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地区是中国区域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三个区域,它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多高原盆地,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本区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从而形成由东到西,地表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些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表景观,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4.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纵观本节教材,可以看出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重点: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方面属于基本概况;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中主要介绍了本区干旱的成因、干旱对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制约与影响;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地下宝藏、生态环境、交通与城市等,主要介绍了干旱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对  相似文献   

4.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垂直分布于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带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这些地区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的多样化,从而使我国的荒漠化呈现出多样性。一、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草场资源郭书怀我国草原从东往西大致可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又叫干草原、真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草甸草原,分布于雨量较多的半湿润地区,有时与森林群落呈镶嵌状分布。其草的覆盖率为40~75%.产草量为200000kg/km2。典型草原分布于...  相似文献   

6.
以和田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论述我国西北内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即地表水——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全部地区“非灌不殖”,是我国灌溉农业起源较早的地方。水是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自然资源充分开发的主要限制因子。了解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对于该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依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风光宜人的科尔沁疏林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地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北跨距1700多千米。如果乘超音速飞机要两个多小时才可穿越全境。呼伦贝尔草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麓的高原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其大致范围是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邻中蒙、中俄边境,北起额尔古纳河南界,南至中蒙边界,东西300千米,南北200千米,…  相似文献   

8.
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茆永福中国的新疆地处中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历史民族区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周围是高山环绕,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造成地理上的封闭单元,在高山与盆地之间形成高山草原与荒漠绿洲的圈层结构。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适合...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东向西距离海洋由近及远,水分条件由湿润到干旱,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发生变化。通过本次野外调查,旨在发现和验证植被土壤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 ]欧洲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众不同 ,海岸曲折 ,气候独特 ,教材粗略去看 ,内容零散繁琐 ,难以理清头绪。而该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轮廓特征以及地表形态决定着气候特征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了把本节内容以“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为线索串起来 ,我对教材作出了适当的处理 :打破按顺序分两课时讲授的做法 ,第一课时“胡乱填” ,第二课时“一线串”。第一课时发给学生一张本区的空白轮廓图 ,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提示和指导。对照地图册在图上填充 :本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濒临的海洋 ;主要的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之大 ,范围之广 ,奇花异草珍稀动物之多令世人刮目相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观念的更新 ,环保意识的加强 ,我国出现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现略谈如下 :一、我国第一个内陆荒漠自然保护区———博格达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 ,由天池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区两部分组成。自上而下有冰雪带、高山植被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及荒漠 ,组成了一个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参加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内陆荒漠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二、我国最大高寒草原…  相似文献   

12.
环保警示牌     
你知道吗?沙漠什么样? 沙漠是最普通的一种荒漠。那么什么是荒漠呢?荒漠是地球上干旱地区最常见的景观,不论在热带或者温带都有广泛的荒漠分布。荒漠终年干旱少雨,风沙作用活跃,地表水贫乏,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变化剧烈,白天灼热,夜晚寒冷。因此,荒漠地区一般人迹罕至。 荒漠的外貌多种多样,常见的除了沙漠外还有砾漠和岩漠。沙漠地表上覆盖着细沙粒,形成了一个个沙丘。借助着大风的力量,沙丘在地表上流动。流动的沙丘可以吞没农田、村庄,  相似文献   

13.
前言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阿拉善荒漠沙地上的代表种,西从阿拉善荒漠的中心往东一直深入到草原区的内部。乌兰布和沙漠正处于阿拉善荒漠的东部边缘,东隔黄河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腾格里沙漠;年雨量100—150毫米,年平均气温7℃左右,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化荒漠。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油蒿群落几乎到处都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初中地理教材中,虽对“宁夏地理”有所涉及,但系统性不强,不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笔者现归纳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宁夏深居中纬度大陆内部,距海远,按自然带分布,位于经度地带性由温带草原自东向西过渡为温带荒漠的地段内,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总的分布趋势上,应属经度地带性。但就其区域分布而言,又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的分布特征。所以,宁夏地理环境无疑具有二重性。但笔者认为以纬度地带最为显著,从而形成了各自然带沿纬度有规律的东西伸展、南北更替的分布趋势。在气候方面表现为:1宁夏南部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泾源县全部、…  相似文献   

15.
华颖洁 《地理教育》2011,(11):15-16
区域历来是地理学一个传统、基本的研究领域,有学者认为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物质区域变化的科学。无论哪一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都重点突出了区域在地理学中的地位。所谓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区域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孙静  赵艳 《地理教育》2013,(Z1):36-37
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东南亚"一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既涉及到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8.
陈开元 《中学文科》2006,(10):77-77
1968~1973年西非特大干旱加剧了撒哈拉沙漠南缘萨赫勒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过程。为此,联合国专门于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了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方案,荒漠化这个名词开始被采用。当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采用的定义是“土地生物潜力退化或破坏,最终导致类似荒漠的状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第12章,并将荒漠化定义修改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特征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1)风蚀和水蚀致伊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长期的自然丧失。这比我国传统的单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内容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气候的侧面来探讨该区沙尘暴的形成.总结出本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春季干旱、气温迅速回升、频繁的大风.沙尘暴的发生根本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控制;吉林西部地区很强的地表供沙能力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依据海拔高度把青藏地区单独划为一个区域,阐述其区域特征。已经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地理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地势高、气温低,于足,“地高天寒”就成为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例如:(1)气候、水文、植被、动物、资源等要素在它影响下都具有其独特性。(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表现的比其他区域明显,有助于人们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认识。(3)环境的“独特性”、“神秘性”带来科研、登山和旅游的“高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