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首先将古诗词中出现的色彩词汇分为非修辞性色彩词与修辞性色彩词,然后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译诗“三关”论来探讨它们在英译中的处理。对于非修辞性色彩词,一般直译,但需注意色彩的变幻性和模糊性。而对于含特殊文化内涵的非修辞性色彩词,不应想当然地译为英语中相对应的色彩,而应采用意译,以求更忠实原文。还有一类词,虽本身不含特殊文化内涵,却也要采取意译,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原诗的意关、音美和形关。对于修辞性色彩词,作者分别从借代、双关、比喻这三个角度出发,阐明英译时应体现该修辞的手法,这样才能使译文保持原汁原味。此外,对于一些非修辞性色彩词,翻译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格,将使译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汉语不可译修辞格,如双关、歇后、镶字、析字和回文等,是汉语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它集中了汉语文化的精义,但在英译的过程中这些修辞格的奥妙之处通常难以传达到译文中去.对这些修辞格,译者有时候可弃其形而译其意;但更多时候译者都应采取一定的补偿手段,使译文读者领略到原文中的修辞美.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本文针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这一不可译性,提出了汉语拼音音译策略、音译兼意译策略及意译策略.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文本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确运用修辞手段,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英语中的修辞格在翻译中的不同处理进行探讨,为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去,可以采取直译、意译、归化以及数种译法并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旅游宣传片的字幕英译修辞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新修辞翻译观角度考察发现,当前旅游宣传片英译问题,主要存在于译文内容、英译策略、话语方式和美学手段四个方面。本文由此提出,旅游宣传片译文首先要体现出译者的修辞意识,其次要有具体的修辞对策才能进一步提升译文质量。笔者认为新修辞翻译理论对于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文化之一,其英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目前徽文化英译中词汇空缺、句法结构差异、缺乏对"美"的文化考量等现象,译者应采用增译及意译的方法翻译词汇,构建完整的句法结构,把握原文整体意象,以满足原文的修辞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在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对等现象,这些不对等现象体现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如何正确解决不可译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地趋同,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翻译不可译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创造法和意译法四种翻译策略,旨在克服不可译性对译文内容造成的影响,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9.
论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主要体现在语音、字形及语言修辞等方面;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文化词汇空缺、指称词语义文化冲突和语用意义冲突等方面.可译与不可译是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是将语言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作者心理等在内的宽泛的文本转换.本文提出当今翻译学应借鉴西方当代新修辞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加强修辞意识的培养,提高译者对译文受众、对译语修辞传统和译文话语修辞力量的理解与重视,强调以受众为中心,充分展现译文的修辞力量,以及受众对译文形式的认同感,并采取顺应源语文化的翻译方式影响受众,使其领略不同文化与语言的风采,最终将修辞的力量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