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其功能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但其以"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行随意肢解嫁接,使其理论支离破碎,既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科学性,实际上又没能真正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的增删编排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2008年3月第三版《生活与哲学》新教材的编写是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作指导,全面贯彻课标的各项要求,吸收了近年来学界取得的新成果,因而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新教材强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与原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常识>相比,新教材<生活与哲学>在教学的理念、内容、结构上都有所改进,特别是对单元知识的重新整合,使得教材从总体上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义务教育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试用以来,有些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的教师,面对面目全新的教材,一时感到“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为此,我们政治教师有必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较之旧教材,新教材风格迥异,特点鲜明:1.淡化生涩理论,贴近现实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据此,新教材淡化了对生涩理论的阐述,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鲜活实例引入教材,可读可信,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与哲学》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有的只是点到为止,而学生对哲学知识与哲学语言几乎一无所知。在开始阶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自己讲得多,但学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是综合性很强的教材,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需求;它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知行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变 ,社会在变 ,作为与生活息息相通的语文教材也在变 ,翻开新教材 ,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陈腐的课文被删除 ,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代美文、哲理佳作。在使用这套新教材中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优点 :一、强调了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新教材强化了文学性 ,除保留了旧教材的优秀选文 ,还增加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 ,如舒婷的《我儿子一家》、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席慕蓉的《乡愁》、梁实秋的《孩子》等。增加的很多作品洋溢着现代生活气息 ,便于感悟 ,让学生觉得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离自己很贴近 ,易引起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叶伟胜 《教学月刊》2006,(12):24-25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但教材无论如何完美,其整齐划一的内容和样式编制,是无法满足各地、各校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其中,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从教十年来,亲身经历了两次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改动。说句心里话,政治学科教材的改动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2007年的这一次,教材真正贴近了学生、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整体来看,不仅学生较易接受,而且教师教起来也更顺手。然而,"金无足赤",本版教材也存在瑕疵,如《生活与哲学》教材第7页"动物听音乐"事例的引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是综合性很强的教材,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需求;它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知行结合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并且可以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在教学人教版《品德  相似文献   

12.
<正>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已正式使用。新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编写理念先进,内容精益求精,既体现时代要求,又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切感受新教材新气象的同时,笔者发现教材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在此加以研讨。一、语言表达要科学由于教材的特殊性,其严肃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科学性即知识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教材的第一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历史等知识,同样也有科学性要求。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幅图片名为《瓦特发明蒸汽机》。其实,这里用"发明"不准确,存在科学性错误。古希腊数学家希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一、第九课整体结构的安排在第九课的前言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三层意思:一是矛盾与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矛盾规律的地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与哲学》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一方面是哲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既有抽象又概括。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往往强调要让它接上地气,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分寸把握得不好,生活气息够了,哲学气息却尽失,所以对于一堂好的哲学课,两者必须兼备。新课标指出,政治课教学应该以教材为本,做到"三贴近"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我们的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让哲学课堂充分展现智慧之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不仅体现了上述性质特点,而且更加注重运用教育心理科学的价值功能引导内容的组织、安排以及版面的设计等,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情趣爱好,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新教材凸显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特点。新教材安排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兰尧 《辽宁教育》2018,(1):36-38
目前,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材的更换带来了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留足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采取"显隐结合、多维展开、螺旋上升式"的编写体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随着思想品德教材的改革,从教材的组织形式和格局来看,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可同日而语。新教材力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言之有物;而且力求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但大部分学生仍然对这门课不重视、不想学、不愿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作为第一轮高中课改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回顾三年的高中政治课改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新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的三分类。新教材的编写以“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将生活分为社会、自然和自我三部分。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编写者将生活主要分为“社会”和“自然”两大块,淡视了“自我”。新教材的切分方法,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贴近了学生生活,进一步增进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二、组织单元的三大板块。新教材基于上面的划分方法,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由母题辐射出许多子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颁布,2012年秋季初中各版本的化学教材也作了相应的变动.上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也在广泛征求一线教研员和教师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力求更贴近课标、贴近学生.本文将通过上教版新旧教材的对比做一些分析,并对如何使用新教材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