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唐宋各种公私书目所著录之《琴操》,共有三种,且大都佚亡于宋元之际。清人王谟署名为孔衍的辑佚本《琴操》,作者其实为东汉文学家蔡邕。今本蔡邕《琴操》共对44篇"琴曲类乐府"进行了题解,极具"题解类批评"的学理要素。而更为重要的是,《琴操》在东汉末年的编撰,成为了蔡邕"前乐府"认识观的一种具体反映,并对其后释智匠《古今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等产生明显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愈描写音乐的诗篇不多,但是一首《听颖师弹琴》和十首《琴操》,却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听颖师弹琴》被称为唐诗中描写音乐最著名的三篇诗歌之一,但自欧阳修以后,对它又有许多误解,应予廓清。《琴操》十首,既是拟古之作,又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谪的悲愤心情的表露。它们的艺术性也很强,被多种琴谱所收录,对后代琴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伟大的文学家蔡邕,同时也是一位卓绝的天才音乐家,他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本文试图从《琴赋》《琴操》等音乐作品中窥探他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琴操中,若论瑰奇博大,寄托遥深,自晋代《广陵散》之下,当推明代的《秋鸿》操。《秋鸿》操曲谱因年久失传,但歌词尚见存于《浙音释字琴谱》(明弘治四年)、《风宣玄品》(明嘉靖十八年)、《杨西峰重修真传》(明万历十三年)等琴谱之中。  相似文献   

5.
广陵散     
《琴操》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避免连累母亲,便毁容死去。  相似文献   

6.
古琴境界说     
古琴的起源与发展,由伏羲到神农,由狩猎时代到农业文明,从儒家到道家,均赋予其艺术某种神圣性。研究古琴,离不开对上古历史文化背景、人与天的深刻关系的了解与探讨。古琴操缦的过程,也就是儒家“礼”“乐”思想对人的不断渗透、浸润的过程。古琴操缦的手法必须极尽娴熟、完美,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精神的飞跃。依据《易经》《中庸》合说的理路,古琴操缦调养性情,“成于乐”“游于艺”“思无邪”的最高境界乃是人琴合一。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享誉文坛的广西籍小说家何诹,其作品《碎琴楼》曾被誉为古典写情小说的绝唱,"挽近文言长篇之眉目"。《碎琴楼》的艺术眼光多聚焦于《红楼梦》,无论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还是叙述方式和艺术风格,《碎琴楼》对《红楼梦》的参照都不言而喻。可以这样说,《碎琴楼》就是民初的一支《红楼梦》短曲。  相似文献   

8.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由于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存在争议,一直以来关注者较少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时<琴搡>的编撰思想和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在民间故事流传和琴曲歌词演变中的地位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故事和歌词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牛弹琴     
古代有位大音乐家叫公明仪,音乐造诣(yì)极高。公明仪琴弹得十分好,优美的琴声使人如临其境,心旷神怡。有一天,他漫步郊野。只见风和日丽,一片葱绿的草地上,一头牛正低头吃草。公明仪感到神清气爽,忽然心血来潮,心中涌起为牛弹奏一曲的强烈欲望。低2年00级7.5版213小学阅读指南公明仪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他弹得十分投入,宁静优美的田野上萦绕着优美的琴声。然而,那牛却充耳不闻,只顾低头吃草,压根儿不去理会悠扬的琴声。公明仪非常生气。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是听他不恍见然琴大声,悟而:是那《牛清并角之不操》曲调实在太…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称:陋室中“可以调素琴”,却“无丝竹之乱耳”。同是乐器,何以厚此薄彼呢? 琴和丝竹,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琴代表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丝竹代表下里巴人式的通俗音乐。古之操琴音,须先净室,焚香,净手,处所须清静幽雅,以示操琴者之高雅。确实,古之操琴者多为文人学士,墨客骚人,如孔子、诸葛亮等,琴曲也大多正统高雅,比如《文王操》、《高山流水》之类。琴在古乐器中的地位类似今日的钢琴,是高雅音乐的象征,专用来演奏登堂入室的雅颂之乐。而丝竹则要通俗得多,大众得多。牧童可在牛背上吹短笛…  相似文献   

11.
琴瑟之歌     
传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琴就是这样进入了古人的文化生活。中国士人非常重视全面的艺术修养,“琴棋书剑”或者“琴棋书画”,“琴”始终列为首位。人们平常说的“琴操”,不仅是针对艺术修养,还往往被提升到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层次。因此在这种意义下,如果不是礼乐需要,古代士人抚琴奏曲往往都是孤”。芳自赏,或者与两三知己聚会时助兴,而不对公众表演。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时还从容弹奏了一曲他最喜爱的《广陵散》;唐朝一代文豪独孤及晚年不幸患眼疾,却拒绝医治,表示失明后可以使自己听琴更为专心;著名的孤寒诗人贾岛,一生穷愁…  相似文献   

12.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我们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  相似文献   

14.
《胡茄十八拍》是汉代琴歌的代表作,其歌词是最早见于南宋朱熹《楚辞后语》题为蔡琰(字文姬)作,而于此诗相合的琴歌,现存三十九种记载,虽然关于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众说纷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谱写了汉代琴家兼诗人蔡文姬一生悲剧性的遭遇以及深邃的精神内涵,被公认是中国古代琴歌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伯牙:春秋时代的乐师。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家家、思想家。他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代表著作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苏祗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他善弹胡琵琶(五弦琵  相似文献   

16.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却以之为材料,让考生根据对诗句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看似不易,可偏偏有一位考生以一篇《浅笑无痕》获得了满分,原因竟是该文将史书中几笔带过的苏轼与琴操的逸事重新演绎得凄美动人。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脑海中的历史逸事何其多,要怎样运用才能达到满分作文的效果呢?本期《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来教你一招!  相似文献   

18.
撷取琴歌艺术这一重要的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形式,以琴歌《阳关三叠》为例做了存谱情况的梳理,明确了古今传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传播过程分析的意义。结合对经典古曲《阳关三叠》艺术特质的分析,发掘琴歌艺术形式的艺术独创性,意在提醒歌者关注对艺术形态深刻分析和理解的重要意义,从而便于在琴歌的演唱过程中依据其艺术特质把握依声吟诵的要旨,体认著辞与器乐间意境的相和。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溪山琴况》作为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系统论述,也是对古琴音乐美学发展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总结。以往学界对《溪山琴况》的结构划分着眼于风格、意境、审美等方面,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溪山琴况》的解读尚未出现。"乐本体"思维模式是在"乐本体"音乐美学理论基础上形式的,是由意识要素、形态要素、行为要素组成的音乐美学思维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溪山琴况》二十四况可划分为"心况""音况""行况"三个层次,这种思维模式在《溪山琴况》中体现出逻辑性、辩证性、有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