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为探究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和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对6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信息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辅助学业与上传下载、信息查询、网络教育呈显著正相关;便利生活与上传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呈显著正相关;表达情感与电子信箱和聊天的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确认自我与上网时间及聊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结论为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行为是大学生与网络交织的产物,烙下了网络与时代的深深印痕。它既具有人类社会行为的共性,又与线下现实行为有显著差异。网络监管技术和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不良舆论氛围、意识形态交锋、网络垃圾泛滥、网络游戏暴力内容等外烁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发生。化解大学生网络行为所面临的困境,其约束力不应只源于外烁力量的控制,更应是网络行为的自觉内塑,即增强其网络道德认知,发展其网络道德情感,建立其网络道德意志,培育其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是我们不得不予以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色情、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沉迷于网上的海量信息等。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一应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二应推动网络心育与传统心育模式的结合,三应着力培植针对大学生的支持系统,四应提升高校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电脑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场革命中,大学生成为了最易受到网络冲击的群体之一.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大学生上网行为为题,对大学生网络寻呼工具的个数、网络游戏的参与情况、网络互助行为或攻击行为的表现等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对这些上网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预防大学生发展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高校49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人际疏离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性别差异;网络游戏偏好、人际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得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交往偏好及社会孤立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网络游戏偏好、交往偏好、人际疏离感密切相关。为大学生创设团体深层交往的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将会有效预防或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普遍行为,而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日趋凸显.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表现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对策、措施,对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网络游戏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网络游戏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以期在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出发,对之进行了心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这一概念进行追溯,挖掘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从虚拟社会、现实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五个维度探究其产生的根源,分析原因,最终提出矫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逐渐进入大学生的生活甚至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按心理动因大致可分为补偿型、迷失型、自我挑战型和获得归属感型。应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并积极面对其负面影响,逐步规避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观念呈现理解、宽容和克制等特征,基于社交网络而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为也呈现发展趋势。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随着生理发育日趋成熟,也在经历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冲突和矛盾如果没有解决好,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心理障碍。因此,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角度出发,探讨了有关大学生游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及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游戏大学生消费者为研究样本,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利用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对网络游戏大学生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网游开发高和运营高应基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定位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推广策略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带来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成瘾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风险防控的立法存在不足,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发生异化,主流媒体存在对于网络游戏的污名化倾向,学校和家庭缺乏网络素养教育。为此应加快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完善游戏实名注册制度,建构网络游戏的中国话语,推行闭环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非理性行为的管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群体性爱国行为的影响,其次探寻大学生网络群体性爱国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探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爱国行为的教育引领路径。在尊重社会多维价值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一维的网络群体性爱国行为教育导向,为破解高校德育工作难题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积极行为,本能论、习得论和情感论对其动机提供了三种理论解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特征。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是当今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了指标权重.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用于测评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价,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依据,具有积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专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专业能力的关系模型,并以在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年级学生为调查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行为偏好包括5个维度,专业能力包括4个维度,其中网络游戏偏好和休闲娱乐偏好是专业能力的危险因素,而网络技术偏好、商务经营偏好和信息获取偏好是专业能力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大量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照行为的规律及发展历程,以网络文明素养、网络行为准备、网络行为过程、网络行为结果等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包含15个二级指标共48道题项的大学生网络行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大学生中展开初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信度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构建大学生网络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我反省机制,预防和减少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同时,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层面上展开的各种行为与现实中相比具有许多基于互联网文化的独有特质,从中能够反映出互联网用户的心理运作过程。大学生作为对互联网接受度最高的群体之一,其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行为占据了相当程度的比重,而对其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展开的研究也日渐成为了教育研究指导的重要一环。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背后的动机,以期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发的教学策略思考带来新的探索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欣 《教育探索》2008,(5):116-117
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其心理造成了许多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了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强迫心理;引发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偏差与道德失范。应该加强网络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步入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