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邮局买了一张某青年报“周末”版,拿在手里感觉厚厚的,沉甸甸的,数数,共十六版。可看了内容,却象个棉花团,轻飘飘的没份量。 咱们先不厌其烦地算一笔帐,该报三、六、十一、十四版是整版的广告,另有十一个版下方四分之一的版面也是广告,这样合计在一起,有将近八个版的广告,也就是说,此期报纸有一半的版面被广告占去了。再看文章,头版上,一著名女影星的巨幅彩照,占去三分之二以上的版面,照片下部是大字号标题,另有一个括号里写着:文见四、五版。翻到该版,仍是那幅照片,只是此例缩小于一半左右,加标题,文字又占去三分之一版。细看文章内容,仅仅600多字,前400字是叙述某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汇报》最近发表的一篇专家论文,其中说:“中国有12亿人,目前每年图书销量约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人均销售量约为六十分之一。”这数字实在惊人。但完全不符合事实,太妄自菲薄了。人们当然要问,是怎样算出来的?销售量是按实物计算,还是按金额计算。看来是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一条新闻叫人既兴奋又感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中的外国人将上升到一个亿,按一般的1:20的师生比估算,届时将需要500万对外汉语教师,即使按目前的师生比算,至少也需10万人,而目前仅有大约6000人。  相似文献   

4.
许军 《军事记者》2004,(3):69-69
有人说,业余时间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对这么宝贵的时间,不认真开发利用岂不可惜?况且,时间不像钞票可存入银行,随时取用。它只能伴随人的生命不断逝去。为使这“生命的三分之一”不白白浪费,我给自己规定,每天的8小时以外写作一页手稿,将当日自己所见、所闻、所读、所想、所体验的新事物,或生活的轨迹、生命的感悟记录下来、表达出来,数十年  相似文献   

5.
《齐鲁开讲》节目由山东电视台着力打造,每周日晚上八点一刻“开讲”,时长约一个小时,目前是内地独家CALL IN节目、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根据近期的收视率调查报告,每周日晚上节目播出时,看电视的山东人当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收看《齐鲁开讲》,其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稳居第一。《齐鲁开讲》节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福建日报原总编辑黄种生在《说“缘”》一文中,引用过一个统计:“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照此说法,我与黄种生同志是挺有缘分的:我刚分到福建日报社,就跟他同住在一个院楼;后来在文艺处主编《生活窗》、《潮声》版,则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办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日本Internetcom和Inforplant股份公司就有关图书销售网络利用形态进行读者意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器和按需印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抗倾向,虽然不乏对崭新印刷技术和书籍形态充满兴趣的读者。调查对象以10~70岁日本网民读者300人为主体。其中10~20岁7%、20~30岁24%、30~40岁42%、40~50岁19%、50~607%、60以上1%。调查结果首先表明读者主要购书形式:86%读者回答“直接利用书店”;12%读者回答“直接利用亚马逊和其它网上书店”;1%读者回答“利用书店配送上门服务”;个别读者回答“利用24小时超市…  相似文献   

8.
“大观”一类的书,最忌“炒冷饭”,搞“汇编”。那种用剪刀、浆糊加上一个编排方案就算出来的“大观”,常常是平淡无味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国社会大观》(下称《大观》》),从定选题到定稿,历时三年多,作者达50余人,1991年3月初版,同年8月就印行了第二版,颇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就是不走“捷径”,  相似文献   

9.
李建凯 《视听界》2005,(2):56-59
假日电视的现实意义1999年国庆之后,我国开始实行长假制度,于是,各种假期以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以往“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休闲”的“三八生活模式”被完全打破。时至今日,有关长假期间做什么的问题,已有一些调查数据。明略市场策划有限公司2002年  相似文献   

