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林翔 《新闻世界》2014,(8):28-29
电视节目包含了大量叙事元素,《我是歌手》以参赛者为中心,他们是故事的叙述者,围绕参赛者整台节目完成一次流畅的叙事。本文将电视娱乐节目看作叙事文本,从叙事学视角浅析《我是歌手》节目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孟超 《新闻世界》2010,(6):64-65
电视节目叙事化是当今中国电视业务的一大趋势。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今日说法》的文本,探讨了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叙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小云 《青年记者》2012,(20):25-26
《幸福魔方》是东方卫视于2010年1月4日推出的一档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该节目开启了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新窗口.①从节目类型上看,《幸福魔方》并非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但是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有着很好的继承与创造性发挥,是一个具备很强的叙事技巧的栏目.下面笔者从叙事学角度,以《幸福魔方》为例,分析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在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慧 《新闻世界》2013,(5):73-74
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是备受关注与饱受争议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本文引入叙事学理论对该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营迪 《新闻世界》2009,(11):60-61
电视谈话类节目兴起之后,许多电视台着手制作此类节目,但是节目质量良莠不齐,收视率高的更是屈指可数,而《鲁豫有约》作为叙事型谈话节目的成功典范,在节目可视性的把握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以其为例来分析叙事方法在故事类谈话节目中的体现和运用,探讨叙事型谈话节目如何让观众乐于倾听。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人物访谈节目数量日益增加,节目内容也丰富多彩,继央视《艺术人生》、《面对面》开播之后之后各卫视纷纷开辟自己的访谈特色节目,比较著名的有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提问”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必备基本业务能力,它的得当、精彩与否直接关系了一档谈话节目的质量,甚至生死存亡。因此本文试以两档国内比较著名的经典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和《面对面》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比较两位访谈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和王志的提问技巧,以此对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曾经被《时代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电视节目之一”的《鲁豫有约》在开播15年后迎来了新的转型,打造出的全新真人秀武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于2016年8月起在东南卫视开播.走出演播室的“真人秀”式对话毫无疑问成为了该节目的最大亮点,而短时间的收视成果和强有力的节目效应也是创新的成功体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着手,分析电视谈话类栏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桌面电影的兴起无疑是数字技术革命的产物,而其新颖的叙事模式更是打开了新的叙事格局。传统的电影叙事强调内容大于形式,而这种新的叙事方式却发出了相反的声音: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探讨桌面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显得无比重要。本文将论点建立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下,试以2018年最受好评的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为例,旨在从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视觉聚焦和叙述接受者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桌面电影中的独特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开始,谈话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已经存在了近20年左右,在娱乐、游戏、婚恋节目占据各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的当下,谈话节目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依然矗立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主要省级卫视的平台上。谈话节目以其节目形态的可延展性、话题的故事戏剧性和传播形态的优势在当今竞争日趋惨烈的电视市场中仍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韩劼 《东南传播》2013,(9):103-106
《不良教育》是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第十五部作品,该片关注男性之间的爱欲纠葛,延续了他自成体系的美学风格。在电影叙事上,虽然同样是采用了戏中戏的模式,但较之以往有了更大胆的尝试和突破。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从叙述机制到影片"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分析《不良教育》中出现的多元叙事,在分析影片里不断出现的叙事文本的逾越、叙述者的流动、叙述机制的转换的同时,探讨戏中戏电影的现实与虚构世界的关系,及其讲述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要给娱乐谈话节目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先对谈话类节目进行一个描述性概括,所谓谈话节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由主持人、几位特邀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在演播室里围绕某一特定话题展开讨论,是一种面对面的、双向的、即兴的、平等的交流。中国的谈话类节目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而现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娱乐谈话类节目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一种新模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与传统的谈话类节目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性不强。现如今的中国有很多档娱乐谈话类节目,但能被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却很少,《天天向上》作为一档长时间高收视率的娱乐谈话类节目,有着其自身的叙事特点,今天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述。本文以叙事学的结构、技巧为重点进行研究说明,总结其叙事特点,最后得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理平 《视听界》2002,(6):75-76
《艺术人生》是我国电视屏幕上的名牌谈话节目之一,风格独具的叙事方式使得它在铺天盖地的同类型节目中始终显出卓尔不群的姿态。作为节目嘉宾的艺术家、演艺明星、作家、学者等名人无疑是节目很好的卖点,但《艺术人生》绝非简单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使节目沦为喧闹浮躁的名人秀,相反,在充分开发利用节目资源这一问题上做足了文章。它善于以小见大地深入人物内心;不断地引领观众去扣问艺术理想与人生  相似文献   

13.
陈砚颖 《今传媒》2012,(2):81-82
目前,国内人物访谈节目数量日益增加,节目内容也丰富多彩,继央视《艺术人生》、《面对面》开播之后之后各卫视纷纷开辟自己的访谈特色节目,比较著名的有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提问"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必备基本业务能力,它的得当、精彩与否直接关系了一档谈话节目的质量,甚至生死存亡。因此本文试以两档国内比较著名的经典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和《面对面》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比较两位访谈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和王志的提问技巧,以此对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卫霞 《声屏世界》2012,(5):30-31
《东方直播室》作为内地最早的辩论型谈话节目之一,虽然有一些模仿《一虎一席谈》的痕迹,但因其鲜明的特色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东方直播室》的成功之处《东方直播室》是东方卫视于2010年3月倾力打造的一档群口辩论型谈话节目,立足于"直播转型中的中国"及"梦想离不开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滕慧群 《视听界》2007,(6):72-74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家园》、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南京电视台的《有请当事人》。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和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是较为成功的传统文化节目,本文以这两档节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年轻化、现代化、娱乐化三个层面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以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节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是对这种节目形式的最早尝试。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热潮的兴起,则是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湖北卫视的《往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北京卫视的《国际双行线》等。  相似文献   

18.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谢培 《东南传播》2013,(6):92-93
电影中的叙事是电影和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叙事不单单是影片情节的介绍,其中隐含了很多的信息,这些隐性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细节,也是电影人物形象饱满之所在。电影叙事学中的某种内在的东西在《听风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乏一种局限和过激,电影中存在的一致性和复杂性都于无形之中穿插在各种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