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与政论,究竟谁是报纸的主体?这是研究美国新闻观念演变的又一个角度.美国报纸在创始阶段以传递消息为主,以后出现了政论报纸、政党报纸,便转而注重于政论.到十九世纪中叶便士报问世,进行了一场美国报业史学家所谓的"新闻革命"之后,新闻才在这些报纸上争得了首席地位,而且逐渐影响到了其他各类报纸.从曾经发生过的这个"重点转移"的过程看来,以孰为主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报人对报纸职能的认识.强调报纸"宣传"职能者,往往注重政论,强调"告知"职能的,则把着重点放在新闻上.同时,从文字体裁的发展来看,新闻之作为一种独立形式,从胚胎到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报纸批评观念的萌发过程中,据笔者目前爬梳的书报史料,"报纸批评"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5月1日上海《新闻报》,而蔡和森在1923年12月12日《向导》文章中使用了该词.随着中国共产党报纸批评实践的积极推进,"报纸批评"一词从新名词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报纸批评观念从"自己批评"发展到"自我批评"再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的报刊上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开、管、好"报纸批评方针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赵爽英 《新闻知识》2015,(2):11-12,41
20世纪后期,报纸在电视的影响下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主要体现为报纸版面形式的调整及新闻报道模式的变化。此次变革被称为报纸的"重新设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电视新闻的开放性叙事对报纸产生重要影响,报纸通过图文及版面的变革,实践了报纸的"电视化"变革,并塑造了开放新闻叙事的面貌。本文以跨媒体叙事理论为思路,通过探讨报纸"重新设计"运动中的开放叙事实践,认为开放新闻叙事是当代报纸变革的重要思路,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将继续实践"开放新闻"的理念,将新闻叙事形式的变革深入到叙事结构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正报纸版面被称为"报纸的门面",它可以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到报纸的风格,而一张报纸中的"标志性建筑"则是其中的特色版面,它代表着报纸的高度和亮度,是报纸的灵魂与眼睛。一张没有风格特色的报纸很难谈得上有什么读者,更不要提报纸的影响力了,这就涉及到报纸版面的设置。版面设置科学合理,则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群,并在其间产生大的影响,从而为塑造报纸的品牌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版面应有的功能版面犹如衣裳,最先进入人的眼帘。它有强化的作用、有美化的功能、有个性的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实质上是版面的竞  相似文献   

6.
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的眼球,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党报的一版也就是要闻版既是整张报纸的"门面",反映报纸的基本风格和特色,又是整张报纸的"龙头",集中刊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7.
王浩 《传媒》2006,(4):57-58
如何构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有许多理论研究涉及,但我通过这几年对报纸的实际运作,想从报纸自身的结构改造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视角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报纸结构论".所谓"报纸结构论",就是报纸的结构决定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报纸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配置和组合,能够产生影响报纸竞争力的"化学反应".报纸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影响报纸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我们从结构层面切入,对报纸竞争力产生影响的结构因素主要是队伍结构、内容结构、读者结构、广告结构.  相似文献   

8.
刘洪昌 《青年记者》2008,(12):15-16
计划经济时代,办报人不问发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报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内容,竞争的本质已经上升到营销即报纸发行这样一个实现产品自身价值活动的层面.市场类报纸与其他商品有着一致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大众化.报纸发行对于报纸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行是现代报业经济的构成主体之一,过去以办报者为本位的办报模式正在转移到受众本位化,报纸在经历了"内容为王"的历史阶段后,已经悄然过渡到"发行为王"的时代.刘洪昌: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的特色版面,它能使报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很多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能让人停留下来的就是专版副刊。"用副刊"留客",也是纸质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报纸正经历"从放弃到拾起"的过程,原本压缩的专版副刊  相似文献   

