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1915-1916年的云南首义,护国讨袁。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地处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作为89年前的那桩大事件,随着历史硝烟的淡去而渐渐隐去,但真实地反映护国反袁复辟帝制的正义之举的档案,却完整、系统地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里,这就是首批登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云南护国首义档案》。《云南护国首义档案》,均系-年形成,全部为汉文,最早保管在民国时期云南省政府秘书处内,共计191件。档案内容涉及中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内容备至…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06,(1):F0003-F0003
该献形成于1915年-1916年,共191件,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此献反映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作为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3.
<正>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等将领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武力讨袁。蔡锷于1916年1月率护国军第一军北上,袁世凯在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国人的唾骂声中忧愤死去。自此,反对帝制、捍卫共和的护国战争宣告结束。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于7月29日到达成都上任,开始肩负起为期10天执掌川政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起义,反对“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贵州护军使、督理贵州军务刘显世于1916年1月27日宣布独立,重新公布1915年12月27日其与唐继尧、蔡锷、任可澄、戴戡所发出的讨袁通告(载本刊1981年第4期),并发布了贵州独立通令、告示。现公布于后,供研究护国战争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电 ,是民国时期面向全国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北洋政府时期 ,在袁世凯的“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档案中 ,就留存有 1915年 12月 2 5日《唐继尧 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件。 (原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年 7月第 1版。它是近代波澜壮阔的“护国运动”的历史见证。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写作学的角度加以剖析。一、《护国讨袁通电》的背景与结构先录原文于下 :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都统、镇守使、师长、旅长、团长、各道尹公鉴 :并请转各报馆鉴 :天祸中国 ,元首谋逆 :蔑弃约法 ,…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上的云南民族志影像 1923年,云南省长兼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为纪念"护国讨袁"战争.请香港友谊电影公司来昆明拍摄了一部名叫<洪宪之战>的电影,并在当年七月以"革命荣史战争哀情巨片"在昆明逸乐影戏院上映.云南的第一部电影(默片)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护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进程。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率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大旗,组织护国军,发起讨袁护国运动,并督率滇军主力入川与北洋军鏖战于川南。从双方战力、物资的投入来看,无论军备实力还是财政实力,北洋军都要远远优于护国军。在护国军兵力、物资难以为继之时,四川各阶层民众团体热情响应护国大义。军民、绅商、袍哥等以各种方式支持护国军,踊跃支援前线,成为确保护国军在川南取得巨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护国军从民族大义出发,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力量由弱变强。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民主共和理念,最终失败。民众是反袁护国斗争中活的力量,正是他们毁家纾难支援护国军,护国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8.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9,(10):43-45
1887年,王亚樵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颖过人,疾恶如仇。长大后,王亚樵不满于清廷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入同盟会,为反清救国而奔走。辛亥革命后,王亚樵来到上海,白天傲苦工,夜晚露宿街头,继续寻求革命。1915年,王亚樵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讨袁斗争,多次上书孙中山,建议成立暗杀组织,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元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沈芳等一行8人来到云南省档案馆。他们此行是为了筹拍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辛亥》查阅相关历史档案。1915年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反袁称帝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对于档案文献的管理正迈向新的阶段.在公布登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48件(组)档案文献中,我省申报的《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等3件档案文献榜上有名.3件珍贵文献除《纳西族东巴古籍》外,其余两件均为云南省档案馆珍贵馆藏.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云南档案》2013,(10):34-39
“义师所指,戮在一人,元恶既除,勿有所问。”“昆仑山下,谁非黄帝子孙?逐鹿中原,合洗蚩尤兵甲!”这是1915年讨袁护国战争中广为天下传诵的《讨袁檄文》中的名句。这篇檄文文辞犀利、气势宏大,为文悲壮苍凉,历数袁世凯的19条罪状,其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不让的种种罪过,令“袁氏之恶,实上通于天,万死不赦”。时人评“此檄堪比之陈琳之檄、出师之表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第三次革命。日本政府为了讨好袁世凯,控制和监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使讨袁革命难以实现。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命驻华公使日登益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阴谋灭亡中国,引起全国人民掀起强烈的反日运动。在二十一条中日交涉过程中,在日本出现1915年2月5日孙中山签署“中日盟约”、“日中盟约”,及3月14日孙中山给小地造信、“盟约案”十一条。这些文件的性质与二十一条极其相似。但这些文件当时日本并没有公布,亦不为外界所知。其真伪问题,国内外学者历有…  相似文献   

