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化是1950年代中国乡村发展的最主要制度情境。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集体化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所呈现出的断裂性特征以及对政治运动的过度关注倾向。文章认为,1950年代的集体化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合作化还是人民公社化,集体化都是目标追求。对1950年代乡村历史的研究,必须要在集体化这个连续的体制形成过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30年代和50年代,苏联和中国分别在农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集体化(合作化)运动。虽然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部分地借鉴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是我国的高级社和苏联的集体农庄之间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它们在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机械化程度差异之大导致的其各自对待机械化的态度和策略以及它们各自对待富农的政策和态度方面的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以改造小农经济、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为政治导向的,这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单一经济要求为导向的合作社运动根本不同。“经济的道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的方法论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合作化不等于集体化,区别二者有助于再现和发展马列主义农业合作制思想及探索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农业合作化?什么是农业集体化?它们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搞清这些问题,对我们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正确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和发展现阶段的农业合作经济,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从农业合作化与农业集体化发生的时间看,二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一、集体化运动的简略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互助组阶段,合作化阶段和人民公社化阶段。 互助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互助组织,有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临时互助组只在人力与畜力与农具之间互相调剂。常年互助组是在临时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是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力、牲畜和农具的全面互助,同时积累了一些公积金,有少量的公共财产,可以买牲畜、农具或开渠打  相似文献   

6.
农业走向社会主义,实现集体化,具有不同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发展有两次飞跃。其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特别是农业合作社思想,不仅第一次从实践上开始了小农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打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商业化的局面。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发展的新形式,它把市场体制化引入集体化,开辟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7.
红色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1950—1970年代农业集体化与合作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产物。厉家寨红色农业文化遗产首先体现为农业工程景观与相对独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各类农田水利工程遗址遗迹、农业建设景观、农田水利系统构成了厉家寨农业文化的物质遗存,借此厉家寨人创造出一个新的改造山区农业、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农业高产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厉家寨农业文化资源禀赋中极其难得的红色精神资源。作为新中国红色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样本,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构筑区域文化产业格局的重要资源赋存。  相似文献   

8.
随着1978年经济改革,大多数村庄由合作化道路向家庭联产承包制转型,而刘庄仍然实行了集体制,并创办了集体企业,集体化道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刘庄制度实践的分析来探讨其集体化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实地访谈、查阅县志资料,呈现村庄的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体系的实践效果、实践核心和实践方式,以解构这一制度实践和村民二者如何相互作用。刘庄村目前辉煌的经济基础、制度实践和村民三者的互动最终支持了刘庄集体化和集体经济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四章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 (377) 农业集体化是把个体的小农户联合和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大农庄即集体农庄的过程.在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对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工业、运输业等都门立即实行了社会主义国有化,从而建立了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大工业.但在农业中,遇到的是大量的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农业合作化?什么是农业集体化?它们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搞清这些问题,对我们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正确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和发展现阶段的农业合作经济,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从农业合作化与农业集体化发生的时间看,二者是有区别的。作为反对资本剥削武器出现的合作社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已出现了。十九世纪初,在西欧,甚至北美,合作社运动成为一种时髦。马克思说:“在英国,合作制的种子是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个体的小农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集体化的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条改造我国农业的正确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在彻底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集体化,即对个体农业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是由于个体的农业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它的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丰富经验,全面地提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阐明了我国自己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它是指导我国农业机械化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刘少奇对土改后农村的发展道路有不同的设想,主要表现在改造农民私有制问题上;合作化的具体形式和步骤上,实现集体化的条件上;对两级分化的认识上,这些分歧反映了他们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不同理解,其结果决定了我国后来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农业集体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苏联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与长期滞后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准则,认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论合作制》的理论。但70-80年代学术界研究证明,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与列宁合作制理论很难说是一脉相承。按照列宁《论合作制》理论,农业合作化是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方针。在确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时,尽量注意到列宁在…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是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先决条件,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时,列宁就提出了土地问题,废除上地私有制.起初,列宁认为“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但通过实践检验,列宁逐渐发现了共耕制的弊端,转而采取走合作社的道路.后来斯大林提出并用“铁的手腕”在全国推进了农业集体化.苏联农业集体化为农村社公主义改造闯出一条新路子,但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从宏观上说是合理的,从微观上说却是有极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集体化时期自留地经营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6—1984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时期,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着自留地经营制度。自留地经营在我国农业集体化时期大致经历了初步实施、曲折发展、基本稳定、艰难存在和恢复发展五个阶段。自留地经营具有发展道路一波三折、规模小、同家庭副业联系紧密、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在指导思想上有过严重错误,错误首先表现在超越生产力水平变革生产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又违背了自愿、示范原则,且不顾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因此,可以说苏联农业集体化道路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集体化与农业产业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作用,通过从不同方向上串联起“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关系,推进乡村建设,要以系统的思维对待农业集体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通过实现二者的双向建构实现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土地国有化和合作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土地国有化口号的提出、对象、途径以及合作化的必要性,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农业合作社的两种类型作了分析。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思想,虽然是从当时历史条件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对指导当前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在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决议。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运动,先后出现了几次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2年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万个集体农庄,团结了全国61.5%的农户,耕种全国70%的耕地。到1933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谷物播种面积已占全国总数的84.5%。社会主义经济的统治地位已在农村中基本确定,前苏联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实现。但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