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白菜     
莫言 《档案天地》2008,(3):60-61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相似文献   

2.
卖白菜     
莫言 《出版参考》2007,(14):20-21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躺在妈妈的怀里,望着妈妈那双笑眯眯的大眼睛,恬静地享受着母爱的温存。 在妈妈慈爱的目光的照拂下,我逐渐长大。可妈妈仍旧用那样的眼光看着我,仿佛我永远是个躺在摇篮里的孩子。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总是看着我吃早饭,给我准备好书包和自行车,看我骑上车子消失在街头…… 升入中学,妈妈的目光变了,她老是指责我在学习上的草率和马虎,她的目光是那么苛贵;不肯饶人!妈妈,你变了吗?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前几天的物理测验,我考糟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母亲跟前准备挨训。出乎意料,妈妈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4.
老母脚髁骨折拆除石膏后的那天晚上。我萌发了为她洗脚的愿望。我把一脸盆热水放在床前地面上,水稍微烫一点。便用双手轻轻地将水撩在母亲脚面上。我头一次真真切切地看清了母亲缠足多年后的一双小脚,脚的前部尖尖的。除了脚拇指外,其余四指向脚心弯曲,紧贴前脚掌。长年累月地走路与劳作.四指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待手可入水时。我让母亲把双脚埋入热水中,先替她洗去脚髁、脚面上的浮泥,又用指甲挖着母亲脚底的老茧。此刻,我头脑中出现了母亲年轻时背着我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情景。那个时候,母亲的一双小脚灵活地跳跃在田埂沟渠间.我伏在她的后背上.我的身子也是一起一伏的。我记得,母亲的后背就是我童年时的摇篮,我是在母亲似如摇篮的后背上长大的。还有一次清晰的记忆,母亲与邻家几个小媳妇大姑娘坐在我家堂屋前的石榴树下。火红的石榴花缀满枝头,她们下石榴花染腮涂唇,然后又染红了指甲,我记得那时母亲青春的脸庞像石榴花般艳丽。如今,母亲已经衰老。缕缕银丝取代了满头乌黑的秀发,脸上细密的皱纹如古树的年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有那一对美丽的眼睛,至今还闪烁着些许光芒,我从光芒中读出了母爱。领悟到了感恩。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欣赏母亲明亮的双眸时.那双眼睛变得扑朔迷离.眼角处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5.
无痕山林     
离别大山之际,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中传递着一棵象征着地球母亲的大白菜。我们每个人都在检讨自己过去做过的不环保的事情,然后撕去一瓣白菜叶。一圈过后,只剩下伤痕累累的白菜芯,郑廷斌说,这就是地球母亲目前触目惊心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6.
当我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轨迹时.从当初的一个艺术学校的小舞者.到京剧院的门徒.再到影视演员.直到现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似乎我的一生要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是艺术.让我品尝到人生的丰富:让我深切体味到人生的百况。在其中.当节目主持人的经历.让我时而为之倾心,时而为之神伤,时而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7.
许丽卡 《出版参考》2010,(11):37-37
母亲没什么文化,小学只念到三年级.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8.
辛菱  王毅 《大观周刊》2006,(47):114-115
出差去外地沿途的风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却在吸引着他人的眼光。事受美妙风景的同时.我沉醉在别人欣赏我的目光中。包包随风衣起舞.心情也随之起飞。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站台     
陈敏 《湖北档案》2011,(11):36-36
跟所有母亲一样,每次我从这个遥远的城市回到老家.母亲都特别忙碌,忙着做我喜欢吃的菜.忙着打点我换季的衣裳……而我在家短暂的日子。都被踩在走亲访友的脚步中,很少顾及忙碌而疲惫的母亲。回城的日子一到.我才会深切地体会出父母的牵挂和担忧。父亲的老爷车载着我的行李,母亲手提大包小包.而我则两手空空地走在他们中间。听着父亲时不时...  相似文献   

