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2.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墨人本名张万熙,1920年生,台湾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热爱民族文学遗产,于《红楼梦》深有研究。60年代出版红学专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其后又发表《论曹雪芹思想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等论文。墨人称《红楼梦》为“空前的文学巨著”,属于世界上最伟大作品之列,特别强调它可贵的民族特色和不朽价值;本文还介绍了他对红学研究存在问题的批评,以及红学研究应“回到文学本身上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旧红学”的“抉微”和“索隐”《红楼梦》经程伟元和高鹗订补刊行之后,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很快“遍于海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研究《红楼梦》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红楼梦》问世到“五四”运动这一个半世纪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对《红楼梦》从不同角度作出种种评论。人们把“五四”前的这一个半世纪中的《红楼梦》研究统称为“旧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稽者不下二百。他们或谓《红楼梦》为“经书”、“情书”,或谓《红楼梦》是“传己”、“传人”,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从而形成种种派别。先是评点派苦心孤诣,要抉剔出作品的“微言大义”和“千里伏线”;而后,索隐派广征博引,想从作品中求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相似文献   

5.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独具的特色:源于个体生命需求和灌注主体生命体验的研究;独树一帜的“悟证”研究方法;横跨中西、博古通今的“大观”研究视野;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内容和观点.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开拓了“红学”的别一境界,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日子里,许多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和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对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论述上,就是抹杀一切,一概否定.如何全面正确对待《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本文将把它揭示出来,并进行初步的评论.其一,有的人为了说明他们关于《红楼梦》是“一部写政治斗争的书”,是“政治历史小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提出这个论断具有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竟不顾《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事实,说“过去的‘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枉自翻腾了二百年”,却“对这部作品肆意歪曲,一口咬定《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谈情说爱’的小说”.二百多年来,新旧红学派都把或几乎都把《红楼梦》的主旨说成“谈情”吗?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是不是都错了?称《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是不是就是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并非事实.《红楼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极大注意,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有不少人把《红楼梦》视为“情书”,说“《红楼梦》工于言情”,“其言情,乃妙  相似文献   

7.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具有当代性、人生性和体验性特点。它拓展了《红楼梦》研究视域,重构了《红楼梦》的释义系统,展示了《红楼梦》研究新的可能,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9.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建忠,男,1963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知名红学家。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红学研究,曾发起首届全国中青年和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学研讨会,为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成就入选《红楼梦大辞典》相关条目,并被中国古代小说网“学人风采”录入,“超星学术视频”录制“知名学者学术专题片”《红楼梦与明清小说研究》48集,《人民日报》及《红楼梦学刊》等报道过其学术事略。  相似文献   

11.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12.
论胡适的“红学”研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胡适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红学”研究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天,还在答复金作明先生的信中.谈及有关(红楼梦)版本的辨伪问题,表现出他对“红学”研究的极大热情。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六十年代初,在延绵四十年的时间里,胡适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事“红学”研究,先后写出十余万字的理论著述,其全部篇目排列如下:《《红楼梦》考证》(1921年)《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1927年)《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1928年)《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3…  相似文献   

13.
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刊行,掀开了“新红学”历史的第一页,直到1954年,新红学始终是红学园地上的主要潮流。我们把红学史上的1921年到1954年称之为新红学时期。在新红学出现以前,旧红学中的索隐派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压倒优势,使红学陷于停滞状态。新红学以收集的确凿史料,考证的确切结果,否定了索隐派的形  相似文献   

14.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红学研究史上极重要的文献,深刻地影响着红学研究。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该理论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将两个世界具体化。这主要根源于对红学学术史、库恩“范式”理论的误解和新旧风气的影响,有必要重审此。红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建立在对红楼梦文本细读和对前人成果的创造性继承之上,这才是红学研究的真正“出口”。  相似文献   

15.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资源的影响下对《红楼梦》的作者态度和文学技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红楼梦》中理想性和虚构性的诗学价值,是红学从史学研究到文学批评的转变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一环,具有余英时所谓的“红学革命”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红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关于《红楼梦》精神主题的争论,二百余年以来从未间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光华映照之下。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将继续为红学研究提供诠释空间与意义场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部“家传”、“国史”、“拟《春秋》”三位一体的“今古未有之奇书”,乃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之文本象征;以“三科九旨”为理论支柱的《春秋》大义,已然成为《红楼梦》全书之精神主旨。如果说文明与野蛮、繁华与衰落、入世与出世,是其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主题,向往天下化成,期望万世太平,关注现实人生,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  相似文献   

19.
一部《红楼梦》,从来是非多。遭遇了“刘心武事件”的红学热,让养在深闺的“红学”,不期然间承载了一场包罗万象的公共狂欢。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些人致力于建构具有学科性质的红学,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把阅读、诠解《红楼梦》当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20.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