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质疑影视数字化制作的"虚拟"热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军 《青年记者》2006,(16):109-109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大型计算机、数字化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脑灯控系统、MD音频制作系统等先进的电视制作设备的问世,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作功能。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事业腾飞的基础,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一、媒介报道的奇观效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为代表的电子技术逐渐进入媒介报道领域,传统的媒介报道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设备的数字化技术改造,目前大多数电视台基本上停止了传统的模拟摄录编设备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质量的数字摄录设备。新余电视台目前共有数字摄像机DVCAM DSR系列、DVCPRO 25M系列、P2系列近20台,DSR系列、DVCPRO 25M系列放像机、录像机近10台,非线性编辑制作网有近20台编辑、配音工作站,用以保证新闻、专题、节目包装等的采编播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0007万吨/年炼油工程于2010年9月建成投产,期间建设了430台模式摄像机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近几年,随着高清数字摄像机的应用普及,广西石化公司拟在生产装置区的重要监控部位新建部分720P高清摄像机,通过工业电视监控专用网络,融合原有的模拟摄像机,管理人员可在高清显示终端上对现场作业进行实时监控,为工厂安全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1995年10月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到2005 年10月六朝古都南京再次迎来一次全国体育盛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整整十年。我台转播车见证了这十年南京的发展变化,更是用她的摄像机记录了这十年的发展。从那时还很领先的日立 SK-F3AS 摄像机,到池上12比特全数字摄像机 HK-388P,到如今行业内领  相似文献   

6.
数字视频演播室的系统设计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视系统正逐步由模拟向数字过渡,与此同时,IT技术已渗透到视频领域的所有系统设备中。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数字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并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部分的新型网络化设计:①摄像机控制系统;②切换台的微机控制;③周边系统的微机监控;④数字波形监视器的远程控制;阐述各种网络技术在演播室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从而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操控性。  相似文献   

7.
一次特殊的常委会“报道组准备买台摄像机,看看各位委员有什么意见。”这是部队长张新兴在常委会上的发言。报道组配摄像机,是该部落实报道工作“五个一”(一台摄像机、一架照相机、一部电话机、一辆自行车。一个暗室)工程的一个大头。如今最便宜的摄像机也得10000多元。部队在家底不厚实的情况下,依然把报道组购买摄像机放到了常委会上讨论。常委们一听说是配给报道组的,大家二话没说,都同意从家底里拿出经费购买摄像机。报道组从打报告到购买摄像机,不到5天就全部落实到位。就这样,一台松下牌M9000的摄像机就在报道组里安了家,…  相似文献   

8.
县级电视台如何把握广电行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在媒体爆炸的今天能够得以生存,进而取得发展,对自身所处地位的准确定位尤为重要。把视音频矩阵作为过渡期采编网的中转节点,建立类似于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过渡型采编网,第一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模拟采集上传设备的余热,使DVD、VCD、线编等设备通过模拟信号的传输进入采集机,完成数模转换过程;第二可以节约资金,不必每台非编都配备一套编辑机;第三可以形成较为灵活的信号传输链路,一台输出设备可以向任意一台输入设备传输信号;第四可以解决不同非编因编辑格式的不同造成的资源共享障碍。  相似文献   

