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仁礼,一直都是专家学者所研讨的话题热。基于孔子伦理"仁礼"与践履"中庸入礼"两者问题,本文限于仅论孔子之仁,未延及孟子、曾子、子思等有关仁的思想,作为仁学的传承者,他们有关仁的精辟思想可以进一步拓展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静怡 《大观周刊》2011,(25):16-16,15
孔子思想是由“礼”到“仁”的演变路径。孔子在吸收和损益周礼备性原则的基础上,吸纳前人“爱亲之谓仁,利国这谓仁”的观点,把它周礼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但又不囿于礼,坚持在更为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弘扬仁爱精神,并以此影响礼改造礼,最终形成了自己由“孝悌为仁之本”到“爱人”至“克已复礼”的仁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5.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1,(17):127-128
“器”字在《论语》中出现了六次,其中“君子不器”一句,在理解上有较大的争议。在孔子思想中,“仁”是具有道德本体意义的“德性”,“仁”通过“义”的断制,在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中化为不同的德行,“君子”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人格化表现形式,是与“仁”密切相关联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与”大道不器“相同,是指追求君子人格时,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行式。不拘泥于德行的多寡,只要符合于”仁”的,都是可以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仁”是儒家文化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孔子仁学思想的生长点是血缘之爱的“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①仁德进一步衍生至“泛爱众而亲仁”,②在社会道德情感方面“仁”崇尚“博施备物”,在具体道德原则上“仁”尊崇“恭、宽、信、敏、惠”。③“仁”的内涵如此丰富,因此,就学理而言,它始终是人类探索的重要范式。尽管人们从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维度研究儒家思想,并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但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儒家“仁”文化的研究并不多。中国传统商号有着辉煌的过去,在其传播过程中始终可以窥探到“仁”的影子。“仁”就像一面镜子,折射了传统商号的发展路径与品牌传播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语》管理思想对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鲜明体现了以人为本、“寓管于教”的思想特色,其中“治”、“仁”、“有教无类”、“和”等思想对指导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儒家自律的管理思想,可以让图书馆管理层以“仁”来关怀全馆,以“德”和个人魅力紧密团结全馆,自觉追求成为学习型馆员,从而做好高校图书馆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寓管于教”的思想特色,其中“治”、“仁”、“有教无类”、“和”等理念对指导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宏燕 《大观周刊》2011,(39):265-265
作为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之间两种互见异同且大异小同的思想——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将“人格”理解为“道德品质”,以此作为逻辑前提来探究和把握孔、老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并把这方面的思想理解为其教化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诺 《兰台世界》2007,(6X):63-64
孝悌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基础。同时,孝悌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之基础,即家庭主义的根本。孝悌的价值,有伦理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子仁学”是一个“儒学思想共同体”。孔、曾“仁道”内蕴人性美,孔、曾“为仁”体现心灵美,以仁为核心的礼、信、义、智、孝、悌、忠、恕等范畴组成了“仁学”的思想体系美。  相似文献   

15.
以“仁”为本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逻辑出发点,“仁”是“道”和“德”的集中表现.剖析孔子的道德核心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灵杰 《兰台世界》2013,(12):134-135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谢良佐对“理、仁、天人合一”三个方面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同时吸收佛家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观点.谢良佐的哲学思想在宋明理学史发展过程中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孔子人文思想精华至为完美的表达载体.借助孔子思想中丰富的人文哲理与图书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一契合点的透析,试图勾勒形成图书馆人文精神特色之五要素;行“中和”;施“德政”;确立“君子”型(伦理型)图书馆管理;坚持以“仁”为核心(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重视规范服务行为的馆员修养.人文取向促成图书馆品位的升华,图书馆由技术型转向人文与技术一体型是时代使然的职能定位,是吻合中央倡立的以和谐为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一种必然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8.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贺心颖 《青年记者》2016,(36):113-114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热情.曹聚仁决定放下教鞭,走出书斋,为抗战尽一份心力.“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他携笔从戎,开始了战地初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为上海《大晚报》和《立报》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和军事评论.本文以上述战地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曹聚仁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文庙释奠祭礼所衍生出的文化产品可分为三个类型:表演文化产品、教育文化产品、艺术文化产品.其对应事项分别是成均馆的《释奠大祭乐舞公演》、《有解说的文庙佾舞》、以及舞蹈家林鹤璇创作的舞蹈剧《孔子》.通过这些文化产品对文庙释奠祭礼所进行的阐释,是继承儒家以“仁”为根本的礼乐思想的一个小实践,并且能够使现代人的生活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