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浅析刘忠勇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必须把加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整个自学考试工作的重要地位,使自学考试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本文对自学考试中的德育作粗浅分析,以期完善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一、就自学考试自身...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据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系统结构就包括了个人自学 ,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大要素。自学是自学考试教育形式最根本的特征 ,个人自学是获得专门知识的基础 ,社会助学是针对自学者更好地获得知识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教育活动 ,是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提高 ,其任务是指导考生自学。因此 ,不论是社会力量助学还是高等、中等院校助学都始终要把引导考生自学摆在首位 ,把对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自学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对于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形式,推动自学考试制度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其他教育形式对生源的争夺,致使自考生数量严重减少,创新现阶段自学考试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专业设置、考核重点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对自学考试嫁接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自学考试嫁接高等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不少人仍然对自学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对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教育形式认识的不到位,对自学考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存在怀疑,对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消极悲观,对自考生群体存在偏见,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正影响着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一、自考是单纯的考试吗?有的人只片面地把自学考试视  相似文献   

6.
一、自学考试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涵义、特点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涵义、特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短短的十几年,它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之一,并已逐渐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形式。据统计,1999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约达668万人,而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约为700万人,由此来看,自学考试规模已与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相当。 由于自学考试教育面向整个社会,它…  相似文献   

7.
考试与教育的历史考察──兼议自学考试形式和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结合任福昌1988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自学考试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内部办公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网、中国教育考试网。  相似文献   

9.
自学考试要真正在终身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与其他高等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即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立交桥.作者分析了当前自学考试与不同教育形式、教育类型、教育层次沟通与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构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立交桥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考试形式,也是一种教育制度,自学考试的定位已经逐渐从补偿教育、补充教育转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并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在当前形势下,自学考试助学应由单一的"达标"考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以终身教育思想促进自学考试助学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转变,构建科学合理的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社会助学作为自学考试制度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也是自学考试发挥教育功能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详实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助学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traces the policy history of Kenya over more than 40 years (1963–2006) in order to tease out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 key themes of its own national agenda and the priorities of its principal development partners. The national concerns with the education-and-employment connection and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schooling towards skills for work in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economies can be contrasted with the aid agency priorities on quality and on education-for-poverty reduction. Equally, national preoccupations have been with the whole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from early childhood, to technical, to university. By contrast, external donors have frequently prioritised a particular sub-sector such as primary schooling. In the most recent period, 2002–2006,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emergence of common ground between the national and external agendas. Thus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genda, as marked out by the UN Millennium Project, the Commission for Africa, and the World Bank's most recent education policy paper, is not dissimilar in its priorities to the latest Kenyan education agenda, as expressed in the Kenya Education Sector Support Programme. There is also an agreement that the education sector, on its own, cannot deliver the many benefits so often associated with schooling; rather, there needs to b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in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if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s to be most productive. The one area where there is serious diverge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Kenya, and, at least, its principal Western donors is on the treatment of corruption. At the point of writing, the extent of corruption remains a major threat to the external funding so necessary to Kenya's large educational ambitions.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校外学习中心模式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已成为支撑远程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校外学习中心模式吸收了国外开放大学学习中心模式的精髓,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本文从"学习中心"的起源、职能、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校外学习中心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该模式对自学考试完善社会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两方面有重要启示作用。一是,校外学习中心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及其组织保障系统;二是,服务的思想和力度可以通过学习中心模式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在自学考试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起了由高等学校和国家考试机构共同运作的机制。其中的主考学校制度,是自学考试制度中最具核心意义的独创,也是自学考试制度正常实施的重要保证。本文从主考学校制度的起源含义入手,探讨了主考学校制度的作用,并分析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该制度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的途径。同时阐述了对主考学校制度独特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假大空”是道德教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界研究多从道德教育外因开出“处方”试图“根治”,但效果不很明显。文章将道德悖论研究的成果“移植”入道德教育中,从道德教育内因出发,提出重建“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的方法路径,对道德教育未来取向具有方法论层面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资源本身是社会总资源中的一种,而其也是需要资源的,同时具有稀缺性和无限需求性,其配置包括外部配置和内部配置。  相似文献   

18.
单向输入路径、双向互动路径和辐射扩散路径是立德树人运行的有效路径。在这些路径中,单向输入路径是基于办学的方向性和立德树人时代内涵要求,从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学校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体制机制的固化视野审视;双向互动路径是基于主体与客体互动的角度,从显性路径的"四位一体"系统体系和隐性路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显性、隐性路径的有机统一。辐射扩散路径则是利用家庭、校友、社区等教育资源,依靠校外力量,实现立德树人路径的外部合力整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履过程中,其选择实现的路径应该是由多条路径共同组成的一个路径群。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正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它给予研究成人教育一个新的视野。研究教育公正视野下的成人教育,阐明教育公正和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基础;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受教育权利的补偿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来说明教育公正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合理性;基于前面的论述,最后提出从实现受教育权利、关注个体生命、展示自由个性说明教育公正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