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以来,"语言"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的"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使话语分析、话语伦理、语言形态等成为当今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议题。从"语言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入手,在具体分析这场心理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发生动因基础上,展示了其内在的发生逻辑。并总结和反思了这场转向的影响和意义,揭示了当前理论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2.
吴淑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3):21-22,49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西方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难分难舍 :西方语言学萌芽于古希腊哲学 ,语言问题是在哲学范围内讨论的 ;1 9世纪语言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0世纪西方的哲学又开始了语言的转向 ( linguistic turn)。从语言学方面看 ,哲学思想对语言的影响既深刻又深远 :从古希腊时期起 ,哲学思想就对语言学产生着影响 ,尤其是哲学上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语言学家们以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为指导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语言 ,取得了语言学研究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乔小芮 《海外英语》2012,(4):237-23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重要的语言转向,开始从传统哲学转向语言学,形成了语言哲学的研究热潮。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之后他的学生塞尔对其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引起了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试图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观点,并探析其应用及发展的现状,以求更加深入地将其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称为是现代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主要体现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发展中,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轨迹开始并完成了这一转向。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转向语言学,以意义理论为核心,强调了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这种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虽然有不科学的方面,但它为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情态研究是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语言表达意义的很多方面,如语言使用者、语境以及语言内部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对英语情态意义与语言学研究的关系和西方语言学研究领域对情态性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从认知角度对英语语言的情态特征及意义研究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情态是长期以来语言学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之一。传统语法教学范畴中的情态仅限于情态动词及语言片段的理解,局限于分析语法,使学生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语法教学立足于篇章整体,强调情态意义的重要性,提倡动态的情态教学。论文从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提出如何在情态方面进行语法教学,弥补语法教学的不足,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情态教学开辟一条很好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0.
情态是当代西方语言学各领域的关注热点。传统语义学讨论了情态的基本定义、类型和表达形式等问题。语言类型学在跨语言的框架下概括情态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情态的语法化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聚焦于情态在语篇中的人际交互功能。认知语言学采用"力动态"和"力争控制"理论诠释情态语义。语用学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等角度探讨情态的语用功能,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情态话语的理解。本文回顾并梳理了情态在以上领域的代表性研究,以期对汉语情态和英语情态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兴起于20世纪初的西方语言哲学并未式微,它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第四转向)中得以不断发展,体认语言学(ECL)则是最好的例证。笔者曾从"学理"和"方法"这两个维度详述了为何将ECL视为西语哲之延续的原因,本文则继续沿其思路从"时间性、学科溯源、存在与思维、研究内容、对语言的态度、多元互动"等六个维度做进一步阐述,以证明ECL为西语哲在第四转向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试图涉足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某些领域时,我们不禁为这种哲学的庞杂体系与说法纷纭而感到困难重重。分析哲学给西方传统的思辨哲学带来了一个“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这种哲学的语言学投射就使得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受到了一次语言学的洗礼,从而使哲学家们把哲学放到了广泛的语言现象中来观察,并以语言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有时,人们很难弄清楚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哲学化了的语言学还是语言化了的哲学;在思  相似文献   

13.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认知情态作为研究对象,以密歇根大学学术口语语料库(MICASE)中的语料为研究载体。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学术口语语言中大量存在的认知情态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了认知情态的四大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模糊语言语用维度的关注,不仅是语言学内部的问题,也是语言哲学发展的一个映射。在语言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于语言模糊性的态度呈现出从否定到接受并肯定其合理性的态势。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肯定了日常语言中歧义、含混和混乱等现象存在的合理性。舍奈尔(Channell 2000)对于模糊语言的态度及所采用的研究维度都符合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生成并发展起来的,情态从逻辑学进入语言学之后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重要而复杂的范畴,通过对情态以及语境概念的界定,阐述情态动词的特征、语境的分类及相关研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在情态动词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英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语言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语言"也成为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此基础上,当前的话语心理学及心理学语言形态等问题成为心理学语言转向的集中体现。心理学的语言转向的意义在于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问题"也将成为心理学研究自身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情态历来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和重点对象。俄语语言学家大体上存在一种共同的认识,即将其区分为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本文认为情态是说话人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凡言语必有态度,比如主观态度,客观态度,它们往往贯穿于语篇始终。[1]因此,将语句中十分重要的两种语言现象结合起来,以动词不定式句的语义特征和句型特点为着眼点,详细地分析其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