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会如何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注重地理问题探究过程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丰富地理表象的感知过程;暴露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巩固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和注重知识应用的迁移过程四个方面展示问题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高三年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适当地对一些重大时政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透析:如何把热点问题落实在具体区域中,掌握热点区域的地理背景;如何围绕热点问题搞好专题整合,扣紧学科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观念等,分析、阐释、反思和评价热点区域的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年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在高考地理复习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特别强调解答地理综合题的语言的专业性、逻辑性和层次性等。如何规范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语言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找、学、做。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理在高考复习中举足轻重,突破区域地理必须提升两方面能力: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充足的知识"储备"加上正确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在高考复习中举足轻重,突破区域地理必须提升两方面能力: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充足的知识"储备"加上正确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地理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区域作为地理问题设计的背景,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载体,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区域地理却经常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弱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摸索合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谢娜 《文教资料》2011,(28):158-160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以上海版初一地理教科书"区域经济联系"为例,说明在初中地理新课程评价改革中如何实施表现性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作为高考知识的背景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区域地理在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和文科高考复习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困惑,在本文章中试着从区域时事背景材料中提炼问题来与教学目标相配,到达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需要围绕特定的地理案例(试题)教学而展开。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采取"温故、知新"教学手段,学生面对新情境、新材料,学会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相关地理知识点与思维链,分析和阐释具体的地理问题,构建相关的地理知识矩阵(地理建模)。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采取"评析、提能"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先抓地理要素、再找关联因子"的地理思维技巧,针对地理案例(试题)的设问内容与行为条件的应答要求,按照"分点描述和综合阐释"进行解答地理问题(地理用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花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复习中国地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设置与知识内容存在断层,如何有效实现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初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背景,提出从地理知识体系完善、区域地理知识建构、地理图表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以此保证初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连续与协调。  相似文献   

14.
陈焱 《贵州教育》2012,(21):44-4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由此可见,"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近十多年来一直身居教学工作第一线,探索于区域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经过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在学生参与度高、自主性大、情感体验强的"乡土地理探究式实践活动"这一课型的教学方面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区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地理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倘若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地理探究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地理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地理总复习内容包括初、高中两部分知识,其中,初中地理知识是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但内地西藏班学生普遍基础差,没有很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在复习时间紧的情况下,作为面向高考的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绝不能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考纲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运用高中系统的地理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挖掘初中区域地理"地"表面下掩盖的"理"。笔者在多年的内地西藏班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处理好以上关系,是关系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成败的重要环节。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初高中知识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关系和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在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中进行初高中知识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赵静 《考试周刊》2012,(13):21-22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不能被训练或吸收。"因而,知识的习得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实现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其中有的涉及读图和绘图技能训练,有的需要动手操作或制作地理模型,有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有的涉及开放性讨论,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再文 《考试周刊》2011,(69):167-167
近几年来的各地地理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课堂探究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探讨地理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一、创设地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理由知识、经验的本质特性是"行动"与"反思"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的地理中考复习,已不再是考察学生简单的识记与提取图文资料中的地理信息能力。中考复习如何一改过往,学生在最后攻坚的一两个月,才开始紧迫"乱炖"地理知识。与其大搞题海战术,不如复习伊始梳理主干知识,通过问题探究方式,在"愤悱"的情况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从而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陈桂森 《考试周刊》2013,(72):129-130
本文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容量大,枯燥无味,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接受知识单一,地理思维能力调动不足,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情境和运用学生已有知识模拟新颖地理情景角度,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