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设疑问难的艺术东胜市逸夫小学万秀川教育家艾米尔讲过:“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引导之术可谓多矣。设疑问难便是常用的一种。现以《狐狸和乌鸦》一课为例,谈谈设疑问难的艺术。古人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狐狸和乌鸦》...  相似文献   

2.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杨景刚《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怎样发展变化、白求思如何坚守“阵地”的;掌握文章叙述顺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气势汹汹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一句并区别“陆续”、“继续”、“连续”的不同意思...  相似文献   

3.
设疑品味 ,寻找、概括文段中心 ,进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这是学习《怀疑与学问》一课的关键。下面具体谈谈这几个环节的操作过程。“设疑品味”对学习本课来说 ,意义更特殊 ,也更重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同学们掌握本文的一个检验。设疑可分为读前设疑、读中设疑、读后设疑。读前设疑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标题、作者生平情况、写作背景等而设置疑问。如 ,针对本文标题《怀疑与学问》,我们可提出这样几个疑问 :什么叫“怀疑”?“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它会对做学问起到什么作用 ?课文内容是否能回答这几个问题 ?等等。读中…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物学课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生物学课,精心设计导语尤为重要。我在初中生物学课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1设疑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导人新课的方法叫设疑导人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就是由提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要巧妙设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处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精美修饰处设疑、在技巧特殊处设疑、在新知识点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论争,在论争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这样,学生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能力。目标设置要有创新的导向。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写,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故乡》时,教师可设计“30年后宏儿遇见水生”的写作目标;再如教学《卖花》一文,教师可设计利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台就是阵地》(五年制第六册12课、六年制第六册26课),是向三年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呢?特提出教学建议如下: (一) 由解释课题引出白求恩的事迹这篇记叙文的题目是《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题目概述了文章的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理解全篇课文,首先必须理解题目的意义。所谓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思是行之端。没有疑问,就无所谓思考,无所谓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在《课标》中,要求“能对课丈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被格外地重视起来,而质疑能力的培养直接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虽然,设疑,也就是设置疑问的意思,但是一个“设”字就说明不是一般的疑问,它充分体现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  相似文献   

9.
一、查一查。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之处,有必要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必须查一查字典或词典。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敌机在上空吼叫”,句中的“吼叫”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猛兽大声叫”,课文把敌机发出的响声比作猛兽大叫,准确地表现了敌人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划分为“设疑、解疑、构建、扩散”四步。这四步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形成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网络化。 1.设疑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导入新课。可采用求异思维导入法和讲故事设疑导入法。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是自然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妙设疑,及时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1 趣味性设疑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对老师的疑问会产生强烈的求解心理,因此,教师应多采用故事、游戏、魔术等材料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可选用魔术“水下烛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小块泡沫上固定一小节蜡烛,点燃蜡烛,使之在水面上燃烧,用去底塑料瓶罩住慢慢往下压,泡沫也随瓶内水面下降,看起来蜡烛在水下燃烧,把瓶盖拧松,蜡烛也随着升上来了。又如教学《空气的成份》可选用“烛火自灭”的魔术。两个魔术都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及时设疑直指教学目标,学生会带着解疑心理和浓厚兴趣去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设疑法”就是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再释疑解惑,得出规律和结论。采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以“物体的压强及其应用”教学为例,谈谈“设疑法”的应用。一、设置悬念,引出问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品词品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现以《手术台就是阵地》谈谈我们的做法。《手术占就是阵地》一课的写作方法是: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贵品质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本文的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围绕小庙共分三处。例如,第一处是“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教师可让学生思考:“硝烟滚滚”中的“硝烟”是指什么?(炸药爆炸产生的烟雾)“滚滚”常用在哪里?(乌云滚滚)让学生想象理解,说明这几发炮弹在小庙前爆炸后,散发的滚滚…  相似文献   

14.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上海共和一中(200070)胡一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课,可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诸个环节中的第一环,设疑的目的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这类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教什么”“怎么教”两方面,简要谈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一、于导课伊始时设疑——引学生入戏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  相似文献   

17.
有关质疑问难的教学,笔者见过不少课例,如《跳水》的变序质疑,《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抓关键词质疑,《她是我的朋友》对思想内容的质疑,《麻雀》结尾的拓展激疑……这些都是不错的质疑方法。但我认为,还可以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质疑,不使质疑流于琐碎,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把学生的“疑”充分地诱出来,让“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偶然挖掘到某个思维训练点,巧设疑问或让学生质疑,就引学生发散开去,议一番,练一番,读一番,以为这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实…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认为,“疑,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传统教学方法,注意“设疑──释疑”,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的结束。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三疑法”教学,是在“释疑”之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在“有疑”中结束。其教学模式:“设疑──释疑──再设疑”。下面介绍我怎样用“三疑法”上好复习课。例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题目和基本解法教师:教材中的分数应用题很多,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我们想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呢?下面,解…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求知过程就是不断产生疑问并不断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应该设法使学生产生疑问,而后帮助学生逐步解决疑问,而不该只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运用设疑、质疑、解疑、留疑的方法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疑,主要指教师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用设疑展开教学,精心设计一些饶有情趣、生动活泼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20.
《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它强调了情感因素对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感则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本文以技工学校《工程力学》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一、创设问题情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讲解“摩擦角和自锁”时,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