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化是生活的艺术反映,汉朝时期长安士大夫文化与汉赋赋风相互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赋的产生及其风格特点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长安士大夫文化与汉赋赋风的关系。另外汉赋创作又突出了士大夫的文人身份。  相似文献   

2.
汉代辞赋有两种基本体式,一是骚体赋,二是散体赋。通常人们所说的“汉赋”,就是指后者而言的。关于汉赋的渊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原因有二:第一,“赋”这一名称本身就是多义的,人们在讨论汉赋的渊源问题时,容易把此“赋”当成彼“赋”,错乱了此“赋”的意义与彼“赋”的意义。第二,讨论者往往看到先秦某种文体对汉赋某一方面的影响,并常把这种影响夸大为全方位的影响。笔者认为,探究汉赋的渊源,应当从汉赋这种文体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入手。本文拟对上述两种混乱进行甄别,并拿出自己对于“汉赋渊…  相似文献   

3.
三卷本、90余万字的《全汉赋评注》最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汉赋,作为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延绵不断地持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对汉赋系统地、全面地进行评注,是整理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基础工程。该书在2002年被定为全国古籍整理重点书目,并得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专项资金补贴。而后又列入省局2003年重点书出版规划,给予了巨额资金补贴,使该书终于得以顺利出版。在《全汉赋评注》出版之际,笔者作为责任编辑之一,专门采访了该书的作者、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赋会会长,辞赋研  相似文献   

4.
汉朝历代皇帝大都注重典籍的整理收藏,汉赋的整理收藏也是典籍收藏中很重要的一项。汉代皇家所藏汉赋文本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赋家自献于皇帝,通过州郡上计的方式搜集,派使者、谒者于赋家家中或民间搜集,乐府机构的采集等。  相似文献   

5.
据典籍记载,最早整理汉赋的恐怕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全文载录了贾谊、司马相如的6篇赋作。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梁范晔的《后汉书》继其踵武而又发扬光大,二书整理、载录的汉赋共有11家,30篇。不过,史官的整理仅限于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少数名作,并且其搜集的写本未必完备,校勘的方法相对简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当时的所有汉赋进  相似文献   

6.
文学自觉源于汉赋。如康金声先生提出:“汉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春雷”(见其所著《汉赋纵横》)。历经两汉四百余年,至曹魏时期的赋体文学,这种文学自觉已经发展成一种真切可感、饶有意识的自觉。邺下文人集团及其同题共赋的创作方法促进了文学自觉曹魏时期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这可以说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三曹”的倡导下形成了一个素质超群、人数众多的邺下文人集团。虽然该集团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团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清楚地看到“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文人”成为标志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研究汉赋的学者,大多从史书(如《史记》、《汉书》)、总集(如《文选》、《历代赋汇》)、别集(如《司马文园集》、《扬子云集》)、诗文评(如《文心雕龙》、《历代赋话》)等各类著述中查找资料,却很少注意经部小学(即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类著作。其实,古代小学类著作中蕴藏着零散但又弥足珍贵的汉赋资料,倘若细心核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汉赋作为自觉创作的文学作品已从当时的各种学术著作、公私文翰中分离出来。其“自觉”的表现可归结为1.内容的虚构性,2.语言的描绘性、藻饰性,3.审美的愉悦性。它们从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三方面说明汉赋已实现了文学的自觉。前两者是汉赋本身具有的,第三者是由前两者的特性而形成的。汉赋内容虚构产生的历史条件汉赋的虚构性不仅体现在辩难的宾主均为虚拟人物上,而且赋文中描写的各种场面、情景也是虚设的。透过各种出天入地、包罗万象的想像,我们看到的是西汉前期中华民族已经摆脱鬼神观念束缚,同时尚未被僵化的儒学教条钳制…  相似文献   

