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法国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主要特征 ,即文学译介的时代性特征 ,文学译介的功利性目的 ,文学接受的本土化倾向 ,文学影响下的唯美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论文是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在80年代的译介和接受的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是与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文艺政策、本土创作现状密切相关。论文以翔实的资料,通过梳理西方现代派文学从“文革”后艰难地冲破禁区,到80年代大量地引进,总结了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的特征,并深入分析了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之间占匀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新疆当代文学的背景,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对艾特玛托夫在新疆少数尼旗文学中的译介、研究和影响情况进行梳理。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艾特玛托夫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接受情况及其文学影响,以及造成这种文学影响和接受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20多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迅速发展。译介和研究巴尔扎克等呈全景式、嵌入式和峰峦式特征。这一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是当今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适宜的文学接受环境所造成,是传播者及受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要求,也是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回归所必需,更是我国现实与《人间喜剧》的对接所铸就。  相似文献   

5.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后,外国文学在我国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翻译高潮.西方现代派作品乘风气之先被大量译介进来,其中以卡夫卡、福克纳和博尔赫斯等的影响为主,在此背景下国内一股新兴的先锋文学力量得以催生.通过分析新时期翻译文学在我国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探讨其对我国先锋文学的影响以及先锋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物《中国文学》(英文、法文版)退出历史舞台,折射出自身体制和海外文化市场的双重矛盾性。本文从个案入手剖析了影响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传播的诸要素之症结所在,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德格尔有关“存在”、“遮蔽状态”等概念来解读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研究。基于“创造性叛逆”的译介学研究揭示了受忠实翻译观影响而陷入“遮蔽状态”的存在者——翻译文学以及此在——翻译主体,探讨了翻译文学在文化语境下的产生、变迁、接受与影响,从理论上对翻译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翻译学奠定了以翻译文学为主体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周作人希腊文学译介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周作人译介策略的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周氏译介希腊文学与改造国民性之间的关系上,并以此为周作人的译介建构合-法I陛。周作人留日期间、五四前后、附逆前后、坐牢期间、解放后都曾译介希腊文学,不同时期周氏译介希腊文学的具体情状各不相同,终其一生的希腊情结显得格外复杂。  相似文献   

10.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是影响文学译本接受效果的关键因素,受到不同社会主体的综合影响。《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以英译现当代小说为中心》一书从社会翻译学视角出发,依托第一手翻译史料,翔实考察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英译本的发起、翻译和传播模式,横向对比分析各类模式的优劣之处。该书发现,译者惯习、资本竞争与场域态势综合影响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的运作,从“由谁发起+由谁出版”的运作机制切入,推导各行动者的独特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译介传播行动方略,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茅盾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和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对弱小民族文学大力译介和宣传,并试图将弱小民族文学译介合法化或圣化。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茅盾的文学习性、所处场域关系和采用的圣化方式进行考察,阐释茅盾为何在译介方面如此专注于弱小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翻译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我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热爱,通过对该小说进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原作的主题阐释、文学特征、译入国的接受环境和译者的主体性等因素在该小说的译介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认真考虑上述因素,才能保证翻译文学在译入国获得持久而强盛不衰的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5-78
本文从理论创新、模式运行、研究方法和指导意义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充分肯定了作者引入传播学理论对译介模式进行整合的全新探索,并结合莫言作品英译的个案对"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力求证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莫言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使该书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理论新探》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书首次将译介学纳入翻译学范畴的文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其突出贡献表现在:分层次界定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的新概念;确立了翻译研究中的译介学范畴;阐释了翻译研究的译介学范式;分析了翻译视域下的译介学传输路径;明确了传统文学翻译研究的当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翻译学、译介学及翻译文学学科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这除了得益于我国翻译及翻译理论传统的丰厚积累,还靠了像谢天振教授这样的一批翻译理论家的努力。谢天振教授从比较文学切入翻译研究,论述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响亮提出并有力阐述了“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提出了翻译文学史编写的有关理论主张,逐步系统地建构了译介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拜伦热”主要受到政治功利性意图影响,这一意图较多地掩盖了拜伦诗歌译介中的文学想象。在其译介中,梁启超注意了诗歌感染力、语言译换、精神传达等;马君武注重了诗歌形式、节奏和自我情感映射等;苏曼殊突出了个性抒写、诗歌韵律、意象、审美等本体性的文学特质。这些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与多种因素关联,在新文学发展脉络中有着隐含性的前奏意义。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这里的文学性想象还不够丰富,但已包含着对文学本体性和自主性的诉求等新质。  相似文献   

18.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经典译介事业的兴衰,决定于是否具备体系性和体制性的文化战略自觉。文学经典的译介不仅仅是经典作品文本本身的翻译,还是一个具有“经学”外延结构的体系性译介工程,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获得体制性的有力支持,只有翻译的学科化才能保证文学经典译介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内的常态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球化的形成、全球化时代文学的特征和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选择,作了前瞻性的思考,对诸如电子文化的崛起、技术美学的发展、文学写作和文学接受的全球化、文学观念的泛化、文学批 的智能化和媒体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