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 ,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 5只苍蝇和 5只蜜蜂 ,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 ,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 ,科学家发现 ,5只苍蝇全部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 ,爬了出来 ,而那 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 ,蜜蜂的经验认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们每次朝光源飞都用尽全部力量 ,被撞后不吸取教训 ,爬起来还是撞向同一个地方。相反 ,苍蝇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 ,知道另想办法 ,甚至不惜向后看。所以 ,它们最终是胜利者。当今时代 ,…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将5只苍蝇、5只蜜蜂放在同一个玻璃瓶里,把瓶底对着充满阳光的窗外,瓶口对着相对黑暗的室内。5分钟后出现一个现象,5只蜜蜂全部撞死在瓶子里,而5只苍蝇全部飞了出去。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蜜蜂是有思维的,比苍蝇聪明,蜜蜂坚定地认为只有光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①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②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他们,他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办法。③而苍蝇为什…  相似文献   

4.
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和苍蝇装进一个平放着的玻璃瓶中,瓶底朝着亮处,瓶口朝着暗处。结果呢,蜜蜂拼命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死:而苍蝇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乱冲乱撞,竟在两分钟之内飞出。  相似文献   

5.
潘晶晶 《教师》2012,(27):99-99
有这么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5只苍蝇全从开口爬了出来,而5只蜜蜂却全撞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蜜蜂一味地朝光源飞,撞瓶底后不回头,还继续朝光源飞。而苍蝇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想办法,知道向后看。虽然教师不注重反思不会有蜜蜂那样危险,但不善于反思却会阻碍我们的专业发展。以下是笔者工作六年以来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所做的一些探讨。一、从学生反应中反思  相似文献   

6.
有人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了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向光线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人们发现,5只苍蝇全部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路?观察发现,它们一味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相反,在被撞后知道回头,另外想办法。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发呢?它告诉我们要转换视角,对我们自己的教学理念、道路进行重新思考。这就是教学反思,它是指教师在完成某段教学任务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等一系列的丰动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绝妙的实验,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着,瓶底朝着光亮,瓶口朝着暗处,奇迹发生了:蜜蜂拼命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毖或饿死,而愚蠢的苍蝇则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乱冲乱撞,竟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蜜蜂之死,死于它们对光亮的喜爱,死于它们的“经验”和“智慧”。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亮的最明亮处,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有遇到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然而它们的“智力”越高,…  相似文献   

8.
打破常规     
有这样一则关于苍蝇和蜜蜂的故事,颇给人以启示: 将几只苍蝇和蜜蜂装进一个并未封口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朝向光亮的一侧。结果是智商更高的蜜蜂一致认定只有迎着光亮才能找到出路,于是蜂拥着一次次挣扎在瓶底处,直到力竭而死,而苍蝇全然不顾所谓的常规,他们各自探索、四处飞动, 结果很快全都找到了出口,顺利地飞离了瓶子。  相似文献   

9.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绝妙的实验,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着,瓶底朝着光亮,瓶口朝着暗处,奇迹发生了:蜜蜂拼命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毖或饿死,而愚蠢的苍蝇则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乱冲乱撞,竟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蜜蜂之死,死于它们对光亮的喜爱,死于它们的"经验"和"智慧".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亮的最明亮处,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有遇到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然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10.
如果将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光的窗口,再打开瓶盖,你猜会怎样?哪个会逃出去?实验证明,勤劳的蜜蜂会不断地在瓶底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苍蝇却可以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从玻璃瓶口逃出。蜜蜂之死,是因为被传统智能和逻辑所误。它们以为, “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只管拼命撞向瓶底,重复这种它们认为合乎逻辑的行动。对它们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最大的困惑是转变观念,进行尝试,寻得和原来不同的结果.一、思考:为什么蜜蜂和苍蝇的选择不同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子平放在阳光明媚的窗台上,瓶底朝着窗户.蜜蜂开始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而出.蜜蜂喜欢阳光,相信出口必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行动,直到死亡,而苍蝇  相似文献   

12.
1思考:为什么蜜蜂和苍蝇的选择不同?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子平放在阳光明媚的窗台上,瓶底朝着窗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三只蜜蜂在我们教室不幸遇难,这接二连三的惨剧是怎么发生的呢?第一只蜜蜂之死“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唱起歌等着老师来上课。突然一只蜜蜂像无头苍蝇似的飞进教室,打断了优美的歌声。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今天,回顾人类走过的漫长历史,会发现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最本质的生物属性。特别在经济炙热的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隐含着与生物现象相似的内涵。1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隐含的经济学道理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  相似文献   

15.
一只苍蝇飞到了蜂房附近,为了能得到一些蜜而装作友好地向蜜蜂打招呼。勤劳的蜜蜂知道苍蝇是一个无耻之徒,便不加理会。苍蝇好像抓住了蜜蜂的什么把柄,向一只路过此地的青蛙诉苦。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实验: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瓶底朝着窗口。瓶口是打开的,但向着黑暗的地方。结果,勤劳的小蜜蜂都被困在里面了,而四处乱窜的苍蝇都逃出去了。唉,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蜜蜂的眼睛不好?不是。蜜蜂不停地在亮处寻找出口,对光的敏感与执著使它们不愿到瓶口——黑暗的那边去。蜜蜂输给了苍蝇@陈笑然  相似文献   

17.
《课外生活》2015,(Z1):44-45
小鸡生来就对数字敏感,而且能做简单的加减法。蜜蜂为了换取甜蜜的奖励,蜜蜂可以学习区分含有2个点、3个点和4个点的图形。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图中的这些小动物们都至少拥有一项数数的本领。红背蝾(róng)螈(yuán)可以分出1只、2只和3只苍蝇。  相似文献   

18.
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才子卖肉”的事业已久远矣,似不该再掏臭茅坑,污染那些可怜的人儿本已污染指数够高了的大脑。而事实上即便对我这颇为热衷于捕捉负面消息以作投枪与匕首之目标的人来说,这一被肉食者称为消极信息的事件,也快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短时记忆中趋向遗忘。重新点燃我思维的火花,是缘于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实验:将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较光的窗口,再打开瓶盖,勤劳的蜜蜂会不断地在瓶底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苍蝇却可以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从玻璃瓶口呼啸而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采取话题形式。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与话题构成。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不限制文体和题材的特点,能使学生尽展才情。但是写作基础很好的学生不一定就能得高分,如2003年高考,南京才女的作文只得了20分,原因就在于审题错误。考生作文时,往往只看话题,而忽视了材料对思维的限制或者找不准材料中具有限制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分析下列几则材料,寻找材料的限制性地方。(1)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相同数量的苍蝇和蜜蜂分别放入底部对着光亮、开口朝暗的两个玻璃瓶里。几个小时后,蜜蜂全部撞死了,而苍蝇全部都从瓶后端爬了出来。科…  相似文献   

20.
思悟之角论形象,蜜蜂远比苍蝇可爱;论智慧,苍蝇却比蜜蜂要强。由此可见,简单的头脑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胜过复杂的思考。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曾做过如下实验:将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在靠窗的桌子上,让瓶底朝着窗户。对于新的变化,苍蝇和蜜蜂的应变方式顷刻间呈现出来:蜜蜂表现出相对更多的“智慧”,它相信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出口,不停地想在瓶底上突破,然而瓶底的玻璃遮蔽了蜜蜂的“智慧”,让蜜蜂徒劳其力一直到力竭倒毙;而苍蝇则毫无方向地四处乱飞,结果在不长的时间内,竟穿过瓶颈逃逸一空。蜜蜂和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