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一生对朱熹的一些为学之道常有怀疑,也正是这种求真解惑之心使他有着足够的勇气站起来,对朱熹的错误理论进行批判,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致良知"教育论。本文将从对朱熹之道的具体批评中阐述王阳明的"致良知"。  相似文献   

2.
“心学”代表王阳明的道德教育理论自成一体,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对于中国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明明德”与“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主体性和化德性为德行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文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心即是理、知行合一及致良知等思想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王阳明心学思想实质是对道法自然、情景交融、世界本质及人生意义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学说是主观唯心论,但却如马克思所说,是“聪明的唯心论”。他的心学,也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整个体系,既是宋儒偷偷引进了禅宗义理而改造成的理学的延伸和分蘖,又是程朱理学的反叛。这一儒学内讧大大促进了中晚明的思想解放。并对此后的文化思想起着相当大的“内发酵”作用。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但要给一个大思想家立传,却要比给政治人物、名将、文学艺术家立传难得多。那些传主或有纵横捭阖的戏剧性作为,或有勇冠三军和机智谋略的战斗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即"心即理"说、"致良知"说和"知行合一"说,并未自觉于认知模式的创见,而是探求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结果。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由辞章、朱学、仙释相克相融而成。  相似文献   

6.
李朝运  李世前 《兰台世界》2013,(10):126-127
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王守仁成道于贵州,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说,打破了思想界的一片沉寂,开启一代新风,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巨擘朱熹提出“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赞成一个人应外向扩大知识和内向道德净化,致“万物之理”而能豁然贯通,这样的人,无疑胸怀宽广,气度从容,处世而大成。  相似文献   

8.
朱熹对“格致”概念的阐述是其科学思想方法的突出体现,朱熹对“格致”概念的见解十分独到,一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展现出人文主义的关怀。朱熹的“格致”概念具有质疑和灵感的方法论意义。这种方法论对后世“格致学”的特殊贡献表现为,一是认识论的科学意义,一是赋予现代科学研究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被奉为祖师的,实非那行业的肇始者,而多是那行当中佼佼卓然的人。文坛啰嗦始祖为谁?迄无考尚属阙如。如以啰嗦成就衡量,当推朱熹,有笑话为证:某曰,朱熹谒孔夫子未遇,留字一通:“门人朱熹百拜”,并加注曰: . “朱者,姓也;熹者,名也,门人者,学生也;百拜者,百次顿首也。”孔夫子想必也是对文必加注之风深恶,批以“啰嗦”二字发还。朱熹在批语上又注“啰嗦者,麻烦也”,复送达孔子。孔夫子再批:“太啰嗦!”,朱熹更注:“太者,更进一层也,啰嗦见前注。”而今的无一字无出处的互见层注可说是古已  相似文献   

10.
阚迪  吴哲 《兰台世界》2014,(2):124-12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对礼学之中“文末”的探究以及对中华礼仪的研究和修订活动,对于勘明“辨析文末”的意义所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学术界认为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同义提出不同看法。首先认为马氏之“献”并非“贤”,进而根据马氏关于“文献”的论述分析,认为马端临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意义并不相同,提出了马氏“文献”诠释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其编辑的书籍追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追求选题的“明道”和编校的“至善”;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和谐”、字体的“神韵”、插图的“直观”和封面的“雅致”,形成了朱熹独具宋儒理学精神的编辑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姚江绵延百里,流淌千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四明山革命文化.以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更是闪耀古今,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档案部门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余姚市档案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编写了“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到2011年底,已经完成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今,“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已经成为展示余姚历史文化积淀的好载体,更是地方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获得浙江省档案部门第十次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耕耘和收获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受是,档案编研的生命在于特色.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用哲学的语言称之为意识,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主动精神,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意识。报纸是一张写满“良知”的纸。记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充满良知的眼看社会;用良知的心悟社会;用良知的笔写社会。主动与被动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动精神,是记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最大化.是记者的良知以及对这种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15.
马大勇文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学特聘教授。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青年文化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作品包括《晚清民国词史稿》《二十世纪诗词史论》等。本书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有关儒家文化的讲稿。全书共分为28讲,从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讲起,至清代结束。除了选取中国历朝历代比较典型的文人、政治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宋仁宗、包拯、苏轼、朱熹、王阳明、顾炎武、金圣叹、袁枚等外,还对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以及儒学的重点学派宋代的洛学和明代的心学等做了文学的、通俗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考察的方法,对从晚明到当代,先后出现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朱熹伪帖进行了辨析.提出有一个从“昼寒书卷”到“游云谷诗卷”的发展过程,其前世今生,一脉相承.而伪造古今名人的跋文,是这些伪帖的共同特点.剥去其伪装,这些原本企图用来“证实”的跋文,却成了“证伪”的铁证.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于公元1130年出生在福建尤溪,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考亭,在他71年的生命历程中,有60多年是在闽北开展著述和讲学活动的。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的著述是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学术史上,朱熹的博学超过许多前人。朱熹的思想体系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不仅是社会环境的守望者,还是社会正义与良知的守护者,甚至是发现疗救社会问题的“啄木鸟”.新闻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与权利保障状况,往往是普通民众社会生活与权利保障状况的缩影.2015年的新闻人从业生态,可以用“挑战”“困境”与“坚守”等词来概括.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王阳明》以"纪实+演绎"的方式梳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心学思想变迁的历程.该片在叙事上的"间离效果"和可视化达成了叙事手段和视听语言的创新拓展.王阳明诗文的构成"自我叙事"、演员辛柏青以及专家三个视点,在"互文"中建构起王阳明的形象,正是纪录片真实性品格的体现.而地理疆域内容的植入与映照,则为诠释王阳明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孔庚 《兰台世界》2013,(11):125-126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并称“朱陆”,是有名的“金溪三陆”之一.陆九渊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他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手段也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