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20,(7)
正作为唐代重要的外销瓷窑场,长沙窑在釉色、造型、装饰元素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域外风格,其中模印贴花装饰技法是长沙窑瓷器装饰中颇具特色,也是域外元素使用较多的一类。在椰枣纹、菠萝纹、摩羯纹、胡人、武士、狮子等模印贴花装饰中,人物形象研究者较少涉足。本文以此切入,整理目前考古发现及公私收藏的长沙窑模印贴花瓷器上的人物形象,将其大致分为奏乐、舞蹈、行礼、骑士等类别,其中奏乐、舞蹈类较之其他类别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绘画装饰为世人所叹服,其中釉下绘画内容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等,根据现已公布的资料可知,人物图并不多见,而以婴戏纹装饰最为著名。陶瓷上的婴戏纹装饰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专家考证,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莲花童子纹壶(图117)是目前最早有实物可证明的陶瓷上的婴戏纹饰。孩童稚嫩幼小的身材,光滑剔透的皮肤,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是一座民窑,这一属性决定了其生产目的是为了销售、盈利,与官窑、御窑不计成本、务求精美,完全不同。从现有的考古发掘、墓葬出土和传世器物资料来看,长沙窑瓷器畅销国内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外销瓷几乎遍及整个亚洲地区。根据现有资料统计,长沙窑瓷器制品有70多种,都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器。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因素,长沙窑瓷器在造型、装饰和功用上都极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张海军 《收藏界》2014,(1):63-69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年代有多种说法,其中以湖南省博物馆李建毛副馆长的提法较为恰当,他经过研究认为:“长沙窑兴起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叶较为适当,这一时间与长沙窑瓷上的绝对纪年以及纪年墓中出土的长沙窑瓷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7.
伍秋鹏 《收藏界》2014,(11):47-52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长沙窑彩绘瓷早约二百年,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鲁敬平 《收藏界》2011,(5):59-64
说到湖湘古瓷,人们就会想到湘阴窑、长沙窑。谈起湖湘古彩瓷,人们可能还是把目光投向湘阴窑与长沙窑。但却不知,在湖湘古彩瓷中,从湘江逆流而上,还有湘潭的湘乡石龙窑、衡阳的衡山窑和耒阳窑、永州江永的千家峒窑等,它们都是湖湘古彩瓷中的姊妹花。一、湘阴窑湘阴窑属于东汉瓷窑,在今湖南湘阴,由此冠名。唐、五代湘阴隶属岳州,亦称岳州窑,有文献记载,岳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7)
正作为唐代著名外销瓷窑,长沙窑有一个专门的生产类别,即灯烛等照明器具。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法基在《地理志》(903年)中,将中国瓷器、中国灯和中国丝绢列为三大名产,可见唐代灯具在当时中外交流上产生过怎样的重大影响。长沙窑生产的瓷质灯具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反映了它面向市场的民窑商品性质,从一些灯具的造型装饰上,还可见其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现已发掘出土的长沙窑灯具按照明燃料,可分为膏灯和烛灯两类,即俗称的油灯和烛台。  相似文献   

10.
盛唐印记     
正日前,笔者在西安钟楼邮局购买"人文陕西"邮资明信片(图1)时,意外发现了一套八枚的、刚刚"出土"的《盛唐印记——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藏明信片》(图2)。据邮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摆上柜台的第二天,我是第一个购买的人。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我还是非常愉快地实寄了一套。为了让大家先睹为快,专撰此文以飨广大邮友。陕西是出土唐代墓室壁画最多的地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李寿、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泰公主、房陵公主等20多座墓出土的500多幅壁画,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其中有五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有69件(组)82幅被定为国家一级品。唐墓壁  相似文献   

11.
正三国东吴末期,江苏南京长岗村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褐彩羽人盘口壶(易家胜《南京出土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文物》1988年第6期),是目前所知瓷绘人物纹装饰的最早实例。此后,历经唐、五代、宋的长期发展,从元代开始,磁州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瓷绘人物纹内容逐渐丰富,画工日益精湛,取得了瓷绘艺术上的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简要梳理一下瓷绘人物纹中的重要装饰题材——三顾茅庐图。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志》卷五:"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传·前出师表》又有详细表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古以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广泛,被视作尊重人才的典范,在元代以后的瓷绘装饰上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呈现。  相似文献   

