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与全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新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0月15日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更加强化了对新闻采访权益的保护。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同时规定,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万春 《新闻记者》2000,(3):49-51
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 的,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这种非常规的采访手段,主要运用于采访对象弄虚作假,或者批评性报道中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甚至对记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实践证明,这种隐性采访手段对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节目对此所做的尝试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正如人们常说舆论监督是柄“双刃剑”,隐性采访因为涉及到采访手段的非常性和对隐私与秘密的接触,实施…  相似文献   

3.
重视新闻采访的非语言交流范建山人与外界交换信息,除语言交流外,非语言交流占了很大比重.非语言交流是人们在语言思维基础上,深刻感受事物、认识世界、理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研究一下这一交流形式很有必要。所谓非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交流之外人...  相似文献   

4.
新闻暗访(或称隐蔽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尚无准确的法律界定。用新闻学者的语言来说,新闻暗访就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简单地说,新闻暗访,就是新闻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的一种采访方法,这是同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暗察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采访的人和事,就必须随机应变,采取新闻…  相似文献   

5.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往往是接触新闻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一条新闻便是从记者对于当事人的采访和后续的稿件撰写、传播中为大众所知的。新闻记者便是忠实的代表媒体向大众反映新闻事件的首要角色,其立场是否公正客观,影响着大众对于一条新闻的看法,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不但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素质,还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的第四编为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编,由第24章至第28章组成,分别论述了节目的采录、编导、播音、主持和合成。采访,是新闻记者迅速采集新闻的社会性职业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除一部分纯文字新闻外,广播电视采访需要用一定的手段采录音响和摄录图像,这种音像采访称为采录。广播电视的许多节目都需要采录,本书  相似文献   

9.
梁荣骁 《视听》2016,(1):112-1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闻媒体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公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最佳途径,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都离不开新闻。新闻记者主要是通过采访的方式来获得新闻信息,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具体的、更有质量的以及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信息,这也是一个作为新闻记者最起码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新闻媒体业的发展情况,尝试论述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以及语言艺术等各种手段进行新闻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实时讯息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新闻传递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新闻记者作为实时讯息传递的媒介,能够通过一定的采访技巧来获得信息以达到采访目的,使人们获得最及时、最具真实性的新闻内容。而采访作为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新闻记者顺利地完成信息获取的工作,并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通常来说,新闻采访的工作开展需要分为三个步骤:前期准备、过程提问以及记录总结。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采访技巧,并对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新闻工作者的思考以及对新闻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把新闻记者及相关工作者采集新闻材料、访问采访对象等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新闻记者自身独有的特点可以通过他的采访活动表现出来,新闻采访活动大大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时,为了获得真实的采访材料,需要使用采访技巧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与采访对象有效地沟通交流,以便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是被新闻记者广泛采用的一种采访形式,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流行开来后,至今仍在被广泛应用。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前,许多新闻记者都会用此手段采集大量素材并在随后集中推出,几乎年年引起轰动。这些年,这种手段虽然不再像民生新闻勃兴之初那样被作为收视率的“必杀技”在电视新闻节目天天采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对于每一个从事新闻行业的记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成熟的新闻记者,要具备熟练、精湛的采访能力,有助于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第一手的新闻事实资料、掌握新闻真相,为人民群众报道相关的新闻消息。良好的提问艺术是新闻记者在开始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的提问技巧、懂得察言观色、不冷场,并且善于透过新闻表面看到新闻事实的基本素质。因此,本文就来对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傅义洲 《新闻前哨》2012,(2):100-102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新闻思维方法是新闻记者在新闻采写、报道活动中所采用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完成报道任务的主观条件。新闻作品由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的,而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驱动下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贯穿在新闻采写全部过程。新闻记者如要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优秀新闻来,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新闻记者重视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记者用什么方法进行采访获得新闻的科学.现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要向公众传播新闻,首先得有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通过采访活动采集新闻.没有采访就没有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是现代新闻传播事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新闻采访学的目的,是根据新闻记者采访的实践,总结经验,认识新闻采访的规律,使它理论化、系统化.对于愿意献身于人民的新闻事业的青年和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学生,通过新闻采访学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和应用新闻采访学,成为善于进行新闻采访的新闻记者,这就是研究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在新闻学的领域,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这几门学科都是应用科学.新闻采访的理论不是来源于权威的本本,也不是来源于实验室的试管,而是来源于新闻记者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牧内节男著、傅宗正译的《新闻记者入门》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历任日本每日新闻社社会部记者,副部长、社论委员、社会部长和编辑局长等职。他的这一著作是日本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教材、日本新闻记者的必读书之一,共分《新闻记者入门》和《以创造新型的报纸为目标》两个部分。前部分是关于撰写新闻必须懂得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包括记者的素质、新闻敏感的锻炼、新闻采访和报道、新闻采访的原则及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