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画像石是以石材为载体,以画像承载信息的特殊文献,具有传统传世文献所不具备的特征.作为出土文献实物,汉画像石的原始性使其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又因其仅存于两汉时期,历史阶段的唯一性使其更显珍稀.就已发现的汉画像石来看,其还具有存量大、分布广、承载信息丰富等特征.同时,汉画像石文献的表现手法多样,所承载的信息兼容了人文、自然、艺体等学科知识,这使其可供参考的学科极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     
据史载,我国一千八百年前的汉画像石共有4个集中地区,山东遗存的最为丰富多彩,而山东又以枣庄市膝州为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汉域像石有5000块左右,而枣庄市滕州单出土集结就有400多块,滕州汉画像石馆保护和陈展的已有386块。滕州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科圣墨子故里,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膝州汉画像石古拙典雅,质朴自然,内容极其丰富广博,线雕婉转而  相似文献   

3.
崔莹莹  张茜嫫 《今传媒》2016,(5):146-147
研究分析汉画像石艺术大多运用拓片,这种习惯性延续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画像石的艺术状况,极容易产生汉画像石研究等同于对黑白拓片图像的认知与探究的错误,相当于将彩色的油画,拆解成了黑白两色的素描,造成了对汉画像石彩绘艺术的忽视和对其原本色彩文化的遗忘.本文尝试从汉画像石的文化背景、工艺、风格、社会功能及“五色”色彩观等方面着手,对其独特的彩绘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一个时代,这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汉画像石就是汉代人民创造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山东是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与汉代齐鲁大地发达的经济、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  相似文献   

6.
飞花拾零     
南阳兴建大型汉画像石馆我国最大的收藏整理和研究汉代画像石刻艺术的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近日在南阳市卧龙岗下破土动工。南阳汉画像石集中反映了我国汉代文化的历史风貌和艺术风格,对研究汉代经济、政治、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国家、省有关部门批准重建的南阳汉画馆,占地79亩,是一个熔现代建筑手段和古代建筑风格为一炉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内设序厅、舞厅、百戏、天文、斗兽、神话、传统历史故事、图雕、碑刻等10个展厅。  相似文献   

7.
汪新叶 《档案管理》2023,(3):99-102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以独特的金石档案形式记录着汉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无可比拟的自然属性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基石。本文以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潜在价值和数字化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遵循共享性原则,构建一个结构有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数据库”,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最后,依托数字虚拟展示系统对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数字资源进行交互性的整体传播。  相似文献   

8.
李英 《山西档案》2012,(1):44-47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既是宝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具有较高的档案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奇葩——山东汉代画像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雕刻在墓室、祠堂、门阙等建筑物上的石刻艺术品。作为我国古代为墓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刻融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于一体,主题鲜明,深沉雄大,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出土关于武术的画像石看,能清晰地了解与武术有关的汉画像石类别、数目及在各个地域的分布,这也是为今后研究汉代武术提供更全面的根据,为我国的武术事业及全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崔莹莹 《今传媒》2016,(7):144-145
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附属于雕墓室、石棺、石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构石,是融合雕刻、绘画、建筑于一体的为丧葬服务的综合造型艺术.线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客体以线表现,主体以线观看.总是既观到外形之线,又感受到姿态线,还体会到内在的气韵生动的意中之线.“线”语言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的线条语言不仅具有塑造形体的作用,还超越其视觉感受之外的情感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是记录心灵痕迹、追溯文化寓意的媒介.本文从抽象形式美的角度,探析汉画像线条语言的演变、写意性及线的视觉张力所延伸出来的力量美、节奏美、装饰美等,阐释线条赋予汉画像石的审美意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生活、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古代雕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东汉末年画像石极盛时期成熟的代表作。本书作者主持发掘、整理并主笔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堪称考古发掘报告的典范之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是汉画像石研究必读经典,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汉代画像石之“庖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发现庖厨图画像的汉代画像石墓集中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地区,另外在河南西部、陕西、浙江、四川等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发现的祠堂则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重要的遗迹包括东汉早中期的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祠(东汉章帝,1世纪);嘉祥纸坊、平邑东埠阴画像石墓(东  相似文献   

15.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武氏墓群石刻,又叫武氏祠,位于喜祥县城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三块,汉画像石四十四块。双阙石刻画面和四十四块汉代画像石,画面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湛,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与同时期的埃及石刻、希腊瓶画并列为世界艺术三大瑰宝,堪称世界一绝。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奠定了在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美术学和民俗学研究上的价值地…  相似文献   

17.
汉代画像石珍贵,刻有文字的汉代画像石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离石汉代画像石文字均属于题刻文字,且字数不多,最少的二三字,至多的二十字左右,对于解读离石汉代画像石,进而研究离石汉代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是地方档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激发了幼年鲁迅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汉画像石作为大汉气象的艺术代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影响着鲁迅。神话与汉画是鲁迅终身怀有的两个情结,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悠久的养老敬老的历史,《汉书·武帝纪》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代崇老之风极盛,倡行"以孝治天下",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养老行孝图,反映了汉及汉以前孝行教化的情况。兹考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绶为系官员印的带子,秦汉时期其颜色有绿、紫、青、黄、黑、(黄)赤等,印绶的颜色,是官员爵制尊卑的一种标识。笔者从汉画像石中所见的“绶”图出发,对秦汉时期绶形制,绶的佩戴与保管,绶的功能等结合传世文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