10.
报网的真正互动,不应从新闻表现开始,而应该从新闻发现开始,同时、并行、多次互动,并影响两种不同介质媒体的各个环节. 有传媒研究者说:"报网互动"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初的"报网互动",是报纸在数字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自己打造一副网络外壳.发展到现在,"报网互动"的模式也仅是从当初简单的"新闻搬家"--把当天的印刷版新闻粘贴到网络上--发展到对既有新闻信息的二次整合.在对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网络和报纸依然是两个不相往来、相对独立的个体,互动只是体现在原始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的新闻表现中.  相似文献   

11.
第一报纸贴近性的一些趋势和表象总的来说,主流报纸出现"小报"浪潮。这种趋势反映到报纸上就是版面开始变小,更方便普通读者随时随地地阅读;内容上更多的处理一些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新闻关注点从严肃到通俗、从大  相似文献   

12.
陈立敏 《传媒》2005,(6):39-39
"负责报道一切"、"理性、建设性"、"新闻创造价值",报纸如同商品一样,打出了自己的广告口号,这一现象已然成了近几年媒介领域的新景观.从脸孔严肃的党报,到活泼有余的都市报;从日报,到周报,许多报纸纷纷给自己别上了这一代表报纸形象的"外标签".有的还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得以强化,使得广告口号过目难忘,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董毅 《新闻前哨》2007,(11):43-44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媒界逐渐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分天下的局面。媒介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报纸应对挑战的策略之一,便是扩版。近年来,各家报纸纷纷扩版,从中央到地方,报纸由8版扩至16版、32版乃至更多,一份报纸就像一本厚厚的"杂志","厚报时代"来临了。"厚报"的出现,既是媒介市场竞  相似文献   

14.
辜晓进 《新闻记者》2002,(10):60-62
访问美国报纸,明显一个感觉就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8):70-74
"七七事变"后,为了发动西部落后省区广大农民参加抗战,西安的一份民间报纸——《老百姓》报(1937—1940)提出"以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要说的话"这一办报理念。它大胆尝试从内容、形式到联系群众的各种"通俗化"手段,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仅后来延安《边区群众报》受之影响、它也带动了一批报纸走向"通俗化",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方面取得极佳的传播效果。《老百姓》报是现代中国报纸"通俗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6.
美国报纸的版面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80年代以后,美国报界几乎没人怀疑"报纸的发展已经进入设计时代、视觉传播时代".美国资深传媒学者、<美国报纸产业>的作者罗伯特·G·皮卡德甚至认为,此后的美国报纸已衍变为追求"设计驱动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申沁宇 《传媒观察》2014,(10):56-57
正"副刊"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文化传播载体。在中国,它经历了从十九世纪初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上的一些文艺性文字,到最早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诞生,再到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报纸副刊;从可有可无的报纸"补白"到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演变过程让我们看到,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是促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2,(10):45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报业研究专家辜晓进在2012年第9期《新闻实践》上刊发了其编译的美国学者的两篇文章,提供了西方报纸应用"付费墙"的最新趋势。文章认为,美国大型报业集团正由"试水"进入到"全情投入"。"付费墙"的推广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2012年再次向新的顶峰迈进。从报纸规模上讲,大型报纸建立"付费墙"的比重明显大于小型报纸。大型报纸采用"付费墙"的高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的出版,从新闻的组织策划,到记者的采访写作,到编辑的编审修改,到最后的排版印刷,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报纸版面主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是新闻报道的"设计师",是新闻稿件的"质检师",是报纸版面的"美容师"。本文根据笔者从事编辑岗位的实践经验,谈谈新形势下报纸版面主编的主要职责,以及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从Web1.0、Web2.0到移动互联网,20年来,互联网的每次创新都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吸引传统媒体紧紧跟随。2006年,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奈特集团率先在旗下80多家报纸全面推行了以构建"信息中心"为主题的数字化改革,掀起了美国报业面向互联网的转型热潮。国内传统媒体纷纷推出了从媒体形态到生产流程到广告经营的转型战略和行动计划,形成覆盖报纸、图片、视频、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户外媒体的立体化传播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