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出发,结合青岛部分企业简介网页文本的英译实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译者在企业简介翻译实践中应做出语言、文化以及交际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高企业简介英译质量,成为企业国际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企业简介对于企业的对外宣传至关重要。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角度,以常州企业的中英文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简介文本的英译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大层面存在的翻译缺失,继而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实现企业简介文本翻译的规范化,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简介对于公司跻身海外市场起着重要的推介作用。因此,企业简介英译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信誉与形象。目的论为企业简介的英译提供了翻译标准,通过明确企业简介的文本类型、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预期受众的特点,为译者选择适当的原则和策略提供方向。文章基于目的论,分析华东地区500强能源企业的简介英译,进而比对国外同类型企业的英文简介,提出删繁就简、语篇重组及阐释说明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贴近目的语表达习惯,贴近受众思维方式,贴近受众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企业简介译文对企业对外合作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中文原文亦步亦趋的英译常令不少国内企业的外宣效果大打折扣,难以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并贴近英语读者的需求。以“看易写”翻译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中英文企业简介在文本信息、语言风格、文化规范等方面呈现的不同特点,探讨“看易写”原则对完善和规范国内企业简介英译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使用以及全球化的潮流,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中文网页的基础上设立了相应的英文网页.中国高校网页英译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保证译文达到促进学校对外宣传的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对中国高校网页英译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凤鸣 《海外英语》2020,(8):17-18,21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日渐展开,高校网页英译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中国一些高校网站英译存在表达不够本土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际交流进程.高校国际招生网页英译是提高国内高校在国外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Wmatrix为语料分析工具,通过自建中、美高校英文网页有关"招生一栏"文本的两个小型语料库,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比两者在语义、词频、词性三方面的异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校英文网页文本翻译建设.  相似文献   

7.
韩丽村 《海外英语》2012,(13):106+10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交流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网站英文版对一所大学的对外宣传,跨文化话交流起着基础性作用。经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大学网页英译质量良莠不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该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刘宓庆的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网页简介英译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覃慧 《海外英语》2014,(7):157-160
企业简介是企业对其概况、产品和企业文化等进行介绍,以期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市场、增加销售的自我宣传文本。它的翻译目的是提升企业海外形象和知名度,开拓国外市场,扩大销售。该文对2012年9月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20家广西企业的英文简介进行研究后发现,很多企业英译简介存在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没有对简介内容进行文本类型分析,进而采取不同翻译策略。而且,译文中还存在语法错误、选词不当、句式不当等问题,无法达到企业简介的对外宣传的目的。该文运用文本类型理论,一方面对这些企业简介译文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文文本类型分析,提出相应翻译和修改策略。  相似文献   

9.
企业简介,如同企业名片一样,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以及树立良好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人际功能是企业简介的重要功能之一.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研究在企业简介英译过程中人际元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翻译存在着严重的死译或误译,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形象,阻碍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由此可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商战中,"中华老字号"外宣资料翻译研究已势在必行、不可或缺了.笔者收集了4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网页外宣资料的英译文本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并总结出中华老字号产品在外宣翻译中存在商标、企业简介、广告语三个方面的翻译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洋洋 《海外英语》2012,(7):137-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其翻译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成为了服务于中西交流的翻译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翻译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准确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意味。拟将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直译法,套译法,诠释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使中国的企业面临强大的挑战。通过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面对跨国公司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所谓“中国威胁”的论调不绝于耳。国外某些文章虽可能没有恶意,但却用西方特有的“经验”和他们的“国际关系理论”来衡量和揣度中国,从而得出“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错误结论。他们不懂得,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由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念、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当今世界潮流所决定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心声,也有利于在大国间形成双赢局面,既可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又能从根本上改变几百年来西方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今天可喜的局面。中国共产党 始终以推进中国现代化为已任;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入世之后,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将会因面临于新的环境而倍受冲击。作为中国金融领域三大支柱之一的证券业更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对于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们应做何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作为在中国出现的一种英语的变体,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文章对近年来在大众媒体上大量涌现的、代表了中国英语发展最新状况的中国特色英语词汇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语言特征,总结出了他们形成的根源。研究的结果既可以为将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有企业是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而设立和存在的。公有制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和一般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社会责任外,还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社会责任。正确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理性回归我国国有企业应履行的双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政府在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世界各国投资者均以罕见的热情在关注、研究、参与西部大开发,外商投资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通过回顾我国加入WTO以后,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环境、外资准入空间、优惠政策,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环境的突出优势,并对WTO环境下我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环境,尤其法律环境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与制约因素;依据大学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1920’s many 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studies exploring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chers. However, a limited number of empi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after called China). The current study has two objectives. The first one aims to compare a good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nd the USA. To achieve this, qualitative data of a good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were collected in China.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China were then compared to those reported in the USA. The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test whether or no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perceptions of a good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To achieve this,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and then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he qualitative data analyses have revealed four theme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Chinese teachers: Teacher ethics,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test scores. The ANOVAs have found no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chers in China on most of the items. This study helps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good teachers in a Chinese context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futur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regarding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