多好多……  相似文献   

5.
达欢 《辅导员》2015,(9):7-8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我想为饱受争议的隔代教育说几句好话,因为,作为祖辈的他们,还是有  相似文献   

6.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  相似文献   

7.
她,眉清目秀、白皙的脸蛋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每天都是一副漂漂亮亮、整整洁洁的打扮. 一次品德课上,我和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学校刚刚举行过的家长会,聊起了父母和子女的话题. 我告诉学生们,为人子女有责任,为人父母一样有责任.所以,父母不是永远的说教者,孩子也不是永远的受训者. 我告诉学生们,父母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孩子一样拥有“话语权”.比如,孩子就可以坦诚地告诉父母,你们需要爱和关心,需要照顾和呵护;你们甚至可以向父母提要求,可以要求父母不吵架,可以要求父母给你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要求父母多一点时间陪你们……  相似文献   

8.
王栋生 《师道》2004,(3):18-20
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有一次我问学生:“当你们出门时,父母对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们笑了,不说,我请他们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异口同声地说是“外面坏人多”。是的,如今每逢孩子出门,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第二个问题:“小时候大人用什么吓唬你?”答曰:“老拐子”。——也难怪,社会有些邪恶现象是我们当年想不到的,尤其是在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怕孩子遭遇不测。我向许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了解过,他们指着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乱撞的自行车,无奈地说,他们宁可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面临危险。当传媒批评中国孩子生存能力差,中国的家长溺爱子女时,可能应当先呼吁尽早健全社会法治意识,呼唤人们有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意识中有没有很强的“防”的意识?“外面”的坏人多吗?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08,(11):49-49
【成长语录】爸爸妈妈让我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心灵更重要。【成长故事】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小时候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面吃饭时,我不小心打翻了爸爸的水杯。爸爸妈妈并没有责备我,而是一起把水杯擦干净,我很惊讶爸爸妈妈没有因此而斥责我一通,因为大多数大人都会这样做。我抬起头对爸爸妈妈说:"你们知道吗,我真的很感激你们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我大多数朋友的父母肯定会冲着他们大声责备,并给他们上一课,教他们如何小心注意。很感谢你们没有  相似文献   

10.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11.
润物细无声     
说起来你也许会觉得好笑,我小时候很羡慕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孩子,更羡慕他们有一对好父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也曾向父母透露过这层意思,他们听后,随之回答的只是淡淡的一笑。因此,我常常耿耿于怀,心想:我长大了一定要挣好多好多的钱,满足自己的消费,养活父母。我还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到时我给你们钱时,看你们怎么接。那年冬天,同学们都穿上了新的滑雪衫、新的棉袄,可我还是穿着已穿了三年的旧棉袄,心里很不高兴,又不好向父母要,只好把这种愿望埋在心底。爸爸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没过几天,就给我买了件新的滑雪衫。当时我真想搂着爸爸大…  相似文献   

12.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13.
爱孩子 ,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还不会吗 ?但细细想来 ,现在不少父母关心的常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 ,却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时 ,迎接他的常常是苦心地说教或严厉地训斥 ,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一天天被泯灭 ,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被一点点剥夺。下面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只因没考第一名 ,被父母责骂后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呀 !你们爱我、关心我 ,这我都明白 ,我谢谢你们。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很孤独 ,每次放学后 ,得赶快回家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接着做你们为我精心设计的难题。星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15.
本刊的创刊宗旨是成为育人者的帮助.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父母和老师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格,从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培养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本刊目前关注的儿童群体为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过正确的教导拥有健全美好的品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独特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作为直接面对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你们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精彩的体会和思考。本刊诚挚向您征稿。  相似文献   

16.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8.
没有哪位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中国人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有爱心、最爱孩子的父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终生幸福的愿望也许远远超过希望他们成才的愿望。然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说,幸福就是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19.
感谢信     
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呢?孩子长大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再也不必督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然后再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和当做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之后,虽然他们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了,但是却总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还没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写信感谢她了吗?”……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者是耸耸肩膀。记得有…  相似文献   

20.
妈妈,你说我是漂亮还是丑?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很漂亮,只是有点太矮。无意间十岁的女儿提出了美与丑这个问题。这首先是令为人父母者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说明孩子逐渐有了爱美之心,逐渐有了审美意识,内心也逐渐丰富细腻起来。作为孩子,也许你曾向父母询问过这个问题;作为父母,也许你的孩子曾经向你询问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你又是怎样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