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冲突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即师生冲突是源于两种不同质的文化的冲突,而作为掌握文化权力的教师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注重冲突的协调和优化,促进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师生冲突的根源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冲突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彼此所处的社会地位、拥有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以应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运作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作为教师应注重社会角色的淡化,关注课堂生活,了解学生文化,注重冲突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文化场是师生共同生活空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师生置于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能够更有力地体现特定文化时空中师生冲突的情境性与特殊性。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师生冲突的根源是师生间的多重文化差异.师生冲突发生的充分条件是师生对场域内自身权力和可支配性资源的合法,陛争夺。在课堂教学文化场中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妥协、规避和竞争几种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文化场是师生共同生活空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师生置于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能够更有力地体现特定文化时空中师生冲突的情境性与特殊性。课堂教学文化场域中师生冲突的根源是师生间的多重文化差异.师生冲突发生的充分条件是师生对场域内自身权力和可支配性资源的合法,陛争夺。在课堂教学文化场中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妥协、规避和竞争几种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师生的文化交往是学校文化的中心。师生文化冲突基于师生文化的诉求、特质等差异而产生。刘易斯·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论认为冲突是关系稳定的标志,没有冲突就没有稳定。[1]但是一旦冲突没有直接爆发而长久积压,则会产生更具破坏性的后果。而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却将师生文化冲突隐藏于看似理所当然的现象背后,致使师生文化冲突长久得不到解决。对隐藏师生冲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学生意识到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生冲突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完全消除冲突是不可能的,压制冲突只能为下一次更剧烈的冲突埋下隐患。因此,教师不但要建立看待冲突的正确观念,更重要的是将冲突视为可解决的问题,注重冲突的协调、缓解和优化,发挥师生冲突的积极意义,这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及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转变教师角色,消除文化冲突。当今社会信息源的多元化,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信息将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不断涌现,使得教师和学生同处一个信息源的平面,教师的教育优势因此逐渐弱化乃至丧失。对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将面临着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共同任务。所有这些变化,不能不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研究学生。教师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文化权威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和组织者,要把自己看成是利用学到的专门知识和新的教学技术为学生组织文化学习环境的人。教师要放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和积淀下来的职业性文化优势心理,学会把学生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亚文化放置在和自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同等的位置来看待,赋予他们一定的文化权利,和他们进行主体和主体间的对话,促使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形成这种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生文化冲突指持不同性质文化的高校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对立、对抗,它具有冲突的多样性、冲突的隐藏性和冲突的复杂性等特点。高校师生文化冲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期的文化冲撞。大学生日渐成型的独立意识和判断挑战教师文化权威引起双方文化的对抗,大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各自存在不合理因素影响双方文化的对话,师生交往方式的时空变换导致文化沟通不畅。分析高校师生间文化冲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高校师生文化朝文化整合的方向发展,淘汰旧的师生文化对抗冲突,倡导学校多元文化对话,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文化各自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师生文化冲突表现形态上看,其冲突类型主要分为阶层性文化冲突、时代性文化冲突和民族性文化冲突。由于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高校师生接触中产生冲突实属难免。对师生冲突类型进行探析,有利于了解师生文化冲突的原因,从而为促进师生文化整合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师生冲突是学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冲突,有助于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师生文化冲突指的是持不同性质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立、对抗。社会转型期的师生文化冲突,呈现多样的具体形态,且复杂难解、激烈速变,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师生文化冲突尽管会损害冲突双方的健康、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削弱学校教育的实效,但是它在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师生进步、推动学校变革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导致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师生间存在意识、文化、沟通和心理背景方面的差异。化解师生人际冲突的途径要从师生双方寻求,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全面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由快乐的教育者;同时,还应通过师生间良性的沟通,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分为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师生之间的良性冲突,是师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师生之间的恶性冲突是师生双方目标的根本对立。因此,有效解决师生冲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师生冲突是学校场域内不可规避的一种常态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互动方式。师生冲突的负向功能给教师和学生乃至学校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文章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分析了师生冲突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师生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文化冲突是指代表成人文化的教师文化和代表儿童团体文化的学生亚文化在传播和彼此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中小学阶段是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师生文化冲突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学校正视师生文化冲突,协助建立新型教师角色,搭建师生对话的桥梁,有助于师生文化冲突的化解,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师生冲突是发生在学校组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影响师生冲突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结构性影响因素是学校的组织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和课程结构。促进学校组织结构控制职能的弱化与服务职能的增强、文化结构"工具理性"的弱化与"价值理性"的增强、制度结构选拔功能的弱化与育人功能的增强、课程结构意识形态本位的弱化与学生本位的增强,是缓解师生冲突的四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师生冲突是师生互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师生关系的紧张状态,它常以师生间的情绪对立或行为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师生角色、地位的不平衡、师生文化的差异、师生沟通机制的不健全都可能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要想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师生冲突,首先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师生冲突的意义,树立科学的师生冲突观;其次,还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教师的人格权威;同时更要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探究师生认知冲突,实现良性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师生互动中,师生认知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现象。师生认知冲突的主体、对象具有特殊性;师生认知冲突是教育发展的伴随物;师生认知冲突是获得师生和谐的重要途径;师生认知冲突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状态;较多的师生认知冲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师生认知冲突具有隐蔽性与开放性;师生认知冲突具有双重影响。在处理师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应持正确的态度,以积极的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师生冲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化互动形式,具有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特征。师生冲突源于多元价值、平等观念等文化原因,并具有优化校园文化生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在某种情形下它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处理好的话,师生冲突还可以发挥其积极意义,所以不能简单地去消除和规避师生冲突,相反应该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去优化师生冲突,充分挖掘其正面功能,这才是教育界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师生冲突是师生互动行为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冲突既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应对得当也会产生正向的教育价值。师生冲突的教育价值表现为反思自身的价值、增进理解的价值、文化反哺的价值、心理保健的价值和激发活力的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致上有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