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宋男性词人的悼亡词充满了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悼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深悲巨痛的笼罩下,因悼亡对象的不同而导致了男性词人情感指向的不同:悼念亡妻,庄重严肃,多写勤劳贤惠恩爱,不涉美色歌舞诗赋;悼念亡妾,亦庄亦"色",时涉美色歌舞诗赋,间写恩爱勤劳贤惠;悼念亡妓,声色并重,既写美色歌舞诗赋,又涉阳台"云雨"情事.  相似文献   

2.
说东坡艳词     
东坡以豪放词人雄踞于词坛,但也颇写了一些艳科小词。其中有一部份主要歌咏妓妾,这与北宋士大夫多咏贵妇闺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咏妓词和思妓词。本文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并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内因与外因,以求在还原作者社会背景、剖析作者才艺、情感的基础上,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4.
李欣 《文教资料》2013,(18):3-4
赛金花是中国晚清民初史上一位影响颇具争议的女性,其早年随夫洪钧以"状元夫人"的身份出使欧洲四国,在这一时期,其人生发展经历了"妓—妾—妻—妾—妓"的循环,即其由妓到妾,经历了短暂的"妻"生活(随夫出使时期)的荣耀之后,又由妾身份成为妓。值得注意的是,其身为"妻"身份时,她的这种身份的肯定却并非是由祖国和同胞赋予,而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洋人给予的,是对其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本文以赵淑侠的《赛金花》为蓝本,从女性主义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赛氏妓女、妾与"妻"的人生循环发展加以阐释,以期对赛金花这一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给予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元杂剧中,有一类专写妓女的作品。经统计,妓女作品一共有21部,其中妓女形象有贞妓、匪妓。匪妓形象具有出身低贱、淫荡放诞、行为矛盾、泼辣狠毒等特点;造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人性的弱点:贪。作品实是通过塑造匪妓形象来告诫人们要戒妓、戒妾。  相似文献   

6.
宋代悼亡词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义的悼亡文学所伤悼的对象包括与当事人有关的一切亡者 ,甚至包括凭吊先贤英烈和悼念故国。我们所谓的悼亡词的伤悼对象主要是悼念亡妻以及悼妾、悼妓 (实际上这是悼妻情感的外拓 )。宋代的悼亡词充分发挥了词体“专主情致” ,善于表现创作主体幽微深细之情感的特点 ,在词之腾挪跌宕的章法结构和浓密悲凉的意象组合中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伤悼主体的深悲剧痛和无限怀想。有的悼亡词将悼念亡人与自伤身世打并到一起 ,更增加了伤悼情感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传统中国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妓与姐,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条文学主题中,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意蕴,也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常套路,值得加以整理探讨。妓女因其文化素养较高、视野较为开阔而多成为文人的红粉知己,自不待说;何以将姬与妓并提?姬,妾也,一者她们中部分人即来自平康北里;二者其有的即主人的歌姬;三者她多与妓有类似之点,就是不具备正委名分,相对说更缺少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利和能力。古语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  相似文献   

8.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9.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10.
吕阳 《文教资料》2011,(9):12-14
萦绕一生的愁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点。本文将李清照词中的"愁"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婚前到新婚期;婚后第二年到南渡前;南渡后。未婚前李清照词中的愁表现为闺中寂寞、伤春思春的少女情怀,是少女的闲愁;婚后词中表现词人新婚生活的甜美与短暂离别的苦痛相交织,是少妇的离愁;南渡后,国破夫亡,词人的晚年就在满目疮痍、困顿飘零中度过,词人依旧多愁善感,但其忧患、思虑较前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乐府诗集>录傅绊、徐陵、江总数人<杂曲>共五首,皆为"美张贵妃之容色"的宫体诗,这些作品创作背景,体现了诗歌与陈代社会荒淫的关系;但从官体诗歌创作进程与写作模式来看,又有新趋向,即变以事件表现人物为以铺叙手法再现人物;对更为广阔的女性活动背景的注重;七言长篇的形式达到了铺张扬厉的效果.写作模式的新趋向已为宫体诗内容上的转换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艺妓与舞妓     
艺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艺妓通常包括艺妓与舞妓两个阶段,目前相关论述对艺妓与舞妓关系的解释为:学徒中的艺妓通常被称为舞妓。实际上艺妓与舞妓的关系包含着深刻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歌妓在抒写离情别绪、剖析个体性灵时,创作了许多相思离别、述情言志及寄赠酬谢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体现了歌妓词在宋代词坛上的特殊地位。本文从产生宋代歌妓制度的原因出发,探求歌妓词的创作动机、创作内容及其创作地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在王梵志现存的390首诗中,作者大量使用虚词、三音节词、俚俗语词及佛教语词等各类词汇,并广泛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严密直白、错落有致、浅近真挚而又深刻蕴藉、活泼辛辣的艺术特征,并进而成就了王梵志诗"翻着袜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因为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中有"以其姨母为妓于余"句,既往的研究都把马雷五之姨当成了柳宗元永州所纳之妾,兹从八方面予以否定。细读《戏题阶前芍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表现了柳宗元对家庭、婚姻的相思、恋爱与焦灼,提醒了他的同僚与朋友,引出当年冬建房、乔迁、纳妾的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中不善于把握鉴赏对象的特征而导致难于表达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理性地分析鉴别诗歌,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