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翁燕 《文教资料》2006,(35):98-99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家庭叙事模式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和发扬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国家庭伦理剧以其平实、细腻的叙事语言展示韩国百姓生活范式,受到我国青少年的喜爱。剧中蕴含的韩式文化元素也对我国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产生了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分析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文本特征入手,论述了其与我国当代青少年家庭伦理文化需求和文化"边际人"人格需求的关系,并从家庭伦理文化和本土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韩国家庭伦理剧对我国青少年文化需求的涵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杰 《文教资料》2006,(10):133-134
韩国影视剧是近几年席卷中国“韩流”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家庭伦理剧更是令观众欲罢不能。本文从韩国家庭伦理剧中所蕴涵的细腻温馨的“情”入手,分析了蕴藏于剧中的绵长悠远的文化内涵和其中所体现出的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其细腻平实的叙事方式,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电视剧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韩国文化现象,包括电影、流行音乐和家庭伦理剧倍受中国人的青睐。而家庭伦理剧也是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主要类型之一,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比中韩两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叙事方式,从心理学及传播学的视角,对中韩两国影视文化背景、受众心理、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近年来韩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国产剧的生存现状,可以给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进入我国文化市场的韩国家庭伦理剧《人鱼小姐》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电视剧主题意蕴层面对其进行较为细致的探究与分析,并从中得出韩国家庭伦理剧向观众传达的是一个温情弥漫着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6.
韩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媒体常常以“韩流”来形容在中国社会陡然升温的韩国文化现象,包括电视剧、电影和流行音乐,其中电视剧尤其是家庭伦理剧更受中国人的青睐。透过韩剧,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对韩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通过韩国家庭伦理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它的不同表象,深刻剖解其在中国流行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从韩国家庭伦理剧中反映的儒家伦理文化可知,儒学在韩国得到了完整继承,并对韩国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在儒学传承上的非延续性,反而使中国在儒家伦理文化的传承方面弱于韩国。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以女性主义视角来批判、建构的一种旨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伦理学理论,为我们解读韩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韩国家庭伦理剧《说不出的爱》通过母亲的三种实践行为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并塑造了处于传统儒学的男权文化和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双重影响之下的男性形象。韩国家庭伦理剧中体现的优秀伦理道德观念对当下社会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并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爸爸》是2013年颇受观众热爱的家庭伦理剧之一.相比其他家庭伦理剧而言,贯穿该剧的除了80后的真实生活写照外,还是一场关于一个男人的通过仪式——一场父亲角色的转换仪式过程.文章基于对该剧的仪式过程分析,进一步延伸到对电视剧叙事艺术的讨论,认为电视剧叙事艺术具体表现为:一是叙事的整体体现为仪式的隐喻;二是叙事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仪式化的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早期电影和家庭伦理剧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而说明了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不应忽视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剧.  相似文献   

11.
叙事视角是叙述者采取的态度、立场、角度和倾向性,直接关系到叙事本文的情节结构乃至主题阐释策略。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一种以女性观众为收视主体的日常生活叙事艺术,从女性视角出发建构当代女性形象自然而然就成为最主要的诉求。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早已积淀成一种深厚的集体无意识,参与着一切文本的建构,为女性叙事构筑了一道道厚重的历史藩篱与话语困境。所以,寻求与男性视角叙事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创造出更契合时代、更富含人文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是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亟待解决的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类型和现象,感伤文化是一个悠久的存在。在清初由于"天翻地覆"的故明亡国惨变,使得感伤文化深入广泛地濡染剧坛。无论从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对剧作时间、人物故事、作品命名、舞台再现性、叙事范式、叙述策略等的剪裁处理上,皆见出感伤文化对戏曲创作产生的深入影响。而此种处理背后,也体现出特定的幻灭感、悼亡情绪、文化反思和褒贬忠奸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解决工农差距过大和农村问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实现了韩国农村的振兴,提高了韩国国民的生活伦理水平,为韩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力图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作全面的考察,总结新村运动的经验启示,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提供可以参照的理论资源和实际范例。  相似文献   

14.
俗语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俗语我们可以透视这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女性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中韩两国俗语中有关女性的俗语俯拾皆是,从各方面展示了女性的社会生活。由于中韩两国几千年来把儒学作为统治思想,为传统女性制定了严格的封建礼教,这使传统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女性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中韩俗语中有关女性俗语的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rticulates the challenges of the South Korean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a co-constructed narrative, employing duoethnographic methodology. The authors offer critical and contextualized perspectiv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observations on the dysfunctional aspects of South Korean education including dehumanization and overachievement. Drawing upon the framework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sugges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both at the micro and macro, and practical and conceptual levels.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considers voices of educators with socio-political backgrounds often marginalized in South Kore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