9.
与魏晋以来师道不存的局面不同,宋代社会逐渐掀起了尊师重教之风,这种风尚对宋代文化教育的繁荣产生了深刻影响.学风的转变、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士大夫制约皇权的政治理想,则是宋代师道复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余慕珍 《兰台世界》2020,(5):157-160
关于与北宋对立的契丹(辽),北宋士大夫言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一种是正面或者说是中性的话语,一种是非正面的话语。在文化上,北宋士大夫认为契丹是蛮夷,持轻视不屑态度;而在现实上却迫于军事实力,不得不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传统天下观与现实国家观的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北宋士大夫关于契丹的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可以看出北宋士大夫对于自我文化定位的摇摆心理。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并没有将枚乘所作《七发》列入,而只收其《菟园》一篇与司马相如等十家赋并列,并称其为“辞赋之英杰也”。历来研究汉赋的人,也大都喜欢将枚乘的《七发》视之为汉赋由骚体向散体大赋转化的标志,而刘勰为什么却要将其从《诠赋》篇中剔除出来?实际上,刘勰并不是认为《七发》不是一篇重要的作品,而是他发现自枚乘首唱《七发》以来,所形成的以“七”拟题立意的作品,既带有明显的拟作仿效的色彩,同时在数量上又形成一定的规模,故其将这些作家作品置于“杂文”一章中另辟专论。据统计,自枚乘首制《七发》,汉晋…  相似文献   

12.
"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结合地域优势、发挥博物馆综合实力,同时超越地域性,在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下反映以汉唐长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过程。策展过程中从选题、内容、风格方面探讨丝路主题展览的创新表达,突破以往展览以文物为重心的格局,注重表现文物所体现的人文、财富、工艺、信仰、文化方面丝路价值,表现丝路所传递的能量,以动态表现讲述长安丝路故事,让观众在参与互动中真正体会活起来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唐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开创了汉室霸业.汉代具有浓厚的尚武之风,高度重视军事训练,运动项目包括手博、角抵等多种形式,这里对于汉代极富特色的手博活动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今文经学从其产生就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传承着儒家经典浓厚的人文气息,一方面他又将经典大义与当下政治生活密切其串联在了一起,促进汉代社会的文化繁荣。而这些繁荣却又无疑不是通过汉赋传达出来的,可以说,汉赋在经典和时政的关系中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并最终在今文经学的影响下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大辉煌。  相似文献   

15.
宋朝号称"天水一朝",是文化极其昌盛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精神财富创造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数量庞大的士大夫群体中,不少人是兼通经史,汇通多家学问的"杂家".著名历史学家范祖禹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今传媒》2017,25(10)
唐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发于长安兴于长安,更是对疆域内其他地区有深刻影响.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虽然依托有限的传播途径,但文化传播遍布了整个疆域,岭南地区虽地处唐偏远地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受唐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本文以《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为例,从碑文内容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新闻史分析唐朝中原文化在偏远的岭南地区的传播方式,进而探究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与魏晋以来师道不存的局面不同,宋代社会逐渐掀起了尊师重教之风,这种风尚对宋代文化教育的繁荣产生了深刻影响。学风的转变、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士大夫制约皇权的政治理想,则是宋代师道复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顾春军 《文化遗产》2015,(3):77-90,158
纸钱,即冥币,纸钱的源头是商代墓葬中的的随葬品瘗贝。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钱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丧葬、祭祀仪式中的纸钱,是鬼文化与巫文化的体现。纸钱与宗教关系密切:起源受到拜火教的影响,后被佛道两种宗教接受并发扬。文人士大夫对纸钱的反对,则反映了士大夫在守礼与从俗之间的矛盾心理,纸钱是真实货币的模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近公布的西汉竹书文献《妄稽》这篇俗赋为例,探讨汉赋在女性人物审美与审丑上的书写策略及其旨趣,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汉代赋家眼中的女性,究竟如何是丑,怎样是美,特别关注"丑"如何作为素材,艺术地被赋家利用、组织和铺陈,形成一篇供人欣赏的作品并体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文本的分析和比较为基础,并试图置之于该文本产生前后一个较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在中外互有同异的美丑观中去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