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班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工匠,据史书记载,他所研制成功的"木鸢"是中国最早期的飞行器,也是现代风筝的鼻祖。在鲁班的影响下,战国时期便有了较大规模的"风筝"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上,泰国风筝队的一只大型立体风筝放飞失败了。作者以其敏锐的新闻眼,捕捉到了“风筝误”中的闪光点:“风筝虽然没有上天,但友谊是永存的。”因而,给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赋予了丰富的内蕴。按照常规,既然是采写国际风筝会,记者很可能象雷达一样去搜索那些别具民族特色的风筝以美好的词句去描绘它们。或许,还会以抒情的笔法告诉人们许多有关风筝的美丽传说,讴歌放飞成功的胜利者。往往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风筝误”上去。而《中泰友谊永固》这篇特写,好就好在它不为  相似文献   

3.
风筝飘摇     
和老婆一起到江边散步,居然发现秋天也有人在江堤上放风筝。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老婆问:“你会放风筝吗?”我愣了半晌才说:“不会。”老婆失望地说:“你真没用,我还没放过一次风筝呢,我还指望着你带我放一次风筝。”  相似文献   

4.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叙说了成长主人公阿米尔12~38岁之间所遭逢的成长之“殇”,最终得以长大成人的故事。并将“风筝”这一具有文化隐喻性的意象贯串文本始终,通过对成长的“背叛”与“救赎”的深度书写,以深挚的悲悯情怀探测了人性的温度与厚度,并以成  相似文献   

5.
“暖风十里丽人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川原远近,风筝飘忽,风动筝鸣,盎然成趣,恰如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江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风筝,又叫“风鸢”、“纸鸢”,源于中国.相传,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公输般为军事需要,曾做木鸢以窥宋城.秦末,韩信发明篾扎风筝.西汉时以纸代木,故称”纸鸢”.五代的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动筝鸣,似古筝响于天空,从此人们把纸鸢改叫“风筝”.风筝在隋唐时逐渐为民间广为制作.到了宋代,民间已盛行春天放风筝,张择瑞就将东京汴梁儿童引线放风筝的情景画在〈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画家郭忠恕将民间放风筝作为创作的一种题材.  相似文献   

6.
鲁班,又称公输般、公输盘、公输班等,因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常称呼他为鲁班。鲁班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44年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工匠,也是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鲁班的记载和传说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被后世很多行业尊为始祖。一、鲁班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古人放风筝,有“戚(扯)高纸鸢望天流,滞运(晦气,邪魔妖气缠身的意思)流晒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的民谣和传说。纸鸢即风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发明,古代人们用木头做成“木鸢”,像大鸟的形状,飞在天上三天不落,这就是风筝的最早起源。西汉时,木鸢改用竹子和丝绸来制作,后又改用纸张,于是又改名为“纸鸢”。  相似文献   

8.
(一) 雨伞,遮雨遮阳的生活用具,专家说有3500年历史.最初用于民间,后用于官仪,晚清也有人称为“雨遮”. 雨伞是怎么来的?文献记载说与鲁班有关.清代《河工器具图》称,云氏为外出做木工活的鲁班送饭,时常遇到下雨,于是向丈夫说:“有个随身小亭子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认真,鲁班居然比照亭子模子裁了块布,装上骨架手把.世界上第一把“伞”就出生了. 伞,作为权势的象征,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等级森严,很有讲究.如,天子打伞,专用红黄二色,以视区别,庶僚伞具则一律使用青色.如今能见到的晚清影像中,坠有绢质流苏的长柄伞,配上礼服羽毛,是那个时代的贵妇标识.  相似文献   

9.
89医院的新闻报道工作如同潍坊的风筝飞得越来越高。如果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是天空飞翔的风筝,那么张修海政委就是风筝上的线。张政委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对报道工作的爱。报道员的“智多星”张修海当政委后,很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他发现报道员整日都忙于跑科室找新闻线索,结果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解决报道员不盲目地跑科室,又掌握基层的新闻线索呢?这个问题在他脑海里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发现每周五的院周会是最好的“新闻线索收集会”。参加院周会的都是各科室的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他们来自基层、对基层的新闻线索最清楚。从此每周…  相似文献   

