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金融危机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蝴蝶效应”现象,提出了预警策略.结合船舶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考虑了金融危机下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用AHP法分析了引起船舶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警系统.对四家船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输出结果说明了指标约简与LM - BP法相结合,预警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都增强了.准确预测了近几年船舶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状况,这有助于防范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创新过程的管理具有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差距,通过改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应用Delphi法通过集成多个专家意见设置了评价指标集,运用AHP法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递阶图,引用Saaty 1—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了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引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建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模型。通过对三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评,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内外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及实践的总结分析和调研结果,提出一个由风险企业家、风险企业自身和外界市场环境因素三大要素所构成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设计构建一个具体的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AHP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及决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模糊AHP评价及立项决策问题。首先,针对现有层次分析法无法处理模糊信息的不足,将模糊数学的相关概念引入AHP中,用隶属度描述评价专家的判断结果,给出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随后,从风险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模糊AHP评价和立项决策模式选择三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模糊AHP评价及立项决策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进行说明;最后,通过一个实际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决策问题验证研究成果并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ANP-GRAP集成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的集成评价方法,构建了ANP-GRAP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风险信息采集—风险预警指标库构建—风险评估—预警警报发布为逻辑思路阐述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式。根据对人才流失风险的识别,从个体、组织、环境3个方面构建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最后,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确定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型,设计预警模型的构建步骤,进一步对风险等级及临界值进行设计和界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出发,深入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将技术创新过程与竞争情报预警相结合,得出技术竞争情报预警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预警模型,并围绕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3个方面展开论述。该模型弥补了风险预警中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的实践应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勇  赵莉  苏凤娇 《科研管理》2011,32(10):55-63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彼此关联相互耦合。本文首先分析了体现二者之间耦合关系的主要因素,开发了衡量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测度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评估模型,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商业转化能力和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二者之间耦合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成果保护能力仍有待提升。本研究为我国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加强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耦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吴宇玲 《科技通报》2019,35(5):111-114
为了克服当前系统在评估和预警光纤通信中的潜在风险时存在评估可靠性较低、误差较高以及响应时间较长的弊端,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光纤通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包括系统接口模块、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系统知识库管理模块的光纤通信风险预警系统框架,并分析和设计了框架中各个模块及其子模块功能,并采用符合性检查分析方法量化系统终端域、管道域和业务域的风险点,给出了光纤通信风险评估与预警业务流程;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值法评估光纤通信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实现了光纤通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具有评估可靠性较高、误差较低、响应时间较快的优点,有利于实现光纤通信风险实时评估和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1.
余方平  匡海波 《科研管理》2017,38(5):150-160
BDI指数的预测对于航运市场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地指导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周期、均值回复和跳跃特性的BDI指数O-U随机预测模型,主要创新点有:一是分析了BDI指数的周期、均值回复以及跳跃特性,将该三大特性纳入BDI指数随机预测模型,有效提升了BDI指数预测理论科学性。二是借助O-U随机过程,建立了基于周期、均值回复以及跳跃特性BDI指数预测模型,同时,利用Fourier级数函数估计周期参数,借助一阶自回归估计均值回复参数,以及Gamma分布和双指数分布来估计跳跃参数,解决了参数较多、估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三是采集2013年-2015年BDI指数日数据进行拟合,并借助蒙特卡罗方法对2016年上半年BDI指数开展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季度数据的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武  宋盼  解时宇 《科研管理》2015,36(5):55-64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测度的,而且全部是年度数据,存在如下缺点:动态性和时效性不足,指标宽泛,指标间的时序性缺乏,而且无预警功能,不能及时反映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强。本文从测度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视角出发,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合成指数构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季度数据测度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表明基于季度数据合成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可以及时、动态地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的景气状况,预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这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反馈、科技资源的配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关系探索性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创新与管理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均至关重要,如何实现两者有效匹配达到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从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丰田雷克萨斯在日本重新开展产品创新的过程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发现,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及推广的整个过程中,品牌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三项管理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并深入挖掘各自对产品创新不同阶段或对整体的作用机制,构建产品创新过程与管理创新三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降低原有制度体系下的高交易成本,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整体效率、增加社会效益。制度创新层级、创新范域和创新强度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评价模型,通过构建制度创新层级指数、创新范域指数、创新强度指数和创新综合指数对1994-2011年间171项网络文化产业制度进行量化实证分析发现:历经17年的积累,中国已逐步建立起网络文化产业制度体系,但"高数量"的背后缺乏"高质量",尤其是法律制度缺席;总体演化趋势呈现震荡式倒U型发展态势,2000年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顶峰,2002年、2006年和2009年掀起了21世纪以来制度创新的新高潮,2010年以来趋向平稳,表明产业发展日趋稳定。鉴于此,应加强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建立系统性、预见性的网络文化产业制度创新体系,借鉴"3C原则",建立多元主体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Nonaka 等提出的知识演化和创新的经典 SECI 模型虽然揭示了知识演化的过程,但难以解释诸多知识的同时演化现象和知识创新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微电子行业的知识演化过程和知识特性说明了传统 SECI 模型的局限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知识演化和创新的改进 SECI 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三维坐标系,阐述了知识演化和创新中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演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指出了改进 SECI 模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并对模型进行了知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知识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复杂现象,并根据改进模型提出了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俊娜  杨武 《科研管理》2011,32(6):1-10
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面的研究一直采取指标分析方法,但现有的测度缺乏具体的量化,对创新能力大小的测度难以用具体的量化强度进行表达,对创新能力各指标间的关系缺乏有机的匹配分析。本文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维模型(RPM三维模型),提出并界定了创新能力强度概念,建立了各维度能力强度测度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维度能力强度的匹配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了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的测度方法。并用此模型和测度方法,对深圳市数字电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区域科技创新状态的测度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测度的周期以年度数据为主,由此构建的科技创新指数缺乏动态性与时效性,而且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基于创新周期理论,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出发,以经过科技创新统计指标改革后的深圳市南山区的季度周期数据为基础,应用SW模型构建了一套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状态的景气指数。研究表明,应用SW模型构造的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具有动态、时效地反映不同区域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了系统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机制。系统创新中的资源配置包括了两个不同的过程——前瞻商业环境和塑造商业环境。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前瞻和塑造商业环境的机制是不同的。要实现系统创新,要求有相应的政策环境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从STI三维空间模型的视角研究了科技政策、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STI)三维互动关系,指出三者之间存在动态性、相对均衡性等特质;认为STI研究视角具有实践价值,即利于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实现整体转变;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于我国各地区通过特色产业区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梳理技术预测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系统总结韩国第五次技术预测工作中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对我国技术预测工作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