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山水》教学A、B、CA.遵路导学入境悟神湖北黄石市龚家巷小学姚洪泗一、激发情趣,导入情境。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首...  相似文献   

2.
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原则。而目标教学则是由“纲”达“本”的桥梁,也是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的结构图。为此我在教学中对目标教学作了点探索。   一、激发情感,紧扣达标   一是设置悬念,导学达标。利用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达标。如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学文,观察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看看它到底是否“甲天下” ?使学生带着“桂林山水是否天下第一”这一悬念来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氛围,学生的思想立刻活跃起来。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达标小组,通过图文导学,把学生带到山水交融的“舟行碧波上,…  相似文献   

3.
陆宇菁 《上海教育》2007,(9A):63-63
前段时间,我带着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意图通过朗读,品味美景,积累并运用词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引疑激趣,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小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游戏、范读、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如《桂林山水》课伊始,我启发学生谈话:“你到过桂林吗?你想知道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随作者荡舟漓江浏览去。”学生向往祖国名山…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已被大家所公认。但读和写怎样结合呢?我做了些初步探索。三教《桂林山水》(九册2课),是我探索的一点体会。一教《桂林山水》,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桂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既要看懂图意,又要理解文意。教学这篇课文,我从看图入手,从培养观察能力起步。怎样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两步法:第一步是看图学文。也就是说,先让学生看图,凭借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一、重视自读课本的作用现行小学语文课本配有自读课本。自读课本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因此必须重视自读课本的作用。如:学习《桂林山水》,我就提前布置大家学习《桂林山水传说》,用课外阅读辅助讲读课文的理解。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布置自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二、举行朗读、演讲比赛我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了“我爱家乡”朗读比赛。我让每位同学课下动…  相似文献   

7.
张娟 《山东教育》2005,(19):64-65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8.
化解“三难” 激发兴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点滴辽宁孟繁荣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技校冷加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9.
李冰 《考试周刊》2013,(36):47-47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二、设计思路《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三、教学目标(一)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二)流利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0.
<正>小组学习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课改下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方式。该方法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有效方法的应用对语文课程价值的展现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组学习法在《桂林山水》这节课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以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一、导入环节的应用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桂林山水》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除了采用挂图、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外,还可以采用简笔画的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味,甚至让学生参与画简笔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动脑动手,积极思维,丰富想象,使语文课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   《桂林山水》是看图学文,是一篇图文并茂的佳作。我在教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看清图中山水的特点。其次是学文,弄清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而通过看图学文,配合音乐,进行情景教学:在…  相似文献   

1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变抽象的图为形象的画面,变生硬的文字为生动的讲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多幅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们被桂林山水如此的美景深深吸引,纷纷赞叹:真美呀!简单的几幅图片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强  相似文献   

13.
杨莉 《青海教育》2008,(3):34-35
一、创设情境,引发激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片,充分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奇妙情景,辅之以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一个似梦似幻的美景之中。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观认知,展开联想: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何感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15.
看图学文是由图和短文组成的,图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之一,不同于其他课文的插图。教学这类课文,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体现图文紧密结合的特点,而且要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回反复,做到由图入手,图文结合,才能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如《桂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在教学中,可以按如下几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按顺序观察,捕捉景物的特点。《桂林山水》一文要观察的是一幅“国画”,画的是壮美迷人的山水。指导看图时,要注意观察顺序。可让学生作动向观察,先看水,再看山,最后是山水交…  相似文献   

16.
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应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就是说,学习中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挖掘教材,激发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以文字来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童真、童趣、童梦之中,如《骆驼和羊》、《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钓鱼》。有的课文把学生带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活中,如《金…  相似文献   

17.
《桂林山水》教学“三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搞好段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一、初读。在读课文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这是一篇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②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景色?在学生对...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电教手段,激起求知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教师适时运用电教图片,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制造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便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 ?那里的山水可美啦。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大家愿不愿跟老师一起去游览一番,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呢 ?”这时,教师可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山、水,同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迫切了解桂林山水的欲望。这样学习课文,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是把过去那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转变为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引导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我与学生畅谈荔枝的生态、品种、荔枝的独特风味以及吃荔枝的滋味与乐趣,并引用有关荔枝的诗文,故事、传说,以激发同学们对课文的兴趣,体会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在教学《张衡传》时,我和学生共同研究地动…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我在教学《黄山奇石》时,采取灵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上课伊始,我一身休闲装,头戴太阳帽,胸前佩戴导游证,手打导游旗,闪亮登台,学生们不禁猜疑,我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我不紧不慢地亮出底牌,今天我们来个争当小导游竞赛,导游内容是你最喜欢的一处黄山奇石,根据表现评出一、二、三级导游员,现在给五分钟时间准备,速读16课,《黄山奇石》。一个小小的设计,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