10.
潍坊市寒亭区的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集风筝年画布艺等工艺品生产、展示于一体的企业。而潍坊红色文化纪念馆则是当地一家民间收藏展览机构,馆内收藏展示了包括旧书报、党史资料、领袖画像、瓷器、像章等共计10万余件。近日,这两家单位分别被寒亭区档案局授牌并命名为“寒亭特色档案库”。  相似文献   

11.
有朋自远方来,赠一本《百科知识溯源》(以下简称《溯源》),嘱我业余时间“武装”一下,以教孩子,不料一开始就遇上难堪。一篇讲风筝起源的短文有如下几句引文:“《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围合城,简文帝作纸鸢,风空告急。’”我听说过梁武帝被困南京时,简文帝利用风筝传递告急文书的故事。但上面  相似文献   

12.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工匠艺人,在多年建筑实践中,他掌握了高超建筑技艺、积累了丰富工匠经验,成为"土木工匠祖师爷"。鲁班是中国古代工匠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在京密路旁有两个院落.四周墙上挂满了风筝,大大小小、五颜六色,门口坐着一个小孩,用手支着下巴,看着早上头尾相接的车阵,心里想着“他们要去哪里啊?”西装革履坐在大小车里,排队要进新国展参加China Print 2009的,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小孩也是他们的客户,漂亮的风筝当然是印刷出来的,明天过后风筝会使用环保的材料?印上放风筝的人自己的照片吗?  相似文献   

14.
晓方 《新闻前哨》2013,(10):111-111
今年秋季开学,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教材中,9篇课文被更换。由于其中包括鲁迅散文《风筝》,因此引起媒体的议论与批评:“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会让下一代失去铮铮民族魂”、“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腾出版给徐志摩来教同学们风花雪月?”“是教育的倒退”“忘记历史?”“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云云。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年初,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女工单锋下岗后自筹资金,创办了“风筝工艺社”,安排52名下岗女工再就业。其风筝产品打入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市场,单锋本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民间艺术家”证书。得到这个消息,我即赶去采访。谁知,单锋却不愿接受采访,她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现在宣传报道出去会增加不少麻烦!”后来,我了解到,单锋不愿被宣传报道的主要原因是怕出名后,除工商、税务、城管、联防等该缴的费用外,乱集资、乱摊派、做广告、拉赞助等会连续不断地找上门,增加负担,影响生产。“症结”找到了,我…  相似文献   

16.
风筝滑雪     
《中国新闻周刊》2007,(12):79-79
风筝和滑雪两者能擦出什么火花?让先锋的户外玩家告诉你答案吧,那就是——风筝滑雪。这不仅仅是两个词组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项新奇的户外运动。风筝滑雪是雪橇或单板与风筝结合的产物,玩家利用风筝上升之后产生的动力,牵引  相似文献   

17.
石勇 《新闻前哨》2004,(3):64-64
武汉市的璀璨明珠——桥梁村,位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东湖风景区磨山山麓,东西两面是宽阔的东湖水面,北临中科院武汉磨山植物园,南接风筝山、喻家山和长江乐园及武汉森林公园。气势非凡的度假村,犹如画龙点睛,将桥梁这条“龙”点得腾云驾雾,施风播雨。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岁月中,滕州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档案文化遗产,被称为“文化昌明之邦”。奚仲、墨子、鲁班、孟尝君、毛遂、滕文公、孙叔通、公孙弘等许多历史名人,俊彩星驰,各领风骚,留下千古佳话。现境内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以及墨子文化比比皆是,是名副其实的档案文化遗产资源大县。  相似文献   

19.
段美玲 《兰台世界》2014,(9):99-100
在分析风筝的起源、风筝用处与制作基础上,指出风筝寄情寓意丰富,是历朝历代备受人们喜爱的游艺项目之一,至今仍广泛流传,业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赵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导师,多次获得国内外书籍设计的大奖,其中《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获得了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出版参考:对于获得了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您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