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北岛的诗歌按照语言风格的迥异,可分为出国前的早期和出国后的中晚期。其诗中有一以贯之的诗歌精神——怀疑主义的精神。对历史、政治、人性的怀疑和思索,让北岛内在精神与外在环境形成紧张的冲突;对自己英雄情结不懈地反抗和怀疑,又使北岛早期诗和中晚期诗得以碰撞,使他的诗本身成为一种诗史,记载下民族精神史和个人反抗精神的流变,呈现出泛博、复杂的精神面向。  相似文献   

2.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3.
北岛早期的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岛诗的“质地”是坚硬的,是“黑色”的。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否定意识,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这种怀疑和批判,不只是针对所处的环境,而且也涉及人自身的分裂状况;这是北岛“深刻”的地方。在北岛的诗里,意象的使用十分自觉,意象在诗中,处于十分密集的状态,而且他使用的意象,也大多带有某种程度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政治风云与人文学科成就的宏观扫描,探讨了二十世纪的文化精神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在竞争中交融,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碰撞中融合,怀疑和批判精神与建设的热情在起伏中交织,生命意志与文化关怀在求索中趋同.由此倡导建立"二十世纪学",以进一步总结二十世纪的文化遗产.文章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得失作出了评说.  相似文献   

5.
试图以存在主义理论切入张炜的小说,通过对其小说的流浪意识的开掘,不难发现其小说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走向边缘--精神守望"的流浪主题.在多种"冲突"(传统与现代道德、人与自然、大众文化与纯文学)的共谋之下"存在"的"焦虑"在所难免.这种极具张力的深层结构彰显出了张炜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礼记》婚姻伦理产生于中国"情感"文化土壤之上,故其主体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感色彩;其力图通过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培养,最后使婚姻达到稳定、长久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8.
在情感系统方面同初期的其他白话诗人相比,沈尹默的白话新诗,几乎都强烈地投射出了一种悲感色彩,而这种悲感色彩又总是通过不同情境中的具体的悲感意识透射出来的.本文试图对沈尹默白语新诗中的悲感意识作出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9.
艾青诗歌的宗教色彩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条内在线索,同时这种宗教意识和色彩也成为我们观照其创作脉络的显著特征之一。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爱"的情怀与"殉道"精神,这种宗教色彩既与本人的经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的苦难使然,艾青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与国家的危亡始终有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文革灾难,北岛进行了深沉睿智的反思,对灵魂发出拷问。这种带有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始终贯穿着自我。自省使自我的价值在历史背景和人格力量中显现,彰显了个体"主体意识"。其诗歌在主体意识支配下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北岛是一个真诚的、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是一位以人为本、充满理性色彩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