12.
覃小惕 《收藏》2010,(2):48-53
近年来,随着长沙窑声名鹊起,长沙窑瓷收藏爱好者也日益增多,笔者现就收藏长沙窑瓷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杜文  权敏 《收藏》2012,(7):56-63
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以外销瓷为主的古瓷精品,由黄新兰女士斥资从海外购回。这批古瓷以广彩瓷、德化瓷、青花瓷等外销瓷为主,还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一些清代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佳品,其中以广彩瓷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使该馆成为国内外收藏高质量广彩瓷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此,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归故土——黄新兰典藏外销瓷器精品特展"。在此介绍极富特色的德化窑瓷塑展品,它们充分展现出德化窑造型多变、胎釉如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狩猎出行图》和唐代狩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一年七月二日至一九七二年二月中旬,陕西省博物馆和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在唐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西南方三公里的相家洼北面,发掘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与其妃清河房氏合葬墓,在墓道两壁上,发现了保存基本完整的各种内容彩色壁画五十多幅,其中有一幅场面壮观的体育题材壁画,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0,(7)
正胎装饰是运用于瓷器胎体上的刻画、贴塑、贴花、印花等的装饰手法。长沙窑贴花装饰工艺主要有模印贴花、塑贴、剪纸印贴等,其中以模印贴花最具特色,该技法来源于中原窑场。模印贴花是用模范来批量生产印花贴片的技术手段。模范多为陶瓷质地,模凸起,范凹陷,一般用模批量印制范,故模也称"母模";也可直接减地刻范。制作贴花的具体方法是,先用薄很的优质瓷泥在范土压印出凸纹贴片,接取修整贴片,未干时贴在瓷坯上,然后施化妆土,最后施釉烧制。模印贴花一般装饰在执壶流下、罐的肩部、盒盖和枕面上,这些部位是  相似文献   

16.
刻划花     
划花是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胚胎表面,用工具浅划出线条组成花纹。最早见于唐代越州(今浙江余姚)的越窑,盘、碗内面有线条较粗的纹饰。五代至宋初,划花线条纤细,题材更加丰富,定窑白瓷大量使用划花,景德镇窑影青釉瓷的主要装饰也采用划花、印花。宋代的青白釉注·注盌(T166—1,图1)造型和谐俏丽,装饰典雅秀美,注碗的莲瓣上划有流畅的如意纹,斟注的小壶上有六棱划线。宋代磁州窑的珍珠地双虎纹瓶(T62—1,图2)以划花为主图,正在搏击的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初,笔者的一位藏友收藏到一只袖珍瓷鞋(见图),鞋尖到后跟长4.5厘米,后跟高1.3厘米,鞋口处宽0.8厘米。鞋尖面上有一个青花篆体"寿"字。鞋后跟处有一个小穿孔,便于佩戴或另加吊坠装饰,实属罕见,弥足珍贵。我的这位朋友非常喜欢这只小巧玲珑的瓷鞋,爱不释手,但他拿不准出自何"窑  相似文献   

18.
吴跃坚 《收藏》2010,(2):42-43
长沙窑产品究竟是陶还是瓷 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曾提到:“长沙窑的绝大部分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严格地说是一种‘炻器’。”这段话是在分析了1983年从窑址发掘的长沙窑器物胎质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重估外销瓷     
陈蓓露 《收藏》2013,(7):16-19
2012年10月20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外销瓷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昌大学博物馆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来自海内外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盛会。与研讨会同步,南昌大学博物馆的"清代外销瓷展"和"康熙雍正乾隆外销瓷展"同时开展。实际上,就在南昌大学中国外销瓷研讨会的同一时段,中国众多博物馆有关中国外销瓷的大规模研究性展览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例如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大展、国家博物馆"瓷之韵——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瓷器展"、北京福海文博园陶瓷馆  相似文献   

20.
正扒村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浅井乡扒村,为磁州窑类型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同时也生产三彩、加彩和钧瓷等品种瓷器。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扒村窑瓷器形式多样,主要品种为日常生活用瓷、陈设类用瓷及宗教类用瓷等,种类丰富,产量繁多。装饰技法有白釉绘黑花、黄釉绘黑花、白釉刻划花、白釉、黑釉、黄釉、红绿彩、宋三彩等。装饰内容多选用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