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大学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辟地揭示了我国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全面培养大...  相似文献   

2.
章解析了师专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认为在师专数学教育专业开设《数学史》课程既是解决目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水平欠缺的补救措施,也是提高未来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从培养师专学生科学素质和人素养等方面阐释了师专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开设《数学史》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化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归根结蒂取决于现代化人的自身素质.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提高民众素质的问题,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与此相适应,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应该是以发展和提高人的良好素质为宗旨,研究相应的教育内容,措施和方法.我在《教育研究》1988年第6期上发表了《论素质》一文,此后收到一些同志来信求答和赐教,《教育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也转载了拙文.《教育理论和实践》1989年第1期又刊登了洪宝书同志与我《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布卢姆将情感分为两个大类: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品德素质对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的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这就说明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6.
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教育人的人,只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备法律素质的学生。《教育法学》是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育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教能力的主要课程,改革《教育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八五”期间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课题组承担的《北京市小学素质教育“九五”纲要》课题的文献研究之一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迅速性,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频繁性,都要求人们要有更好的素质基础。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了突出基本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何浩明、钟晨《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天津教育》1995.3),而且很多学者对人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小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和原因的分析,笔者在此谈点浅显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滕衍平 《广西教育》2013,(44):36-37,54
据《中国青年报)(2010.09.28)报道:“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其中原因,不乏科普读物的稀缺和教育的失职。实际上,许多科普类课文散见于各个版本的教材,如《我是什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石头书》《神奇的克隆》《航天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海洋——21世纪的希望》《人类的“老师”》等,多以说明文文体或童话体的形式出现。这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概况和科技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又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目前,在科普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关系到数学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和落实《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是教师一项重要任务。一、《标准》内容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应该是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等良好的素质。《标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富有时代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标准》的根本宗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它改变了过去把数学教育定位在以学科知识为本的观点,直接指向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指向关注人的…  相似文献   

11.
孙霄兵在《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应当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1)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在党和政府都把追求法治作为重要目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也要思考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如何培养人,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在任何社会中,人的素质都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谭细龙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00-101
师范大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教育人的人,加强法制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只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备法律素质的学生。《教育法学》是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教能力的主要课程,改革《教育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对于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法律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集理学教育思想之大成,在《近思录》中提出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明礼自慎的教师素质是《近思录》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教育现状,进一步探析《近思录》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坚持个性化教育、重视涵养教师素质,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迈向学习社会的基础 当前世界是社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社会。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要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导引人们应变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自1970年以后,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迈向学习社会成为主导性的教育思潮。 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社会和教育的政策。在我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研究》2006,(1):31-31
近日,哈尔滨市制定了《哈尔滨市职工素质工程五年规划》,要求企业将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划人“劳动保险”项下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在实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安静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郭玉环从教33年来,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折服的业绩。她师德高尚,心胸开阔,为人坦诚,清正廉洁,工作雷厉风行,办事公道。了解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视事业为生命,以教育为天职的人”。郭校长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才能,先后有《新时期校长的素质》、《规范管理体制,实施开放教育》和《创新学习呼唤高素质教师》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先后荣获全国学习指导实验先进个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抗洪先…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幼儿园素质教育费广洪一、幼儿园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将人的素质提到了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的高度。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  相似文献   

18.
余力 《宁夏教育》2006,(10):I0001-I0001
9月18日,自治区教育厅在银川召开宁夏教育通联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全面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自治区有关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如何进一步宣传新的《义务教育法》,全面扎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如何配合教育厅中心工作,进一步办好《宁夏教育》,促进宁夏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义康,副厅长安纯人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性、动因性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创新教育理念,对《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