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林徐典主编的《华文》课本1—8册是新加坡统一的《华文》课本,它共有228篇课文,其中文言文37篇(包括古诗词曲等),香港的语文课本种类较多,余景山、许锡庆合编的《中国语文》初中1—6册共有161篇课文,其中文言文38篇,占的比率较大。他们的文言文选目有不少是和我们现行的语文课本一样的。这里选摘一些《华文》课本和《中国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练习,供大家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参考,比较,选用,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吸收海外文言文教学的长处。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拥有超过15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一度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华校教育体系。然而,在新加坡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华文教育在“双语教育”的名义下迅速地走向式微,学生的华文水平每况愈下。这既有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官方教育政策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华文教育政策的剧烈变化,使得新加坡华文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兴盛走向没落。新加坡作为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小国,外部世界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要远甚于其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新加坡人对于华文华语的态度有所改变,从而提升和改善华文华语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但是,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大量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可能会回流中国,从而削弱了新加坡的整体华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国外信息     
国外信息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主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1995年9月2日至5日在新加坡报业中心举行。除东道国百余位教师参加外,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文莱,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研...  相似文献   

4.
2005年新学期伊始,很多中国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刚拿到手的第4册语文课外读物《语文读本》里,新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无独有偶,金大侠的作品也走进了新加坡中学的"华文与文学"课堂。郭靖、黄蓉、胡斐这些人们熟悉的小说人物,都将出现在新加坡中学的华文文学课本中。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华文文学与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当代新马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劲旅。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芽,并经过新马多元文化的洗礼,逐渐成长壮大的。尽管它不及中国大陆文学的汪洋浩瀚,也不及港台文学的跌宕多姿,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南洋社会生活土壤,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并广泛吸取中国母邦文学、西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湘教版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人教版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我国西北半壁以牧业为主吗湘教版课本(2002年7月第1版,以下简称“课本”)79页阅读”提到“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15日-17日,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和中国老教授协会在新加坡联台举办了“第一届亚洲华文幼儿教育研讨会”。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幼儿全语言教育”。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300余名代表与会。新加坡社会发展及体育部与总理公署政务部曾士生部长,中国驻新加坡  相似文献   

8.
王兵  杨荣华 《教师》2012,(18):5-7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马来语为新加坡国语。因曾是英国直辖殖民地,所以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华人占总人口74.1%(2011年数据),新加坡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改以华语(普通话)作为新加坡华裔的沟通语言,效果显著。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华文日渐式微,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其原因是深层次,多维度的。但诸多人士对华文在新加坡的使用价值和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华文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由“四大关系”说开去,问诊新加坡华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各国母语教学比较重视的问题。1985年1月英国女王文书局办公室颁布《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规定了英语课程的四大目的。其中的第四项是“理解自己和他人”。1993年新加坡颁布中小学华文科课程标准(这也是目前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依据),规定了华文科课程必须遵循的八大“主题”及“副题”,其中第一点就是“人际关系(包括个人、家庭、学校、朋友等副题)”。这一问题在中国语文教学中也很受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的问题是特殊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所有华人儿童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族学生也选择学习华文。200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华文课程改革。同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经过对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情况的考察,决定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新加坡小学生编写华文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这套教材于2007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推广使用。本期“比较与借鉴”栏目特安排刊出对这套合作教材的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应新加坡南华中学、南华小学、知行教学中心邀请,全国反刍式教学工作委员会于8月3日至8月9日派出钟德赣、谢云娥、陈晓、何晓玲、熊芳芳五人第八次赴狮城举办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研讨会。这次研讨的专题是“华文教学:悦读乐写”,来自新加坡全国各中小学的300名华文教师听了四个专题讲座,并在工作坊中进行了实践操作。初步了解到的反馈意见满意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育人为本——新加坡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白皮书,强调“赋予华文课程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更能配合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可以说“,白皮书”为新加坡中小学的华文教育绘制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小学华文课程设置从2007年起,新加坡小学将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核心单元。导入(过渡)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极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也…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10,(8):5-5
【光明网】7月9日上午.北京华文学院大专学历班12名华裔学子喜获由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设立的“金鹰奖学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文国、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代表孟永红.北京华文学院院长周锋分别向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广州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新加坡是推行双语政策的国家,即在小学阶段并设英语和华语(中文)。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于1993年制订出《小学华文科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者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编写课本、教师手册、补充读物,以及设计语文练...  相似文献   

15.
在东南亚华文文坛中,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外,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是另外三个较有影响的国家,与新、马一样,这三个国家的华文文学也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新文学之旅的。只是,由于各自国家情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相迥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随着今年1月新学期的开始,新加坡全国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推出了以重视学生学习华文能力差异、让学生多听多读、快乐学习的“单元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法”。新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华文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加坡的小学华文新课程从今年起逐年推广,到2010年扩大至全国小学六年级。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1996年4月23日至25日,“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南京举行。这次盛会云集了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及专家学者167人,其中境外代表42人,大陆代表125人。张炯、曾敏之等人主持大会,犁青、罗兰、许世旭、杜国...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地球上除中国以外唯一以华文为官方语文的国家.虽然李光耀政府把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也定为官方语文,但因新加坡二百四十余万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华人,因而华文文学书刊的创作和出版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光耀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由于不懂华文,从而回避了一场华文辩论后,内心所受的触动,“华人却不会讲华文,这使我产生了深切的失落感,我将因此与中国失去联系。”后来,他在一位新加坡《新报》记者的帮助下,进行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华文演讲,并取得了成功。此后,他便开始潜心学习华文。“但是,1961年,为了争夺福建方言选区的补选,我开始学习福建话。”以至于新加坡的在校学生看到总理讲福建话,就把华文看成次要了。于是,李光耀从此改用华文。“虽然从政治上来说,那是能让最多群众了解的语言,但我觉得我不能误导年轻人,方言毕竟不是最便于交流的,我应该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20.
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发源于中国“五四”新文学,并且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不但有大批中国著名作家南下参与了新马华文文学的建设,而且新马华文文坛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密切的关注.可以说,从新马华文文学诞生之日起,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评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当地的报章杂志上就层出不穷,这些文章、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东南亚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无疑地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