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白古题乐府诗创作演进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古题乐府诗创作的渐进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即拟作期、形成期、深化期和新变期.拟作期的创作主题是传统的任侠和爱情;形成期初步形成了李白乐府的豪放飘逸、纵横跌宕的独特风格;深化期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也更深刻,艺术风格更成熟;新变期,由于受"安史之乱"影响,诗人的乐府诗歌题材、表达方式都有歌行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李白古题乐府诗创作的渐进过程 ,共分为四个阶段 :即拟作期、形成期、深化期和新变期。拟作期的创作主题是传统的任侠和爱情 ;形成期初步形成了李白乐府的豪放飘逸、纵横跌宕的独特风格 ;深化期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反映社会生活也更深刻 ,艺术风格更成熟 ;新变期 ,由于受“安史之乱”影响 ,诗人的乐府诗歌题材、表达方式都有歌行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永明时期在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新变期。永明文学批评的新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学审美观念向世俗化方向发展,二是艺术风格上以平易流畅为追求目标,三是语言形式上强调声律的和谐搭配。  相似文献   

4.
六朝骈文与文坛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是骈文的兴盛期,这一时期骈文的特征和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究其原因,除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外,与当时文坛盛行美学崇尚、技艺竞巧、力求新变的风尚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主题类型.游仙诗从屈原的<楚辞>便已发源,而后经历了秦汉的初发期,魏晋的新变期,至唐代蔚为大观,达到鼎盛.在这个过程中,游仙诗所显露的山水情怀,对山水诗的孕育、发展、成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渔父词从中唐产生以来,历经五代和宋初,直到北宋后期才有了全面的勃兴与新变.它的勃兴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的增多,词调的丰富;它的新变则表现在词中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富有禅趣.渔父词的勃兴与新变绝对不会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文学现象,它有着深层的文化意蕴,包括宋士大夫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佛教与世俗的同化和被同化以及频发的党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李贽与王阳明置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新变的历史中进行了考察 ,对二人的思想特质和区别 ,他们在传统文化思想新变中的作用 ,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 ,李贽比王阳明更具近代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民主色彩。如若说王阳明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新变的启蒙思想的先导 ,李贽就是这一启蒙思想的代表与旗帜。正是在李贽思想影响下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文主义启蒙思想潮流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自《镜花缘》问世起,其思想主旨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关注方式、分析视角和关注焦点等角度看,《镜花缘》思想主旨研究大致经历了侧重伦理教化的古典期、聚焦女性书写与社会问题的新变期和多元观点并存的开拓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镜花缘》思想主旨研究的关注点各有差异,研究者围绕宣扬儒家伦理、弘扬女性才智、批判社会现实和建构社会理想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坛别具一格;其诗基本内容是写官宦生涯的迎来送往、和贺赠答,以及触物伤怀、故土之思、友朋之爱、风土人情和“康乾盛世”的良辰美景。情感真挚,诗风多样而有意境;其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所体现的特点,具有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和鼎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易》卦爻辞已经开始讲究对仗和用韵,句式生动流畅、简明洗炼,在形式上呈现出诗歌的特征;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色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具备了诗歌的意境。《周易》对《诗经》的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原初状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对王维诗歌做出的“诗中有画”的论断,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争论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误区:一是扩大了“诗中有画”的外延;二是缩小了“诗中有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甘肃诗坛在“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中迎来了今日的辉煌。李季、闻捷在甘肃工作,给甘肃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以来出现了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潮,这是一次本土意义上的甘肃诗歌的崛起,在西部诗、乡土诗、多民族色彩等方面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诗人们坚持独立的审美追求,创作群体已经形成。甘肃日渐现出诗歌大省的气象。  相似文献   

16.
诗在诞生之初,与乐、歌是合一的.西周时,诗、乐、歌仍然是三位一体,但在祭祀活动中,乐歌为主,诗辞为辅.从春秋时起,乐歌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乐歌被天子、诸侯混用,逐渐向声乐、表演的性质转变,最终被新声取代.而诗辞作为乐歌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歌诗、赋诗、引诗三种并行不悖的用诗方式之后,便成了专讲义理的工具.自此,诗乐彻底分家.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教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诗教以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看重。也有一些学者对孔子诗教观持不同看法。该文旨在对孔子诗教的形成、功用及特点作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子诗教观有较深入的认识。文章从“诗教”的历史渊源、《诗经》与诗教、诗教与乐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严羽以诗论闻名于世,其诗歌则不大为人所重视。一般以为他的诗宗法盛唐,偏重于妙远。其实,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和诗人,作为一名爱国忧民的志士,严羽的诗歌是其心灵史的主要载体,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风云。探讨其诗歌创作,对于理解严羽的诗学理论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加上闻一多等人的学识、才情以及对诗歌形式美探索的狂热,以他们为首的一个执著寻求诗美的诗派如一弯新月徐徐升起,照亮了诗国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宫体诗”是南朝齐梁年间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在后世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咏物诗,咏人诗和咏情诗三方面较此前有了积极变化,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