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希波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92-93,102
在新闻写作理论中,关于消息的文体特征,一般都概括为:客观报道,用事实说话。而在讲到消息中的述评性消息时,又将其特征概括为:边叙边议,边述边评。这就形成了理论与文体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但造成新闻写作理论自身的混乱,同时又使述评消息作为一种文体显得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写作中,多年来有一通俗提法“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有人认为是新闻的写作方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也有人认为是写作规律……本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事实再现律”。从三方面对“事实再现律”摧涵予以界说,并阐述了“事实再现律”的价值和定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写消息     
【设计思路】在导写过程中,力求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真正体现自主写作的原则,把课内写作训练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导写过程】一、要点梳理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一种新闻文体,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概括性的叙述方法,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2.消息的特点。真———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新———报道迅速及时。短———篇幅短小,语言简明扼要。3.消息的结构。(1)标题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语 ,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 ,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 ,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 ,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 ,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  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  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 ,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 ,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体例之一的消息,已列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可见其重要性。消息(也称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的文章样式。作为中学生,不但要会识到、阅读消息,还要学会写作消息。这就要掌握它的特点,其一,它用事实说话;其二,能及时报道最新发  相似文献   

6.
尹杰 《高中生》2010,(30):8-9
高考中出现过要求考生补写消息导语的题型,将来也有可能直接要求考生写作消息,所以考生应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消息写作一般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用事实说话,二是以叙述  相似文献   

7.
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2012年高考作文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语文、写作教育的“伪写作”由来已久,而今尤甚. 所谓“伪写作”,指的是违背真实写作规律的写作.具体表现为:材料,命题者提供;观点,命题者指定、限定;文体,虚拟,以“教学文体”取代真实文体;动机,应试;意图,违背作者意愿;内容,言不由衷;表达,模式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任树清 《考试周刊》2014,(45):23-23
<正>一、掌握新闻文体及阅读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最新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定、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  相似文献   

9.
<正>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话题作文以其“立意自定”、“文体自写”、“题目自定”的特点,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指导学生学会写作话题作文也随之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让学生搞清话题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话题作文,就是用一段提示性语句引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是指考试命题只为考生提供一个“谈话的中心”,这是作文写作的基点,考生作文内容只要与题目阐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可。通常,命题人用一段揭示语引出一个话题,启发思考,考生可以在限制的范围内选用一定文体形式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由”,表现为:从内容上看,审题难度降低,写作内容宽泛,只要围绕话题立意构思,阐发个人的见解即可,为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从体裁角度讲,淡化了文体观念。考生可以根据写作内容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某种或某几种较常规的固定的文体。阅卷…  相似文献   

11.
考点说明一、话题作文是一种提供思考的起点与范围的开放性作文命题类型。它的命题特点是: 1.提供一则思想性比较强的材料; 2.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没有歧义的话题; 3.提倡“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4.命题的原则是“采用限制性少自主性多的、鼓励发挥写作个性和写作特色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2.
胡玉兰  姚芳 《高中生》2010,(5):12-13
1.扬长避短,趋熟避生。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同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相似文献   

13.
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中引用倪思的话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这段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极端,但却道出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写文章要讲究文体,要有文体意识。文体是在千百年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章样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对文章的内容、形式方面都有独特的要求;而文体意识就是指对文体分类及各种文体特点的心理把握程度。文体意识强,才能够根据各种文体写作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体”,并在写作…  相似文献   

14.
李飞 《现代语文》2014,(5):154-154
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开放性、限制性并存,写作思维收放有度。应该说,这是一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命题方式。但是,在写作教学和实践中,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渐渐呈现出一种颇有意味的倾向:议论文成为了主导文体。以2013年高考为例,各省“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只有个位数,议论文一家独大,明显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文体选择的结果,与命题人“文体不限”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16.
【中考链接】新闻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国内外消息的一种叙事文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图片、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狭义的新闻与消息同义。中考命题采用的新闻多指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一般篇幅短小,又称“短新闻”。“短新闻”除了具备新闻的一般特点外,最突出的特点是简明扼要。中考一般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命题,考查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文体表述调整,为写作教学和中考作文命题指明了方向.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表述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必然使新课标追求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中考作文命题记叙文概念被窄化,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忽视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缺失文学性写作,直接影响着中考作文命题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作文命题要全面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具体文体,细化文体考查,创新考查形式,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研究新闻写作要从研究事实开始。弄清“事实”这个概念,就能准确地把握事实,应用事实,使新闻写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解读考纲·一、解读考纲2005年《考试大纲》对高考的写作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一提法,不仅比原来的更科学、更合理,而且对考生的要求也更高了。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题中不少“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的。有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应用文体,还有一些考生选择了辩论词、对话录、演说词、戏剧、诗歌、散文、寓言、小小说等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不能说不合要求,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都是可以的。高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