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创作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概括全诗表现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疏理全诗透露出的主题信息。作为中国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李贺仕后辞官之后的心态代表着一个时代文人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尤其是李贺《南园十三首》所体现出来的心态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贺近体诗,除了《南园十三首》其五、其六具有豪壮之气,保留了盛唐七绝的余响之外,其他绝大部分以想象奇特,色彩艳丽,描写生动和细腻见长。其风格对晚唐的绮丽派有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宜阳县境内)。因避父讳未能应试,仅做过奉礼部小官。李贺虽是唐皇宗室远亲,但由于幼年丧父,家庭生活凄苦,发愤读书,少有奇才。他是中唐杰出青年诗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南园是李贺在家乡昌谷读书之外,以“南园”为题的组诗共有十三首,是他辞官乡居时的即兴之作。除一首五言律诗外,其余十二首均为七言绝句,内容多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真切生动地表述了他当时的思想及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4.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一组颇具特色的组诗,近年来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注目。他们或在专著中论及,或撰写专文评述,不断探求它的思想与艺术价值。遗憾的是这些评论往往只涉及其中少数几首,未能顾及全诗,读之  相似文献   

5.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集中揭櫫了贵为皇族、踌躇满志的诗人在中唐社会动荡,各种矛盾激化的大背景下的复杂心态:以神骏良马来抒写自己的不世才华和远大理想;以疲马、瘦马等意象表现怀才不遇、理想落空的人生悲剧。正是在这种满怀希望、跌入绝望的心灵的折磨里,李贺通过组诗的形式展示了他独特的深情绵邈、惝恍迷离的抒情格调和质朴悠远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南山田中行》,李贺鬼作的代表之一。诗中鬼景历来被认为是李贺病弱心态的再现。除此,本诗意象丰富,技巧多样。本文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着手,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色彩进行陌生化解读。此外还联系诗文中描写的气象物候、地质现象细致分析这首诗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在接受《楚辞》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与《楚辞》相比,李贺诗歌的创新表现在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用相似的题材表现不同的情感,对宇宙万物秩序的认识的深化与表现,以及在鬼魂世界丰富复杂和鬼魂的形象格外生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欧阳修《戏答元珍》的创作心态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欧阳修被贬夷陵后思想较为复杂,但其间的创作心态总体上是自信、向上的。他与丁元珍赠答中的代表作《戏答元珍》主题有更深层的含义,全诗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乐观的情怀,希望能被朝廷早日重用。  相似文献   

9.
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贺的名字格外耀眼。他一生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却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诗的创作,在中国诗史上放射着迷人的光华。李贺有理想,有抱负,苦吟疾书,才华横溢。他七岁能诗,十五岁即以乐府诗闻名于世。有“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的壮志,有“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的雄心。年轻的诗人常以骏马、宝剑、翠竹自喻,渴望“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但是,他的遭遇却十分悲惨。科场遭毁阻塞了仕进的道路,奉礼郎的薪俸不能糊口。在贫病交迫的情况下,他用全力作诗,以诗抒发怨愤,倾诉被压抑人们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李贺诗歌研究》是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李军教授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的终期成果。李军教授对李贺诗歌潜心研究,先后在《江淮论坛》、《学术论坛》、《中州学刊》、《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系列论30多篇。其中,《生命的沉思与悲歌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李贺诗歌创作心态探析》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充分体现了作者“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首联点题,颔联颈联再由景写人,尾联抒情明志,揭示全诗主旨。全诗以自然关来表现诗人的思想美、人格美及其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相似文献   

12.
春才/-夏。d.,,~巴,一厂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选一)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奋(sh加)虚《阅题》林花著雨燕脂落,水待(劝ng)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lJ啊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唐·李贺《南园十三首》(选一)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药《题望苑释》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孟浩然(夏日南辛怀辛大)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残署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唐白居易《宾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相似文献   

13.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4.
《我多么希望与您一起》是茨维塔耶娃的一首爱情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对爱情生活的设想与内心的渴望,但是全诗又呈现出明显的情感悖论。一方面,诗人从具象化的生活场景入手,刻画了爱情生活的全景与细节;另一方面,诗人的爱情构想是建立在抽象化的预设和虚构基础上的幻象,全诗呈现出现实与幻灭的双重建构。在抽象的幻灭与具象化的真实之间游离的爱情使整首诗呈现出明显的情感张力和意象隐喻。诗人选取特殊的意象,通过言语修辞、悖论性的反讽技巧和多维视角构建了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使诗歌呈现出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5.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艺术钟光贵艾青,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艾青也是我国意象论的倡导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显示了意象论的生命力。以下以这首诗为例,对意象创造问题作一点探讨。全诗十三节,按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作为一种生命和形象,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马的形象代代相传,时有鲜明突出、表现时代精神之作,从《诗经·小雅·车攻》到杜甫的胡马诗、李贺的写马诗23首,从臧克家的《老马》到艾青的《雪里钻》,到白桦的《马蹄声》,这些写马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姝 《云南教育》2005,(32):31-32
教材简析:《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节选了《采薇》。《采薇》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篇,原诗共六段,教材选取的是最后一段。全诗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描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思乡之隋。而节选的这一段历来被称为全诗的最佳段。它表达了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无比悲伤的复杂感情。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9.
《滦阳录》是朝鲜实学学者柳得恭所写的一部使清日记,具有很强的史料和思想价值。《滦阳录》不仅客观呈现了中国乾嘉时期的社会图景,同时也深刻表现了柳得恭复杂多重的文化心态。柳得恭文化心态在《滦阳录》中主要表现为:理智的"北学"心态、"小中华"的民族自傲心态和"崇儒抑佛"心态。  相似文献   

20.
冰心的诗歌《倦旅》,以"心淡"作为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吟咏出诗人去国客游、离乡思亲的愁绪,展露出诗人创作时的惆怅心态。诗人通过对"心淡"的反复吟咏,书写出一个去国远行的游子,在离别故国时表现出强烈的乡愁以及内心的孤苦与烦闷,给人巨大的精神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