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化寺是元氏县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寺院。开化寺兴盛于金元,这一时期寺院多次修缮,存留石刻众多。这些石刻清楚记载了寺院的历史沿革、建筑维修记录以及整体的空间布局。元代开化寺以山门、佛殿、法堂、丈室为中轴线,“宗派之院”分列左右,寺院布局规整,生活服务设施完备,为探讨汉传佛教寺院金元时期空间布局的特征和演变提供了详实而精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龙门石窟现存的北魏佛教建筑进行系统分析,对其雕刻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庑殿式和歇山式以及各种形式的石塔、门柱和龛柱等北魏式样,阐明北魏时期的中原建筑是在传统固有建筑艺术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一定的外来因素,创造出中国特有的建筑样式,从中可见中原地区北魏时期真正的佛教建筑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原以来,中国的文人土大夫有信佛崇佛佞佛的,也有贬佛抑佛灭佛的。所谓贬佛就是站在儒家或道教的立场上认为佛教不如儒或道;所谓抑怫就是主张限制僧尼数量和寺院经济的力量,不让其任意扩张;所谓灭佛就是主张完全干净彻底地消灭佛教于中国,即杀僧尼或勒令僧尼还俗、焚毁佛经寺庙及佛教偶像、没收寺院田产钱财、禁止供养佛舍利等。文人士大夫的灭佛、贬佛、抑佛言论自汉末以来,史不绝书,他们提出了种种灭佛、贬佛、抑佛的理论根据。面对这种挑战,信奉佛教的文人士大夫们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提出了种种护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振头关帝庙道观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二进的院落形式,现存有结义殿、帝君阁、山门、木牌坊四座标志性建筑。从道观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方面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与道教思想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李欣 《保山师专学报》2011,30(6):99-103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佛教渗透于缅甸文化的各个领域,寺院文化就是这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寺院教育、寺院文学、寺院建筑、寺院礼俗等方面对缅甸寺院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性质意义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安徽中部丘陵地区合肥六家畈镇生土建筑为出发点,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营建技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对合肥地区六家畈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探析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以期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适宜地区和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再利用传统地域性生土建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塔的由来     
塔是佛教建筑的一种,起源于印度,梵语转译为率诸婆(萃渚波),或称作宝塔,也称作浮图、浮屠。它的本义是坟墓,是佛教收藏舍利(佛骨、佛牙和佛发)的地方。中国有塔之始大约在公元5世纪初。风格具有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台阁与印度率诸婆相结合的特色,一般塔上有金顶,檐有飞角,上挂风铃,每当风铃和鸣,铿铮之声不绝于耳。造型构思精巧,生动多姿。如公元5世纪时洛阳永宁寺塔、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塔,公元6世纪苏州报恩寺的白寺塔等。到了唐代,建筑风格有创新,造型各异,雄伟壮丽。有六角形、八角形、梭形、十二边形、圆形、十字…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因袭印度佛雕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雕塑艺术的新鲜血液,融合为中国式的佛教雕塑艺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族化和世俗化为特点的中国雕塑艺术,这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9.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10.
三、建筑 西夏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从地面留存的佛塔建筑及地下发掘的遗址建筑构件的艺术风格来看,既有按佛教仪轨建造的佛塔,又有按中国木架结构传统建筑琉璃砖瓦装饰的亭台楼阁.从莫高窟第400窟《药师经变》、榆林窟《宫阙图》等画面,可看出西夏官式建筑中宫殿建筑有正殿、左右配殿、回廊、角楼等建筑群,庙宇建筑有佛殿、佛塔等,署第建筑中有多进院落的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从形态学角度出发,在福州特殊的文化背景、地域性特征基础上,解析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平面形式、空间组织形态、围合方式等的特点;指出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九个单元要素特点及独具地域特色的群体空间布局方式,为现代建筑继承传统民居院落特征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西州回鹘时期石窟寺院的功能分区、连通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等考古遗迹,探讨了此期石窟寺院的多院制形制布局、不同院落的仪式程序和各院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尝试将石窟寺院遗址视作一处聚落单元,从寺院空间与功能的视角对其整体运作机制进行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宁 《考试周刊》2008,(6):150-152
佛教寺院,佛教石窟和其它佛教艺术品,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也应运而生,保存至今的佛教遗存和遗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而佛教石窟在佛教遗迹中,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丰富的遗存,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出现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旅游魅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儒、道从排斥、斗争到融合从而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构成了以儒家为主干,佛、道为两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佛教雕塑的艺术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因袭印度佛雕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雕塑艺术的新鲜血液,融合为中国式的佛教雕塑艺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族化和世俗化为特点的中国雕塑艺术,这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6.
柬埔寨以释迦牟尼诞生日为纪元,每年佛历五月,公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为新年。新年期间各寺院都挂起佛教的五色旗帜和白色的鳄鱼像旗帜,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到寺院朝拜,并在长老指点下在寺院周围筑起五个或七个沙丘,预祝五谷满仓。  相似文献   

17.
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起源流传和印度与中土八相成道图像遗例在选题与风格的差距。其次讨论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的选题与风格,从而追溯此图像所蕴含的印度笈多、波罗风格以及吐蕃、中土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所知,文献记载的雀离佛寺有三处:一处位于古代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处位于新疆库车的苏巴什遗址,还有一处位于北齐的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三个不同的地方都存在名为"雀离"的佛教遗迹,笔者希望能以此作为线索,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从建筑形制和布局出发,通过对这三个佛教寺院进行初步比较,进而讨论早期的佛教寺院自西向东的大致演变模式,主要表现在塔形制的转变以及寺院布局的演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教法昌明的唐代,高度发达的佛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佛教寺院为争取民众的更多支持,日趋世俗化,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下,以佛寺为主要背景和空间场景,真切生动地反映当时寺院状况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可称为寺院小说,或者寺院故事.这些小说体现了宗教性与世俗性交织的文化特点,其中以士女遇合、鬼怪夜话、道徒显术等几种类型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南岳衡山的宗教寺庙建筑数目十分惊人。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型:原始宗教的祠庙、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以及南岳寺庙建筑的次生形式——书院和牌坊。南岳寺庙建筑是随着佛道二教的传入南岳而兴起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唐代是rr4:盛时期,清代则达到了巅峰。南岳寺庙建筑的格局是以半山亭为等腰线、以登祝融峰山路为中轴线而形成的。建制典型、规格高贵、选址幽深、分布广阔、造型各异、石墙铁瓦、佛道同寺、寺庙园林是南岳寺庙建筑的鲜明特点和独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