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 在古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中华民族精神也随之逐渐形成.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历史步入近代史阶段.近代中国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比较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文学史涌现了许多人物形象,如“多余人”、“小人物”、优秀妇女形象等,他们的存在丰富了俄罗斯文学史,而“新人”形象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值得关注.本文对俄罗斯文学史典型作品中的“新人”形象予以分析,全面分析“新人”形象的意义,揭示他们身上的共同特征.“新人形象的塑造,既继承先辈的文学传统,又有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鑫 《华章》2013,(13)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既保留了新的“哈尔滨白银时代”的文学特征,又可有深刻的中国烙印.它以坚强刚毅的崇尚意.志的鲜明个性、地域色彩、思乡情结,以及民族风格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自18世纪末开始译介中国通俗文学作品,迄今已逾二百年。老一代汉学家如В.П.瓦西里耶夫、B.M.阿列克谢耶夫在介绍和研究中国俗文学与民间文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司格林、华克生和郭黎贞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对中国俗文学与其他民族俗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研究,是前苏联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具有材料特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观点创新的特点和长处,但也存在着用源于西方的一般文艺学、美学理论生硬诠释中国文化和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深刻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之中,也对文学创作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历代帝王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或注重提高文学素养,作为拥有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文学史上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仅就历代帝王诗中尚武精神的体现略作叙述。  相似文献   

7.
正"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不仅是历史悠久、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学在民族危难与奋战之际特殊境况下的薪火传承,也是中国作家和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一种斗争武器;不仅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人生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的展示。因此,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理所当然地在中华民族文学史册和世界文学史册上留下辉煌的篇章。"[1]然而,抗战文学这一笔弥足珍贵的巨大文学遗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还远远不能让我们感到乐观,可以毫不夸张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他这一思想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又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旧的思想道德必须得到改造这样一个时代性的要求 ,它是我们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并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战斗力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9.
代课教师是中西部地区特殊的教师队伍,他们是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特殊的也是必然的产物,他们支持着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但是现在他们的命运只能用"清退"两个字来结束.本文从公共政策评估的角度认识"清退代课教师"政策.并从这个角度提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西南联大校园文学除了具备校园文学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反映社会人生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缘于西南联大所处的特殊时代和西南联大作家的特殊生活:从北到南的大迁徙使他们认识了社会现实,市井生活让他们体验到民生疾苦,抗战使命要求他们创作抗战文学,军旅生涯迫使他们思考战争。西南联大具有不同于一般校园的新文学环境,学生在文学社团中学习成长,自由创作,产生了能够代表中国校园文学以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西南联大校园文学是20世纪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