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衡 《出版参考》2011,(7):10-10
近日翻看四十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院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都是同曾祖父的兄弟。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林育南生于1907年,是林彪三伯父林协甫的儿子,比林彪大9岁。三人的祖父是亲兄弟。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篇题为《毛泽东为何重林彪轻刘伯承》(以下简称为“重林轻刘”)的章。读后,我深感困惑不解。作为一位历史工作,我想把我所了解到的一点历史情况介绍一下,让人们多知道一些事实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4.
巧妙利用新闻媒体,发布虚假的消息,掩盖自己一方的真实意图和高级将领的行止,以迷惑敌方,这在战争史上是不乏其例的。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的决战中,亲自授意发布的一条“消息”,至今仍为军事史家所称道。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11月8日,毛泽东命令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11月对日,毛泽东电令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详细指示大军入关的路线和应注意的事宜,并授意:“如林罗刘决定先走,则携带轻便指挥机构先行,并于走后一星期左右在沈阳报上发表一条林尚在沈阳的新闻,并经新华社广播。”根据毛泽东的电示,林彪于…  相似文献   

5.
林白水(1874—192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在25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先后创办10种报刊,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作出过贡献。闽南名士少怀壮志林白水原名林獬。这个怪名字,是他父亲——祸建省闽侯县一个清朝官吏家庭的纨袴子弟——给起的。1874年初林白水出生后不久,父亲看见屋前飞檐上蹲着一头独角兽,民间称为“獬”。传说中獬能分别善恶,见恶人与善人相斗,总是冲上去用角顶恶人。父亲心弦一动,就给婴儿取名为“獬”。父亲绝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中跳出来的“獬”字,  相似文献   

6.
近读几篇人物专访,受益之余,发现其中有如下疏漏: “告诉我们:长江1970年冬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新闻知识》1990年第10期《沿着长江的足迹——访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四人帮”的结成是在1973年党的“十大”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以后的事。在此以前尚无这种特定含义的“四人帮”,故1970年范长江之死,应称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致死,不宜提“四人帮”。“张学良卫队团团长孙铭久”(同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西安事变纪实》(申伯纯著)一书中有“张的卫士营营长孙铭九”之说(p105、  相似文献   

7.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是现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一生资助孙中山革命。 年轻时他曾留学美国,最崇拜解放黑奴、拯救美国的林肯,于是便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爱琳”、“庆琳”和“美琳”。“琳”与“林”同音。1904年,宋爱琳陪父亲去拜访97岁的沈毓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他象个苦行僧“机智”、“敏捷”、“果断”、“刚毅”、“深刻”、“冷静”、“稳健”……用这些词形容林彪都不过分。但千万不能说“幽默的林彪”——尽管人们经常把“机智”和“幽默”联在一起。除了一位老人,别人都说从未听林彪讲过笑话。这位老人怕也只经历过一次。是秀水河子战斗后,到抚顺参加东北局会议,在饭馆吃过饭,不知兴从何来,林彪讲了一个笑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周总理,为了正确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林彪、“四人邦”的假左真右,对他们在各条战线扇动的极“左”思潮,进行了坚决地斗争。周总理对出版战线的极“左”思潮也进行了严肃地批判。仅在九届二中全会之后到林彪自我爆炸这一段时间,周总理就五次接见出版部门的代表,联系出版工作的实际,集中地批判了极“左”思潮,完整地准确地阐述了党对出版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恢复被林彪、“四人邦”糟踏得不成样子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15日,一个烟雨蒙蒙的春日,湖南广电平静悄然地完成了近十五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率领一支“电视湘军”在传媒领域打出一片天下的魏文彬,因荣升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而结束了他在湖南广电长达十五年的执政,“电视湘军”的帅印,从此移交紧随其后的欧阳常林。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12.
凌翔 《航空档案》2004,(7):42-44
1971年8月中旬,毛泽东主席开始了他的南方视察旅程。这次鬲方视察,主要是为召开中央九届三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为彻底解决林彪集团的问题“造舆论”,并向那些被林彪所蒙蔽和欺骗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打招呼”,使他们重新站到党的正确原则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院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都是同曾祖父的兄弟.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林育南生于1907年,是林彪三伯父林协甫的儿子,比林彪大9岁,三人的祖父是亲兄弟.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顶戴”竟成了子女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原本应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官员职位在这里被一些贪官子弟演绎成了发家致富的“顶戴”经济学。近年来,对这门“学问”学得“深”用得“好”的当属原河北省人大主任、省委书记程维高的儿子程慕阳、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的儿子李勃、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刘知炳的女儿刘芳、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女儿慕洋、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的儿子陈励生、原深圳市副市长王炬的女儿王涛、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儿子郑勤等人。这些现代“衙内”靠父辈是领导干部的特有资源,在父亲权力所及之地经商办…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法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乡下流浪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道,青年羞涩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6.
话说向阳湖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了林彪转送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这位军委副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意是,部队不但要搞军事。还要多业并举,并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亦武的革命化大学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长年为植树造林鼓与呼的我国新闻工作者,今年将在我国北方建造第一个“中国记者林”。这是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一项绿色工程。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王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记者林”活动从今年植树节开始,号召全国55万新闻从业人员每人捐种一颗树,提倡以单位名义种植本单位“记者林”。同时欢迎各界人士在“中国记者林”中捐种自己的树。这项活动以捐款方式植树,捐种一棵树5元钱,个人捐种一颗以上者,发“中国记者林”纪念卡一张,捐款100棵以上者,在种植地立捐种者名牌。我国将建造“中国记者林”  相似文献   

18.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7,(11):28-29
李:周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曾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过去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刚才,他又向您介绍了向阳湖的历史,有众多向阳湖文化名人,我也自然想到您父亲——广大读者所景仰的老舍先生。他是“文革”之初中国作家舍身殉难的第一人,当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如果没投太平湖,后来也会下放到向阳湖吧?  相似文献   

19.
熊瑶 《出版参考》2010,(7):24-24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越过六盘山主峰,在青石嘴与国民党何炷国骑兵军第七师十九团展开了一场激战。毛泽东果断地对林彪和左权说:“吃掉它!”林彪、左权遂指挥一纵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下山去,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即告大捷。毙敌200余人,俘敌近百人,缴获战马150多匹。由此装备了一个侦察连,红军开始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相似文献   

20.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77岁的中国富翁荣毅仁在一次没有竞争对手的选举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出生于我国的首户民族资本家荣出生于一个在中国近代工商界赫赫有名的贵族家庭。1916年5月1日,他落生在江南名城无锡。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新中国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毛泽东曾评价说,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兄弟的中兴在本世纪20年代,而其后的发展并不顺利。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