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美学精神上简析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创新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的特有的一种艺术观念,即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历来被人们推为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谈论我国的书法艺术,就不能不谈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是我国百花园中一株独特而不寻常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表达形式,以点线为表现手段,运用对立统一、均衡调和、参差变化等美学原则,透过一定的“章法”,来表达和增强书法的美感与艺术魅力。所以,书法艺术的章法美,是构成书法美学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禅宗和书法关系的研究,一般从禅宗和书法的相互影响去切入。本文尝试从另外一种角度,即禅宗美学的特质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去研究。禅宗美学主要有四个特质:自由之美、空寂之美、圆融之美和顿悟之美,而这些在书法(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的理路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6.
本是以断代研究的方式,对汉晋南朝书法评论语辞进行的美学分析。通过对汉晋南朝书法献的爬梳整理、考释分析,认为“形势”与书法艺术的生命状态关系至密。书法艺术的生命之美通过形式美来呈现。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发现与赏悦,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对书法艺术的强烈渗透。  相似文献   

7.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是第一部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的书法艺术理论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冲和为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命题,建立了全新的艺术审美风尚,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是一种象征中国文化的艺术门类,而草书艺术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样式.它兴起于汉代,确立于魏晋,成熟于唐代,具有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草书的成熟是书法由实用转化为艺术的标志,具有外形美、意境美等多种审美特点,它通过以汉字形态为表征的高度抽象的线形审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和源远流长的艺术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人品评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这一说法不仅告诉后人:欣赏评析一件书法作品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而且还告诉人们:书法艺术的美和美学领域里的其它艺术形态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书法艺术发展到了宋代,人们对意的崇尚便成了这一时期美学思潮的主流,而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正是这股主流的鼓手和旗帜.本文仅想从米芾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及其《苕溪诗贴》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两方面尝试论说.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决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具体表现为:线条姿态美、运笔节奏美、形体组合美、章法气势美、内容情感美、心灵意境美。总之,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艺术形式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艺术形式美的教育来分析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教育观念,其中通过伴奏的形式表现与形式关系分别说明形式美的特征和规律,并且突出了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的价值.认为音乐中的形式美教育观是客观认识的思维方法,是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只有把科学的思维教育与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发展观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潮骚》是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家将希腊艺术美与日本古典艺术美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中粗犷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和谐的民风民情,神圣纯洁的爱情,肉体与理性统一的青年男性美,以及富于青春活力的老年形象,均表现出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形成了这部小说轻松明朗的艺术格调,从而实现了三岛所追求的艺术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唯一媒介。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形象美、情感美、朦胧美和音乐美,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王国维“古雅说”的研究中,传统的看法是以“古雅”为“风格”“技巧”“功力”或“艺术形式美”作为“古雅”的主要内涵,这些观念并不能反映“古雅”的本质,“古雅”是指以艺术符号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人在符合创造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审美内涵的一种审美范畴。“古雅”说揭示了艺术活动的符号性质,县有重要的美学意义。阐释王国维“古雅”说的独特观念,使它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意义,这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意蕴无穷的语言文字美,精辟分析情景交融的作品意境美,注重鉴赏色彩纷呈的文章结构美,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 ,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 ,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 ,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残缺美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从美学角度来看,残缺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有强大的孕育美的生命力.从残缺美的技巧层面、情感层面和艺境层面,可以分析其巧拙相参、悲欣交集、虚实相生的美学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残缺之美在笔墨有无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从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着手,可以进一步发掘残缺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