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家因其"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言论主张,长久以来被学界认为是反对道德教化,因而其德育思想乏人问津。实际上,老庄道家主张自然主义的德育思想,对古代乃至现代德育思想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娟 《兰台世界》2014,(1):126-127
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在治国理念上都主张道家的“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在汉初的政治演变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汉初道家思想的成功实施并非偶然.本文主要从道家思想及其实质入手,对汉初道家思想成功实施的必然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以社会动荡、诸侯纷争为背景的百家争鸣,促成了我国古代各种政治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发展。面对社会现状,儒家、法家、道家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理论。在各种流派杂出纷呈的思想文化领域中,墨家以其倡导“兼爱”思想而独树一帜。 作为先秦时代的一门“显学”,“兼爱”思想的提出并在较长一个时期广泛流播,以至“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绝非历史的偶然。“兼爱”的主张既有上古时代原始共产主义“天下  相似文献   

5.
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在治国理念上都主张道家的"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在汉初的政治演变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汉初道家思想的成功实施并非偶然。本文主要从道家思想及其实质入手,对汉初道家思想成功实施的必然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道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政治理想以及政治主张三方面内容,剖析了汉朝开国之君刘邦选择道家政治思想作为施政指南的原因,最后从政治、律法以及文化方面具体阐述了道家政治思想对汉初刘邦施政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6):40-41
“大道幽微”主题展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官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道德经版本。通过“大道幽微”的陈展,对进一步解读老子思想,宣传普及道家文化,传播老子在豫东大地上留下的历史传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周口市博物馆“大道幽微”主题展,为观众走进老子,感受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开发利用道家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成为弘扬、传播老子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8.
吴华 《兰台世界》2012,(33):42-43
道家取百家之所长,弃百家之所短,追求"道"之真谛,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其道家思想对中国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就道家思想对和谐社会发展、中国文艺文化以及理学文化的维度探讨了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色彩文化深受道家、儒家、佛家以及道儒释合流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崇尚水德,水色即是玄色(黑色),反对滥色,主张以色证道,清净无为。儒家主张以色明礼,助化人伦,这一色彩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五方正色”的理论基础。佛教并没有设置专用色彩和色彩表现的程序化规矩,更强调追求审美效应,为中国古代色彩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道儒释合流,使不同的色彩文化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家教育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精神。全文首先介绍了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子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精神,即其"道法自然"和谐思想、"圣人"哲学思想和"生命"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宋濂长期教书育人,有他自己的教学思想。方孝孺尽揽宋濂之学问,受宋濂影响颇深。本文以宋、方二人师徒关系为点,阐明宋濂的"忠义"德育思想、因材施教主张以及"以道为文"和行"仁政"的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2.
王瑞英 《兰台世界》2012,(12):40-41
笔者从仁义与老子思想体系的关系、老子思想的实质、道家学派主张的连贯性三方面综合考察,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仁义是大道既失的补救措施,主张重返质朴状态。这种思想是当时礼崩乐坏,人们日益丧失淳朴本性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看了几本林语堂的书,再来谈下面这段议论林语堂的话,便觉得很有意思。林语堂以道家信徒自居,并以弘扬道家哲学名扬四海,可实际上林语堂远远不是一纯然道家。主张“‘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最美丽的生活”,可自身却是有名的美食家;主张淡泊明志,却“人亦要做钱亦爱”,而且爱得相当厉害;赞赏不拘形骸,潇洒放浪,自然任性的名士风度,自己的生活却拘谨严肃,井井有条,讥笑“普天之下,莫非保姆、良医、训育主任、检查委员”,可又以青年导师的身份,大谈修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有的学者认为,汪曾棋的小说品格主要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既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甚至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这些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本文认为,他的小说表面上接近道家,其骨子里则更接近儒家,即道面儒骨.  相似文献   

17.
汪雯波 《兰台世界》2013,(11):37-38
合作学习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学习者之间的互相讨论及互相学习.“一人教战,教成十人”、稷下学宫中的“期会”、“鹅湖之会”、“小先生制”是中国历史上合作学习思想的典型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19.
成书于战成书于战国早中期的道家著作《黄帝四经》蕴含有大量的传播思想,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对“名实”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彭新立 《兰台世界》2013,(12):40-41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在管仲、子产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推动了法家流派思想的发展,并且促成了在泰国的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