13.
1915年底,被袁世凯软禁京师的蔡锷将军巧计脱逃,间关万里,潜赴云南,举起护国讨袁大旗,举世皆惊。尔后,他不顾重病缠身,临危受命,亲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领七千滇军健儿出征川南,打得北洋逆旅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为埋葬袁家王朝高奏凯歌。与此相辉映的是,他在护国军出师以前挥动如椽巨笔,写下了一系列大义凛然声讨袁逆的电文、书信、誓词、檄文等,以此来伸张正义、说明政见、鼓舞舆论、争取同胞、壮大护国军声威。《再告全国同胞书》(又题为“护国军蔡总司令之檄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1915-1916年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面临非常困境,一方面对外来说,敌强我弱;另方面对内来说,护国军内部矛盾亦较多,从而给护国战争带来许多困难。而护国川南战役尤为艰苦,朱德指挥棉花坡战斗,艰苦奋战,虽屡濒于危,却能绝处逢生。棉花坡战役的胜利挽救了川南战场,对护国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朱德一举成名,成为护国名将。川南鏖战,朱德一举成名,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武校元素是其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护国讨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大的波澜,也是直接粉碎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一次伟大壮举。护国战争中的主要战场在川南,泸州、纳溪之役的主要战场在棉花坡。朱德则是这主要战场中高举护国大旗浴血鏖战,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他为铲除帝制,拥护共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风景冠绝天南,而在65年前,它的名闻天下却是靠着在这种山水绮丽背后的铁血力量——桂系。无论是老桂系还是新桂系,都让这个"桂"字如飞马奔驰。辛亥之后,清政府的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先是投向革命,而后又与同盟会分道扬镳,走向军阀之治。袁世凯称帝时,他们与蔡锷讨袁护国,两广另立,老桂系成为南中国最大的军事集团。1917年后,蜜月期满的老桂系与孙中山分歧日深,转而投向北洋军阀,之后粤桂战  相似文献   

17.
正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是该州的首府,北回归线横贯境内,一片热带风光。其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是云南建县最早的几个千年古县之一,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面积、不大,却是一座极富历史意义的小城。自古以来,蒙自就是云南的历史名城,为历代屯兵重镇,1915年朱德在此率部誓师护国讨袁。尤其在清末民初,这里建立了云南第一个海关,也就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的"大清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当时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繁荣了云南  相似文献   

18.
该文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中山陵系孙中山陵寝所在地。该档案文献系统地、完整地、详实地、具体地反映了中山陵园的历史,对于研究民国史、建筑史都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十四 中山陵档案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晚翠园的照壁上,镌刻着四句四言诗:"大哉东陆,为国之珍,群英济美,文质彬彬。"说起这四句诗,它的来源与云南大学的前身东陆大学第一次开学典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云南大学的前身为私立东陆大学,其筹办可谓历经波折。早在1915年的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云南省代表就提出创办大学,后因云南护国首义讨伐袁世凯,军费支出庞大,库款支绌,省办大学之事搁浅。1918年,在滇川黔三省联省会议上,唐继尧倡议设立联合大学,又因内战频发,设  相似文献   

20.
唐继尧的治滇“善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7年5月22日,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具有深远影响的云南人与世长辞,他就是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唐继尧。提起唐继尧,人们首先想到是他直接参与并领导的重九反清起义、讨袁北伐、靖国护法等一系列的战争,出任过八省靖国联军统帅,任过云南讲武堂总办(相当于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