10.
工作占去一个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大部分美好时光。的确,除去少数出生时嘴里即含着银汤匙的幸运儿,为了生存下去便要工作,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常识。“境由心生”,倘若有一良好心态,不仅仅将工作视作眼下谋生的手段和未来养老的保障,在平凡的体力脑力劳作中发掘意义或意趣、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05,(5):19-20
为了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以及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2005年被称之为“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年”。在描述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用来描述人的词都曾经被使用过:天才、圣人、诗人、梦想家、音乐家、世界救星、炸弹之你、调情浪子甚至骗子。一个人何以能集如此众多的角色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某刊物辑录一级“奇闻”,说某国一个气功爱好者,“被放入一座3米深的坑里,然后用土填平,埋了100个小时后,又从深坑里爬出来并向人们招手致意”;又称一位气功大师,埋在地下20年后,人们根据他的“遗嘱”将他从地里挖出来,他居然跟20年前一样地活着。稍有科学常识的人便知道,且不说人体埋在地下不知要负多重的泥土挤压,即使不是被埋在地下,人完全绝食(也不输液)后,能活一两个月就是“奇迹”,断水则难活10余天,断绝空气更是要不了多久就会窒息而死。上述气功“爱好者”也好,“大师”也罢,就算他们除了人体凡胎之外,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娃娃脸的咖啡匙,长鼻子先生书签,爱唱歌的柠檬榨汁器,能哈哈大笑的化妆盒。这些设计独特的家居用品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还给承受着巨大压力的都市人带来慰藉和快乐。河南女孩赵雪,就是靠出售这些“开心商品”发了财。从产生创业灵感到拥有一个20多人的“情趣公司”,从一个普通白领到资产达百万的年轻富姐,跑完这段距离,她只花了短短两年多时间。[编按]  相似文献   

14.
晓农 《新闻世界》2006,(11):56-57
1930年12月初至1933年2月底,国民党南京政府以10万基础上递增到50万的重兵,对中央苏区发起了一至四次“围剿”。苏区军民运用“诱敌深入”及“运动中歼敌”的战略方针,使得敌军的进攻每每败北,先后歼敌8.7万余人,光是在战场上活捉、击毙敌军的师长就达10个。[编按]  相似文献   

15.
人体数字论     
有些数字成了横加在人们身上非人道的分界线:古时候认为圣人必须有“双耳垂肩两手过膝”之相,美女务求“金莲三寸”,英雄必定“堂堂七尺”,时至今日,“160、34B”还成为部分职业录取标准。最恐怖的还是曾盛极一时的“维特鲁威论”,其谈到人体自然尺寸时认为:脚的大小是人身高的七分之一;整个手掌的长度是人身高的十分之一;从下巴到人头顶的长度是他身高的八分之一……我一直避免查考这些数据在我身上的真实验证。否则,极有可能我不仅成不了圣人和美女,连个正常人也谈不上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不大也不厚的新书,且不是太贵的书。她有着端庄而秀丽的容颜,封面于一片黑亮中,右上方有约占版面四分之一的充满彩虹的“艺”字,十分绚丽!近处书名、拼音文字、出版社名,均以白色字竖排,占去很少的地方,画面显得活泼、悦目。左下方竖排一行出版社名  相似文献   

17.
邹珠根,新余广电系统特殊的“广电人”。他是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值机员,又是新余电视台的值机员,还是渝水区广播电视的值机员。他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在高山台值机;他在广电系统工作了十四个年头,在高山台度过了11个春节。如果按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计算,邹珠根一年相当于工作了4年。如果按单位安排正式职工工作量计算,邹珠根一人相当于十几人,甚至更多。因为他看守了两座发射台,承担了4个单位的5个频率频道的广播电视节目104.5小时的发射值机任务和两座发射台停电时的发电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凡读书,总难免与书有着种种不解之缘。准确地说,这里记录的只能算自己和书之间几个难解的结,有难消之“仇”结,也有难舍之情结。且不细表书的买卖、收藏、阅读,仅围绕书的借还、偷占、赠送,便足以让人从一个侧面体味到喜怒哀乐。[编按]  相似文献   

19.
袁鹰 《出版史料》2006,(4):79-79
我从1945年底在上海开始断断续续当了两三年报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5月上海一解放就到《解放日报》工作,1953年初奉调北京入《人民日报》文艺部,直到1986年底离职,至今仍在报社领取退休工资。除了十年动乱中在“牛棚”和“五七干校”先后占去些年月外,大半生都与笔墨剪刀糨糊为伴。20世纪是个伟大时代。我这样一个渺小平凡的人,能生在这个时代,亲历世纪的种种狂风骤雨、烈火严霜、月暗花明、天崩地裂,应该说是一种幸运,一种机缘。吴祖光先生名言“生正逢时”,我深有同感。报纸工作虽然还不能说完全处于风口浪尖,漩涡中心,但也绝不是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我对上高中的儿子,在学业上的解惑空间日渐萎缩。数理化早在初中时就拱手相让,现在语政外也节节败退。倒是儿子,成了我“五十岁学吹打”,按弄鼠标的老师。尽管我不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这种“父为子纲”亲子关系的“颠覆”,还是会让人感到难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