9.
我台为完成1995年10月在江苏省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任务,于1994年底开始设计, 与德国西门子下属的 BFE 公司密切配合,于1995年在 BFE 公司的工厂完成了这台6+2讯道的西门子数字分量转播车的组装工作。该转播车在视音频设备,装备了 Abekas 多格式切换台 ASWR-8100、日立公司的摄像机 SK-F3AS(摄像机基站为 DU-F310),数字矩阵为 LEITCH 的 VSR-16× 8,录像机为松下 MII 的 AU-65H 和 AU-66H,其中 AU-66H 为带 AT 重放头,可与慢动作控制器 AG-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的电视新闻制播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广播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是被业界广泛认同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数字化进程中,节目制作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改造将是各台所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切换台在前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广播电视从业者感受到了数字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电视片创作与图书出版联姻,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风马不相及。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一是摄像机、编辑机:一是纸、笔。)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结果,(一是电视片;一是图书。)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行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胶片市场的萎缩,电影制作开始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摄影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电影制作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门槛。近年来,通过一些价廉物美的数字高清电影摄像机拍摄了很多优质的电影和微电影,使很多有志于电影事业的普通人都能过一把导演瘾,把自己的创意、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故事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随之而来的数字电影调色软件也铺天盖地地涌现,而且有很多是免费版本,使数字电影的制作如虎添翼。通过对一些调色软件的熟练使用,即使是廉价的电影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也能制作出接近电影画面质感的效果。本文就以数字电影调色为内容,简单分析一下调色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3.
孙浩 《出版与印刷》2003,(Z1):63-66
电视的实现,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正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向非线性编辑过渡,表明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制作从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的转变.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以及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照相机和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遥不可及,许多业余或半专业的视频爱好者,都开始用DV数字摄像机自己拍摄素材,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特效的视频节目.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普电视片创作与图书出版联姻沈阳电视台胡人伟,刘雨电视片创作与图书出版联姻,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一是摄像机、编辑机,一是纸、笔,),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结果(一是电视片,一是图书,),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行当。然而...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维金出版公司最近出版了首部用电子笔编辑的神秘小说《艰难的逃亡》。新泽西发达电子笔技术公司于1992年开发研制出了486电子编辑机系统。维金出版公司是首批用户之一。这种编辑机有记事本那么大,轻便易携,而且是由一支电子笔来取代键盘操作。操作方法简便易学,因而深受出版社编辑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中使用最多的是编辑机和录放像机,编辑机和录放像机最易磨损的部件是磁鼓。以索尼PVW和UVW系列机为例,磁鼓平均寿命1000小时,每更换一只磁鼓的价格都在几千元至上万元。这也是编辑机、播放机高成本运行的主要因素。实际上,索尼公司在设计编辑机和录放像机时,可使用户通过机器的操作面板,很方便地调出系统菜单,合理地进行系统修改、设定,以保证编辑机、录放像机在不同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二、抓拍力提起采访,许多人便会想起如何提问如何记笔记,而一些经验书富的记者总是充分运用眼的功能,把“笔下生花”的功夫用在眼睛的抓拍上,使新闻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我们谈抓拍,不是说用照相机、录像机等工具拍摄,而是指用眼睛采访,学会像摄影记者那样为运用形象语言而善于捕捉恰当的画面。眼睛好比摄像机的镜头,大脑好比储存信息的录像带,思维好比编辑机。通过眼睛的观察和大脑的感知,然后用笔把眼睛观察到的各种形象准确、生动、传神地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文字记者抓拍的过程。观察的越细,感知的越深,新闻报道就越鲜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目前的印刷业正面临着从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并存.向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的转变,这种变化又带动了产业技术,产业形态,产业管理和盈利模式的改变影响到印刷媒体产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电视事业是高技术、高投入的事业 ,在一个电视台里摄像机等采访设备的投入资金 ,超过设备总投入的一半。全国有1000多家电视台 ,小台有几台或者十几台摄像机 ,大台有上百台摄像机。每台摄像机的价格从十几万元到100多万元不等。初步测算 ,全国电视台每年投入采访设备的资金达十几亿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提高摄像机使用效率 ,用尽可能少的采访设备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成为解决财力有限与节目需求量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近20年内 ,全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记者采访范围扩大。而摄像机基本上还是采用由电视台购买 ,属于电视台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心理时间, 电视新闻中的时间被荧屏放大; 作为物理时间, 它是负载高密度信息的节目放映时间, 一种通过摄像机和编辑机被压缩、分割、澄清和重组的时间。画面是暧昧多义的, 语言如锚, 将画面众多意义中的一个固定和昭示出来。电视新闻的时间特点使镜头无法形成完整的情节, 因此声画双主体配合起来互补叙事, 生成特定的时间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