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  相似文献   

2.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 ,没有娓娓动听的讲述 ,没有热热闹闹的一问一答 ,而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读书思考 ,让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于老师以“读”为主线的教学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目标的明确性。从整体看 ,于老师为每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大的目标 ,这个大目标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 :自能读书。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说 :“阅读课是阅读训练课 ,所谓阅读训练 ,主要就是读书。”从部分看 ,每个读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一读旨在疏通课文 ,感知内容 ;二读旨在巩固…  相似文献   

3.
在于永正老师的课上,没有你来我往的频繁问答,没有逐字逐句的烦琐分析,没有对课文内容的机械支解,有的是书声朗朗,静思默写。这样抓住语文课的本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于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两节课可分四大板块。第一,充分地读书,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于老师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在课堂上,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得津津有味。于老师自己也说:“我最大的本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读出思想。”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一次比一次有深刻的体验,在读书中学会读书。第二,动情地写话,提高学生动笔写的能力。于老师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读出来的。支玉恒老师深谙此道,他把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阅读的两大功能,即理解、体会、感悟功能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支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读为媒,以读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下面撷取他在阅读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林冲棒打洪教头》。近两个小时的课,于老师花时间最多的就是读书,学生读,老师读,师生共读,课堂上读书声不绝于耳。老师引领着学生慢慢地读,充分地读,从容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老师引领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王玉明 《教育革新》2009,(12):59-60
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70%得益于课外阅读.于永正老师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就是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但当前的阅读现状是有四成的小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六成的中小学生除假期外.很少读课外书。从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的闯卷调查中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嘉责 《甘肃教育》2003,(11):13-14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课文分析,忽视读书指导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仍然充当着主角.大部分课堂时间被老师的提问、分析所占据,学生读的练习少之又少;有时,老师也会让学生读书,但仅仅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要求,学生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老师把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目标,仅指向找到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缺乏学生的读书感悟,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给一年级学生上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比比谁的小手巧"——戴红领巾比赛。孩子们跃跃欲试,场面十分热烈。当推选学生代表上台比赛时,情急之中,一个孩子把"老师"喊成了"妈妈"。看着孩子涨红的小脸,我不禁想起曾经读到的一个故事:有位教师回忆自己读一年级时,一次与老师谈话,不知不觉把"老师"喊成了"妈妈"。还有一次上讲台当"小老师"读生词,在还剩下几个词时自己想要小便,老师让他读完再去,结果尿了裤子。他把这两个错误都说成是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读书的热情,体会读书有益。2.乐于读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3.掌握读书的基本技能和正确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活动,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一本推荐给其他同学的书及推荐理由;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枚书签及作为奖励用的写有名人名言的书签若干。教学过程活动一:明辨是非,读好书师:听说同学们特别爱读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爱读书的新朋友,瞧,他是谁呀?(动画出示皮皮鲁)皮皮鲁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皮皮鲁很可爱、很勇敢,喜爱读…  相似文献   

10.
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  相似文献   

11.
开原市民主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步伐较快,构建并实施了“一二二”教学模式,即加强“一读”,突出“两写”,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民主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提出,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1.量要足。他们让教师牢记: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他们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2.面要宽。他…  相似文献   

12.
初夏的安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笔者有幸听了山西省教学能手徐巧红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贯穿一个“读”字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整节课徐老师共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伊始,徐老师利用课前谈话——老师有个礼物要送给大家(一篮玫瑰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机引导学生认识了“玫瑰”两个生字后,又告诉学生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小鹿和玫瑰花之间的故事。一篮玫瑰花,一个美妙的故事,学生读书的兴趣被…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李兆兴老师一直坚持“以读为本,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能读书的能力”这一原则。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已表达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摸到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请看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事。 生2:主要讲了大年夜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的事。  相似文献   

14.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虎根是我刊的老朋友,也是一位热心的读者。这次他谈的话题是关于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他呼吁减少学生的功课负担,家长和老师要支持、关心孩子们阅读课外的优秀图书。如果把读书只限于在课堂上读的几本书,这是对读书的误解。我想,这个话题有针对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对家长、老师都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揭丽 《广西教育》2010,(28):53-53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一高等法院前不久受理了一桩学生状告老师的案子。这名学生因为欺负同学,羞辱老师,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于2000年被校方开除。2001年他应该初中毕业,因此能否读书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但是该如何读,读什么,怎样才能“读”具匠心?且听听老师们的看法——雷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过去也曾强调语文课堂要以“读”为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读、读、读,往往就会形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有目的,如在课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普遍观点认为:应该多读多写。为此,自古及今,有不少写作名人就注意到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杜甫认为他的“下笔如有神”,是得益于他“诗书破万卷”。宋代苏轼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元代程端礼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也说过“读了再写,写了再读”。确实,多读书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读好书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能借鉴各种表达技巧方法,到作文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第三,能拓宽眼界,增长知识。这些都是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正因为读书对写作有这样许多好处,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强调要求学生多读,使学生以读书之“劳”换取写作之“逸”。写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强调多写,甚至每周有规定的写作篇数。老师们对读写训练如此重视,然而结果如何呢?绝大多数学生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仍然把作文视为畏途。我在高校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不少,虽然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但大多是平庸之作,而且应付式的居多,作文中的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文中句子中还留有空格,把不认识的字让老师给补上,更...  相似文献   

19.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在具体建议部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课外阅读真正实现"悦读",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读书目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教师和家长左一声、右一声地要求学生去阅读,但学生无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