10.
从莫斯科开往远东的列车上,一位男子倚窗而坐,凝神的目光望着窗外西伯利亚的茫茫原野.在他略显压抑而疲惫的神情下,心中翻卷着好似万马奔腾般的思绪.上海、莫斯科……莫斯科、上海……这两座城市,不断交替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思绪如无际的海洋,时而激浪翻卷,时而平缓如涌……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很喜欢贵刊来图求解栏目。这是我去年在王府井拍的一张照片,那天,我来到王府井教学广场时,一个正在给广场鸽喂食的孩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和煦的阳光下,白色的鸽子,时而踱着方步游戏于人群中享受着游人抛给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13.
我家有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那就是我爸爸和妈妈在暑假里的新照。 看,我妈妈多漂亮啊!浓浓的眉毛又黑又长,弯弯的像月牙,粉红色的脸,红红的嘴唇,挽着高高的发譬,穿着纯白色的婚纱,她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显得是那样安详。再看看爸爸,身穿合体的白色西眼,系着鲜红的领带,他握着妈妈的手,紧挨着妈妈站着,睑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每当我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照相那一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照相馆。爸爸和妈妈开始化妆了。我呢?当时高兴得东跑跑、西跳跳,时而帮着妈妈拿胭脂盒,时而帮着爸爸系领带,时而回答他们提…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6,(8):38-38
坦白地说.我最幸福.也是最悲惨的时刻来到了——我在欣喜地等候着我的第一个孩子的出世.然而与此同时,我那往日精力充沛、热情开朗的母亲却在与脑肿瘤病痛的斗争中渐渐失利。  相似文献   

15.
寒冬,手炉、热茶的陪伴下,我慢悠悠地读完了秀州书局掌门人范笑我先生的《笑我贩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2月版)及其续编《笑我贩书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一印象是有趣、有胆、有见、有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而抚掌称快,时而掩口窃笑,时而高声朗读,时而皱眉轻啧,但还是禁不住开始对人文秀州嘉兴心驰而神往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我的阅读兴趣和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对那些长篇文学作品.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很少有兴趣完整阅读或从头到尾啃下来.至多读读前言.看看后记和翻翻目录而已。然而,廖永亮同志日前将他的一本35万字的学术新著《消息写作创新》(新华出版社2004年8月版)送给我,我不仅能够耐心地读下去.而且越读兴致越浓.时而产生共鸣.时而引发沉思,真有点读了这节欲读下节的的感觉。概括起来说.该书有如下两个特点犹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难忘母亲     
“您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您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每当听到彭丽媛这首《白发亲娘》的歌曲时,我心中便油然而升起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的回味。1976年3月6日的黄昏,在我参军即将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一向性格坚强的母亲哭泣着,用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不时地冲掉我的衣角,正正我的军帽,然后,默默地用满含嘱托的目光送儿上路了。参军之后,也许归途无期,也许路途更远,虽不曾许下什么诺言,但我知道我的音讯将夜夜走进母亲的梦乡,我的运行,将会踩疼母亲的思念。我参军后的第二年,患儿心切的母亲第一次来部队看我。一天…  相似文献   

18.
桑影     
春天随着被收割的庄稼隐退了.五月带着干燥,把田野里的水分蒸发得只剩下一些浓缩的绿草,让村庄外面的野地里,连蝴蝶也懒得飞起来。五月,我的目光含着热气,等待着天上的云朵。早点来遮住圆成火球的太阳,好让庄稼早些种到地里去.这样,村庄也会宁静下来,庄稼也有了使命,憋足了劲,往着高处生长,往着丰收生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梅子 《湖北档案》2009,(4):36-36
那年。当我在小学读书时.正赶上3年自然灾害。我们村里好多同学都缀学回家找野菜、挖树根填饱肚子。我也准备退学。哭着对母亲说:“我肚子饿。”母亲说:“孩子.忍着点吧.妈会想办法不让你饿肚子的.啊!”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手     
母亲有病了,我陪她看病。检查、开药,一切在我看来是那样的陌生。到了打吊瓶的时候,母亲伸出手,医生说:“你的血管很暴露,很好扎针!”母亲笑了,我转过身,当目光落在母亲的手上时,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当年那双灵巧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